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评价低剂量长期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妇女颈动脉的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辰;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妇女颈动脉壁厚度的影响[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8年03期
2 段金虹,戴顺龄,陆媛,张仪华,程锦轩,赵小元,张琳,吴云清,张彦东,洪霓,吴宜勇,葛秦生;17βE_2对切除卵巢兔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液流变学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年01期
3 杜志军,孙梅励,王柏生,祁元明,葛秦生;性激素对血管作用的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荣珍,郑梅生,郑云菊,周明林;24h动态血压昼夜变化规律与肝阴虚肝阳亢的关系[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5期
2 殷丽琼;灯盏细辛注射液改善微循环的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2期
3 周银生,韩虎;辨证分型配合西医常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82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4 孙业勤,邓业兰;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4期
5 程春梅;;甲亢性心脏病误诊为心血管疾病的特点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张军,陈金国,金妙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严重房室传导阻滞与右室梗死的临床意义探讨[J];安徽医学;2000年05期
7 陈龙菊;心脏神经症的护理分析[J];安徽医学;2001年02期
8 许敏,刁秀竹;慢性肾衰患者血透中血压增高的治疗探讨[J];安徽医学;2001年03期
9 杨佳;方才;;一氧化氮吸入用于心脏手术病人肺动脉高压治疗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06年04期
10 聂克红;心先安治疗充血性心衰20例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易红;颜素娟;;急性重症心肌炎酷超急性期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改变1例[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黄莹;;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干预[A];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暨中西医骨伤护理研讨观摩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危小军;谢东明;廖伟;钟国连;陶立刚;钟一鸣;谢东阳;;静脉注射西地兰、普罗帕酮、胺碘酮控制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即刻心室率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A];江西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胡孟泉;陈勇;李蔚;;黄芪注射液联合心先安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35例[A];江西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丁友;高飞;;论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中西医治疗现状[A];第九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论文精选[C];2007年
6 沈夕;;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A];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临床医学专业委员会护理专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许荣廷;;临床表现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与启示[A];2009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高关欣;郭永东;何春萍;;腹部按压抢救患者心脏骤停的临床观察[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八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首届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9 曹平;;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损伤33例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蔡予文;陈新民;王晓华;;硝酸甘油治疗老年人高血压急症临床分析[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老年病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琳;社区老年人群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五年纵向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2 叶强;附子应用环节活性物质变化与热性程度虚拟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王岭;基于IVUS图像分割和CAG三维重建技术的数据融合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薛军;开心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5 孟繁蕴;强心通脉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6 郑广娟;脉心康调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干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鼠动脉粥样硬化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7 刘莉;利心Ⅰ号对CHF大鼠心功能、心室重塑及相关因素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牟信兵;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高原肺水肿发生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9 Tariq AL Ali;雌激素和葛根素预防和治疗大鼠高Hcy血症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10 徐先懂;轴流式血泵外磁场驱动及其控制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亚萍;中西医结合法建立大鼠病窦模型的心率及电生理之对比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杜丽洁;大豆皂甙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抗血栓作用的影响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林丽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152例临床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4 梁芳;低水温游泳运动对高脂血症大鼠自由基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1年
5 张蕊;PCI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评价及术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D];青岛大学;2011年
6 吴焱贤;心包积液定量诊断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7 李芳;胸痹诱发因素与中医辨证分型及其关系的研究[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8 马静;芪丹通脉片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9 黄学成;扩张型心肌病血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水平的变化[D];广西医科大学;2002年
10 闾夏轶;三磷酸腺苷对风湿性心脏病肺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林国生,李庚山,黄从新,刘军,罗新;雌激素对去卵巢家兔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0年09期
2 张丽,贺红,赵焦琴,王树春;性激素与原发性高血压[J];高血压杂志;1997年01期
3 李帮清,徐成斌;雌激素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某些体液因子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池荪,范丽娜,王振江,姜彦彬;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血清脂蛋白的影响[J];北京医学;2000年05期
2 王红燕,姜玉新,葛秦生;超声评价低剂量长期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妇女颈动脉的影响[J];生殖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3 王希芝 ,刘培淑;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治疗诱发的颈内动脉及脑中动脉的血流变化[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4年05期
4 何凌云;许淑芳;;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治疗的健康指导[J];福州总医院学报;1999年02期
5 董贺英;周桂华;陈敏;郭芳芳;王兢兢;;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J];基层医学论坛;2009年31期
6 郑萍;绝经后妇女阴式手术前后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利弊的探讨[J];北京医学;2005年08期
7 傅雪颜;绝经后妇女经皮激素替代治疗不影响体重与血清瘦素水平[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1年02期
8 木尼热·吾不力;王坤;刘华;艾尼瓦尔·拜克热;;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J];新疆医学;2002年05期
9 陈伟涛;;小剂量维尼安用于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治疗30例[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任建萍;;绝经后妇女的激素替代治疗与血清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秀芝;李淑芝;;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治疗预防骨质疏松106例分析[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2 张新华;张学兰;高峰;王海琳;周祖邦;;E-Tracking技术评价短期小剂量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妇女颈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张勤;杨云梅;;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A];2005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张旭静;邱伟波;王桂清;;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建的血液动力学研究[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陈玮;梁春;吴宗贵;;通心络对动脉粥样硬化中交感神经调节的影响[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6 王学宁;陈长志;杨岷;吴学军;吴春华;;脱细胞肝素处理犬颈动脉的异种移植研究[A];第八届华东六省一市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王炳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心血管疾病[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8 马晓芹;;彩色多普勒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的改变[A];第七届全国颅脑及颈动脉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汪纯;何进卫;章振林;;SOSTDC1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脆性骨折相关性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症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洪永强;郑长业;黄孟华;吴秀琴;曾诚;韦朝清;王宏宇;李朝军;;畲族自然人群脉压与双侧颈动脉血管功能的关联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祝福 通讯员 杨声瑞;包头39岁以上城镇人群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33.4%[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2 陈金伟;冬季老人须防“小卒中”[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3 庞杰;脑梗塞病根多数在脑外[N];人民日报;2006年
4 李海红;腿抽筋 不都因为缺钙[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魏鑫;专家呼吁加强动脉粥样硬化一级预防[N];保健时报;2009年
6 新文;联合疗法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症状[N];医药经济报;2005年
7 记者 白毅;阿托伐他汀三项最新研究成果公布[N];中国医药报;2007年
8 ;重视升高HDL带来的益处[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陈福新;腿抽筋未必都是缺钙[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10 杜萱;B族维生素动脉粥样硬化[N];医药经济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玲;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毒素的清除以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2 隋树建;主动脉瓣硬化与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杨宏辉;VEGF转染对骨髓间质干细胞及对粥样硬化动脉TFPI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4 贾庆哲;糖基化终产物通过树突状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马鲁波;气血并治方干预周围动脉粥样硬化介入术后血流灌注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6 宋鲁成;参夏合剂对培养血管平滑肌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细胞凋亡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王颖;Toll样受体4基因干预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谭春江;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9 龙民慧;SAK衍生体(瑞心平)对动脉粥样硬化干预效果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10 吴文胜;线粒体功能相关因子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改变中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霞;青中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2 顾海波;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及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罗梅;120例维吾尔族住院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4 姜昭;雌激素与脂类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卒中的关系[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5 王红燕;超声评价低剂量长期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妇女颈动脉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6 李
本文编号:2781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781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