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制备包裹吲哚菁绿和液态氟碳的纳米级双模态造影剂

发布时间:2020-07-30 01:38
【摘要】:目的制备包裹吲哚菁绿(ICG)全氟己烷(PFH)的纳米级双模态显像造影剂,观察其体外热致相变,光声成像及超声成像效果。方法采用多步乳化技术制备包裹ICG及PFH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INP纳米粒),观察及分析INP纳米粒理化性质、相变过程及体外增强光声及超声显像效果。结果成功制备INP纳米粒,其平均粒径为(607.26±23.53)nm,温度达70℃时,纳米粒逐渐增大变为微气泡,温度保持不变随着时间延长,气泡变大且数量增多,最后气泡破裂,整个过程约持续40s。激光辐照30s后,INP纳米粒可检测到明显光声信号和超声信号。结论成功制备包裹ICG和PFH的PLGA纳米粒,其在激光辐照下可产生光声信号和超声信号。
【图文】:

纳米粒,粒径测量,粒径,激光


态氟碳的PLGA纳米粒,即PNP纳米粒。1.3纳米粒基本特性检测取适量纳米粒经双蒸水稀释后,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大孝形态及分布情况,采用Malvern激光粒径仪测量纳米粒平均粒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方法测量ICG水溶液、INP纳米粒溶液及只包裹PFH的PLGA纳米粒在300~800nm的吸光度值。1.4体外INP热致相变将INP纳米粒稀释后滴于载玻片,置于加热板,在加热过程中,采用倒置显微镜实时观察,重复实验3次。图1激光粒径测量INP纳米粒粒径1.5体外光声超声成像将INP纳米粒以双蒸水稀释后置入凝胶孔洞模型,采用680~970nm波长脉冲激光(20Hz)(以5nm幅度增加)辐照10s,采集光声信号制作光谱图,重复采集3次。然后将实验分为3组:包裹有ICG和PFH的PLGA纳米粒组(INP组),只包裹PFH的PLGA纳米粒组(PNP组),双蒸水组。将按相同比例稀释的INP纳米粒和PNP纳米粒及双蒸水置入凝胶孔洞中,780nm脉冲激光(20Hz)辐照30s后,采集光声及超声信号,重复采集3次。2结果2.1纳米粒理化性质成功制备了INP纳米粒,溶液外观呈淡绿色,光镜下纳米粒呈圆形,形态规则、大小均匀、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607.26±23.53)nm(图1),扫描电镜显示纳米粒呈单个均匀分散的球形(图2)。PNP纳米粒在300~800nm范围内无吸收峰,INP纳米粒及ICG水溶液在780nm左右均有吸收峰,证明

光声信号,纳米粒,红外光谱,光声


物医学显像模式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光声显像是一种非电离的功能成像模式,其通过组织吸收光能产生快速热弹性膨胀产生超声信号而成像,对比度较高,与传统光学显像相比,可达深度更深[7]。目前,基于组织中血红蛋白,黑色素瘤等对光的自然吸收,光声成像已用于血管显像,包括小动物的功能性脑血管显像,以及对乳腺癌、皮肤癌、眼和肾脏疾病的诊断[8]。但光声成像技术在特定部位的显像易受周围组织的干扰,可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光声成像对比剂进行特定部位或组织,如肿瘤组织的显像。本实图5INP纳米粒的红外光谱光声信号图·188·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年第31卷第2期ChinJMedImagingTechnol,2015,Vol31,No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金招;造影剂副作用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5年22期

2 曲彩红,黄际薇,张永明,陶玲,郑琼良;广东地区2000-2003年造影剂的应用状况调查[J];广东药学;2005年02期

3 ;造影剂[J];中国医学文摘(放射诊断);2008年01期

4 余主花;;土豆治疗造影剂渗出血管外的观察和体会[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年01期

5 王红霞;;造影剂重度过敏1例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08年22期

6 司延斌;赵志刚;陈慧英;;造影剂所致肾损伤及相关问题的评价与处理[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年05期

7 汪恒望;程君丽;胡野漫;;造影剂渗漏42例临床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年01期

8 樊金忠;贡联兵;张晨曦;;部队合理用药系列讲座(17) 造影剂临床合理应用[J];人民军医;2012年05期

9 赵兴成;;德国戺造影剂病例的恶性肿瘤和估算的组织剂量[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分册);1979年04期

10 赵兴成;;葡萄牙钍造影剂病例的恶性肿瘤[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分册);197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赤学;刘政;高云华;谭开彬;;脂质造影剂的荧光标记[A];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李伟生;景凤英;李晓晶;裴奉奎;王旭霞;雷皓;;以葡聚糖为载体的可生物降解的MRI造影剂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刘国玉;周玉娥;;CT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及预防[A];2005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西部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4 王剑;刘宏宇;吕航;;应用小分子细胞内造影剂首次灌注和延迟增强核磁共振影像鉴别慢性梗死性瘢痕心肌[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5 段绍斌;邹琴;陈aa;周晓蓉;刘伏友;彭佑铭;;Caspase-3在X线造影剂肾毒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边波;万征;王清;陈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围术期造影剂相关性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侯庆峰;高力;刘实;;造影剂血管外渗的识别和治疗[A];庆祝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学术论文专刊[C];2005年

8 钟增友;肖志辉;;CT和MRI造影剂的临床应用[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郝健;梁万成;游承勇;;低场强磁共振机手推造影剂的临床应用120例[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安华;杨利霞;米日古丽·沙依提;;造影剂流速流量的掌握减少渗漏提高脑肿瘤诊断的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立峰;国产造影剂市场 未动的奶酪[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2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陈媛媛;打造影剂 要适量多喝水[N];健康时报;2014年

3 王骏;如何选择造影剂[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张旭;影像造影剂市场悄然增大[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盛文;含钆类造影剂安全性受关注[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李红民;韩国发明新型MRI造影剂[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陈铮;重视造影剂导致的循环系统不良反应[N];中国医药报;2010年

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区药事办 杜广清;造影剂使用应注意的问题[N];中国医药报;2013年

9 特约撰稿 蔡德山;造影剂市场红杏俏争春[N];医药经济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欧慧敏;造影剂:快扩容快涌入[N];医药经济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梁国海;新型MRI造影剂的研制及基于磁性弛豫开关技术的分子诊断新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李倩;不同渗透压造影剂对行非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3 刘欣杰;多功能CT造影剂靶向显影及治疗卵巢癌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4 信瑞;纳米CT造影剂的制备与影像学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5 魏晓慧;水性肠道CT阴性造影剂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孙阳;载Fe_3O_4高分子造影剂多模态显像及增效HIFU治疗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7 项飞翔;超声辐照结合造影剂对肝细胞产生的生物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周建收;多排螺旋CT上腹部增强扫描造影剂应用及扫描方案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9 喻晓娜;自制经静脉声学造影剂超声显像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志勇;新型两亲性肿瘤靶向性MRI造影剂中间体的合成和结构表征[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朱润章;造影剂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及水化治疗对其防护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3 黄程;不同类型对比剂对75岁以上老年人行冠脉介入术后肾功能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4 姜文兵;造影剂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肾功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5 任占英;以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为载体的大分子MRI造影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留义;树枝状大分子造影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张来国;四碘对苯二甲酰胺类非离子型X线造影剂的合成[D];江南大学;2006年

8 郑书展;新型二乙三胺五乙酸衍生物类造影剂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9 蒲诗柳;PLA/Au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US/CT双模式医学造影中的应用[D];湘潭大学;2011年

10 王增峰;新型特异性磁共振淋巴造影剂舌间质注射颈淋巴造影的动物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74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774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e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