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累及横结肠系膜的多排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
发布时间:2020-07-28 17:58
【摘要】: 背景与目的:横结肠系膜为双层腹膜结构,是肠系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肠系膜自身可发生病变,也可来自邻近脏器、远距离脏器及某些全身性疾病。近十几年来,肠系膜病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对肠系膜病变认识的提高,有助于对病变做出全面准确的影像诊断,并利于确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多排探测器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 CT,MDCT)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较传统CT更优越的检查手段,具有一次曝光获取多幅图像的特点。它扫描速度更快,减少了运动和呼吸伪影;层面更薄,减少了容积效应;可快速进行大容积扫描,同时保证了Z轴分辨率,上述特点使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图像失真小,可良好显示腹腔内解剖结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可向前扩散至横结肠系膜以及小肠系膜根部和系膜内,横结肠系膜自身以及其附着处的解剖必将影响炎症的扩散途径和影像学表现。文献中采用多排螺旋CT研究横结肠系膜病变的报道甚少,未见采用多排螺旋CT研究正常横结肠系膜的报道,通过观察AP累及横结肠系膜的CT表现来了解横结肠系膜解剖的系统研究尚少。本文第一部分采用多排螺旋CT探讨正常横结肠系膜的CT表现,并结合对正常横结肠系膜术中活体解剖的观察,探讨其解剖学基础。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68例AP的MDCT资料,探讨其累及横结肠系膜的MDCT表现,并进一步研究横结肠系膜的解剖情况。 材料与方法:1.收集行腹部增强CT扫描且无横结肠系膜病变的连续性病例(多为健康查体)41例,分别观察记录:中结肠动脉的显示、中结肠静脉及胃结肠干的显示和管径、横结肠系膜与胃结肠韧带的位置关系、横结肠系膜脂肪组织密度、横结肠系膜在腹腔内的位置、横结肠中份上缘以上层面内是否有小肠显示、横结肠系膜上和系膜根部淋巴结的显示及其大小、横结肠系膜的优势势显示断面;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和性别。2.观察4例行上腹部手术而无横结肠系膜病变的病例,在术中分别观察记录:横结肠系膜与胰腺的解剖关系、横结肠系膜血管的分布情况、横结肠系膜右侧的附着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和性别。3.回顾性分析68例符合AP的Balthazar CT分级标准C级以上的MDCT资料,分别观察记录:病例的Balthazar的CT分级情况、横结肠系膜脂肪密度改变情况、横结肠系膜积液情况、横结肠系膜增厚情况、肠系膜上动、静脉边缘显示情况、横结肠系膜血管边缘显示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和性别。 统计AP Balthazar的CT分级C、D、E级病例数,横结肠系膜的受累比例、横结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的病例数、横结肠系膜积液病例数、横结肠系膜增厚例数、横结肠系膜血管边缘模糊病例数及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边缘模糊病例数。对关于横结肠系膜的计数资料采用行×列表的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1.中结肠动脉显示率93.0%(38/41);胃结肠干显示率100%(41/41);中结肠静脉显示率85.0%(35/41);横结肠系膜轴位上表现为胃结肠韧带下方与横结肠同层面内的血管影;冠状位上,若横结肠系膜呈水平位,表现为点状/短条状血管影,不易辨认,若横结肠系膜呈下斜位,表现为胃结肠韧带后方的血管网,二者之间可见一无血管区;矢状位,表现为横结肠韧带后方的前后走行的条状血管影;横结肠系膜脂肪组织密度均匀,与小肠系膜脂肪组织密度一致;横结肠系膜全位于中上腹腔;22例横结肠中份上缘以上层面可见小肠;横结肠系膜上未见有淋巴结显示,系膜根部7.0%(3/41)见有淋巴结显示,均为单个淋巴结,直径均小于5mm。2.术中观察横结肠系膜解剖,发现横结肠系膜前后两层于横结肠系膜根部包绕胰腺;横结肠系膜血管均附着于横结肠系膜的后层;横结肠系膜右侧均附着于结肠肝曲的第二个弯曲的内侧。3.