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及临床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11:46
【摘要】: 研究目的:探讨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技术(彩色多普勒超声、CT及MRI)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脑梗塞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临床诊断TIA、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脑梗塞患者48例,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44~80岁。首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然后行颈部血管MRI及CT检查。分析斑块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及狭窄程度,MRI分析斑块内部信号特征,评估其稳定性。经统计学分析,探讨斑块的不同分型与脑梗塞发生率的关系。 结果: 1、48例患者超声检出粥样硬化斑块130处,按常规B超斑块分型,四种类型斑块脑梗塞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8例患者MRI共检出119处粥样硬化斑块,按AHA斑块分型,五种类型斑块脑梗塞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 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以BIF处最为多见,不同类型斑块在颈动脉各部位的分布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计算39处斑块T2抑脂序列的CNR,经配对资料的秩和检验,增强前后的CNR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斑块表面形态特征与脑梗塞相关性分析,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采用多对比加权的MRI序列对斑块具有准确定位及分型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其进行成分分析; 2、超声表现为低回声斑块(软斑块)及MRI表面形态不光整的Ⅳ-Ⅴ型、Ⅵ型斑块对脑梗塞危险度高,为高危斑块; 3、FSE-T2抑脂序列检测颈动脉斑块较其它序列敏感,增强T2抑脂序列可增加斑块与邻近组织的CNR,从而提高斑块的检出率; 4、结合彩超、CT及MRI从形态学及成分等方面综合分析斑块特征,对预防脑梗塞及干预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445
【图文】:

序列,斑块形成,重建图像,斑块


I钊3CI划3D图3:卜11型斑块:左侧预总动脉竹壁略增)早,末见明显斑块形成〔TZjl、脂序列(八)’!‘于肖启」},户儿‘’I挤列(B)末见明显汁常:TRICKSMIP重建图像(D):又又}l)!lJ夕叮l总动脉、夕.)1.勺动j泳/之村f动IJ水走{J几j』,不:侧相:动脉较对侧细小;轴位30MRA(C)竹腔木见明城允撤缺扎)}侧4A

前壁,斑块,I型,声斑


l钊4G图4:“I型斑块:TZWI(A)右侧预总动脉前壁见偏!l、!1竹j补列(B)’.1高信号,;}见信号减低;DIR序歹l) (O)增强于J描斑块信号强度无明显变化;轴位CT超声(F)示:右侧颈总动脉前壁低1川声斑块 :TRIC走向通畅,竹腔未见明显狭窄。I钊SA

序列,斑块,颈总动脉,后壁


图gGI钊gH图9:TIWI、A)左侧颈动脉分叉处至颈内动脉起始段斑块形成,表lfl]光整,TZ抑!』行!补列(B)、序列(C)旱高信号;TZ抑脂增强扫描(D)斑块信号未见明显变化:斜矢状位DIR(E)斑块洁晰示斑块大小及形态;MIP重建图像(F)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见长约Icm的狄个段,’。OSA(H合:CT‘!之步_I(G)斑块后壁条少}·状低密度区,为软斑块。该患者右侧预内动脉起始处亦见vl烈斑块色箭头)。图IOA图1OB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丹青;低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765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765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c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