按照Balthazar的CT分级标准,68例中C级9例,D级20例,E级39例;横结肠系膜受累共51例,为75%;AP可导致横结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为51例,表现为斑片状、絮状甚至是弥漫的密度增高影,其CT值大于正常脂肪密度,按照Balthazar CT分级,C、D、E级AP病例横结肠系膜密度增高的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可致横结肠系膜积液,共17例,CT上表现为横结肠系膜区域类圆形或片状液性密度区,边界清或者不清,横结肠系膜积液所累及横结肠水平段扩张积气、积液者8例,横结肠系膜积液发生于横结肠系膜左份者较右份者多见,发生于系膜根及系膜面者较系膜缘多见,按照Balthazar CT分级,C、D、E级AP病例横结肠系膜积液的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可导致肾筋膜及肠系膜增厚,其中,横结肠系膜增厚者30例,矢状位显示较好,表现为横结肠肠系膜血管上方线样影和/或条状影,按照Balthazar CT分级,C、D、E级AP病例横结肠系膜增厚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可致SMA、SMV边缘模糊,共58例,导致横结肠系膜血管边缘模糊不清者42例,按照Balthazar CT分级,C、D、E级AP病例横结肠系膜血管边缘模糊的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MDCT可良好显示腹腔内解剖结构,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图像结合,可充分显示横结肠系膜,与术中活体解剖观察结合,可更好的认识横结肠系膜的解剖细节;MDCT可充分显示AP病例横结肠系膜的受累情况,表现为系膜脂肪密度增高、系膜内积液、系膜增厚、系膜血管边缘模糊等。2.中结肠动脉及其伴随静脉是横结肠系膜显示的标志,胃结肠干是其根部的下缘。3.横结肠系膜上和系膜根部淋巴结较少显示(7%),所显示的淋巴结直径均小于5mm。4.横结肠系膜脂肪组织密度均匀,与小肠系膜脂肪组织密度一致。5.横结肠系膜前后两层于系膜根部包绕胰腺,横结肠系膜血管全部附着于横结肠系膜的后层,横结肠系膜右侧起源于结肠肝曲第二个弯曲的内侧缘。6.按照Balthazar CT分级,C、D、E级AP病例横结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系膜内积液及横结肠系膜血管边缘模糊的发生率与其CT分级有关系,而横结肠系膜增厚的发生率与其CT分级无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潍坊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576;R816.5
【图文】:
正常横结肠系膜轴位
2一AZ一B图2正常横结肠系膜冠状位重建图像与图1为同一个体。A、B为从前向后MPR重建图像。图示SMA(黑(黑箭),胃结肠干(细白箭)。横结肠系膜显示清楚(粗白箭)。
2一AZ一B图2正常横结肠系膜冠状位重建图像与图1为同一个体。A、B为从前向后MPR重建图像。图示SMA(黑箭头SMV(黑箭),胃结肠干(细白箭)。横结肠系膜显示清楚(粗白箭)。
本文编号:2773246
【学位授予单位】:潍坊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576;R816.5
【图文】:
正常横结肠系膜轴位
2一AZ一B图2正常横结肠系膜冠状位重建图像与图1为同一个体。A、B为从前向后MPR重建图像。图示SMA(黑(黑箭),胃结肠干(细白箭)。横结肠系膜显示清楚(粗白箭)。
2一AZ一B图2正常横结肠系膜冠状位重建图像与图1为同一个体。A、B为从前向后MPR重建图像。图示SMA(黑箭头SMV(黑箭),胃结肠干(细白箭)。横结肠系膜显示清楚(粗白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金航;闵鹏秋;曾蒙苏;王克强;葛梅英;陈楠;;成年国人大网膜多层螺旋CT应用解剖学研究[J];解剖学报;2006年06期
2 严志汉,闵鹏秋,虞志康,许崇永,蔡志胜,林胜璋,代敏;急性胰腺炎扩散至肾周间隙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年09期
3 董鹏;王滨;刘文娟;蹇兆成;崔慧;;肾前筋膜间平面的CT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年10期
4 伍兵,闵鹏秋;腹膜后间隙通连关系的放射解剖学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年10期
5 宋彬,闵鹏秋,周翔平,杨恒选,徐隽,缪竞陶,廖正银,陈宪;胰头静脉弓的CT研究——正常表现及临床意义[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年09期
6 吴涛;李国新;丁自海;刘兴国;钟世镇;;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胃背系膜及系膜间隙的解剖形态特点[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2773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773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