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腔内凸阵探头经口腔检测颈内动脉颅外远段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0 07:47
【摘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 颈动脉病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准确评估颈动病变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被认为是诊断颈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但属有创检查,价格昂贵,患者常难以接受。磁共振血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或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A)也是检查颈动脉病变的常用方法,其简便、无创、诊断价值较高,但价格昂贵,存在一定的伪像,对评估管腔狭窄程度造成一定的误差。高频超声是颈动脉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简便、无创、可重复、准确率高等优点,但无法检测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颅外远段的血流及管腔内膜情况,而该段也可发生狭窄、发育不良、栓塞等多种病变而影响患者生命质量。曾有学者用腹部低频凸阵探头扫查,因频率低、声波穿透力强、扫查面宽,常可获得较为满意的ICA近心段或更远端的图像,并可依据彩色血流充盈情况及血流速度来准确评估管腔狭窄程度。但结果表明其对ICA近颅底段显影效果欠佳,另外,二维图像质量差,彩色血流信号外溢等影响对病变的准确评估。后有学者用腔内凸阵探头置于颈部体表扫查ICA,利用其频率、扇面宽、探头小等特点且可避开下颌骨,从而获得良好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此方法虽克服了低频凸阵探头血流信号外溢等不足之处,但仍然无法显示ICA颅外远段,特别是近颅底段。Yassaka等最早于1998年报道将腔内凸阵探头置入口腔内扫查,可获得良好的ICA颅外远段及颅底段的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从而提高中远段病变的检出率。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腔内凸阵探头经口腔检测ICA颅外远段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对病变部位进行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收集2009年1月~2009年9月来南方医院超声科行颈动脉检查的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5~66岁,男15例,女13例,年龄为(45±11)岁。 纳入与排除标准:健康检查者列入研究对象,无心、脑血管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史,高频线阵探头扫查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内膜中层厚度1.0mm者排除入选。 2仪器设备使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为L12-5,频率为5.0~12.0MHz;腹部低频凸阵探头为C5-2,频率2.0~5.0MHz;腔内凸阵探头为C8-4,频率4.0~8.0MHz,选用仪器内置的“膀胱前列腺”预设条件进行扫查。 3扫查方法利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8例检查者分别用高频线阵探头、低频凸阵探头、腔内凸阵探头经颈部体表、腔内凸阵探头经口腔途径进行ICA二维、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成像扫查。二维图像采用一键优化技术(i-scan)调节,扫查深度(depth)4.0~5.0cm(可根据患者体型进行适当调节)。彩色血流速标尺(color scale)调整在14~17cm/s,适当调整增益,多普勒血流频谱采用i-scan技术调节,多普勒取样声束与血流夹角60°。 4数据处理及图像分析扫查结束后将所有资料存入仪器内置磁盘,进行数据整理分析。为便于图像分析,凡ICA图像显示质量较差者不纳入测量结果分析。配合检查者呼吸频率,分别对检查者进行高频线阵探头、腹部低频探头、腔内凸阵探头经颈部体表及腔内凸阵探头经口腔对左右侧ICA进行扫查,包括二维、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进行横轴、纵轴标准切面扫查。测量数据包括ICA内径、显像长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velocity, EDV)、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 RI)。另腔内凸阵探头经口腔扫查时还需包括ICA与口腔黏膜表面距离。各组数据均由三名技术熟练的超声医师在未被告知病史的情况下进行测量,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5统计学分析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样本之间的均数比较用两样本t检验,多组样本均数之间的比较先进行方差分析,方差齐性则用LSD法进行多组间的多重比较;方差不齐,则用Welch检验和Dunnetts'T3检验分别进行整体检验和多重比较;显著水准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高频线阵探头、低频凸阵探头及腔内凸阵探头经颈部体表对ICA扫查成像分析 1.1 ICA内径高频线阵探头、低频凸阵探头及腔内凸阵探头经颈部体表扫查ICA内径分别为(0.55±0.15)cm、(0.55±0.09)cm、(0.56±0.11)cm,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67)。 1.2 ICA检测长度高频线阵探头、低频凸阵探头及腔内凸阵探头经颈部体表扫查观察到的ICA长度分别为(2.17±0.57)cm、(4.46±0.67)cm、(3.13±0.58)cm.,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超声检测ICA的显像长度低频凸阵探头大于腔内凸阵探头,而腔内凸阵探头大于高频线阵探头。 2腔内凸阵探头经口腔检测ICA颅外远段的可行性分析 2.1检查成功率28例受检者26例完成了经口腔ICA超声扫查,检查成功率为93.1%。 2.2 ICA成像分析腔内凸阵探头经口腔扫查可获得清晰的ICA颅外远段图像,观察到的长度为(3.55±0.17)cm。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或能量多普勒显像(Power Doppler Imaging, PDI)可使ICA远段的血管结构清晰显示。 2.3 ICA内径腔内凸阵探头经口腔超声扫查左右侧ICA颅外远段内径分别为(0.46±0.15)cm、(0.46±0.14)cm,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4)。 2.4 ICA检测长度腔内凸阵探头经口腔超声扫查左右侧ICA颅外远段显像长度分别为(3.47±0.14)cm、(3.62±0.15)cm,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5)。 2.5血流速度检测腔内凸阵探头经口腔超声扫查左右侧ICA颅外远段PSV分别为(76.3±12.7)cm/s、(72.6±10.9)cm/s,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6)。腔内凸阵探头经口腔超声扫查左右侧ICA颅外远段EDV分别为(37.8±10.8)cm/s、(33.6±11.4)cm/s,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8)。腔内凸阵探头经口腔超声扫查左右侧ICA颅外远段RI分别为(0.56±0.11)、(0.54±0.13),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9)。 2.6 ICA前壁距口腔粘膜表面距离腔内凸阵探头经口腔超声扫查左右侧ICA前壁距口腔粘膜表面距离分别为(1.18±0.23)cm、(1.18±0.28)cm,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6)。 结论 1腔内凸阵探头经口腔扫查可获得清晰的ICA颅外远段图像,结合CDFI或PDI可使其远段的血管结构清晰显示,获得ICA颅外远段良好二维、彩色及多普勒血流频谱图,提供ICA远段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2采用腔内凸阵探头经口腔途径扫查ICA颅外远段,若结合高频线阵探头对ICA近心段检测,可较为完整的显示ICA颅外全段,对ICA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会具有较大帮助。 3当病人肥胖、颈部粗短或动脉分叉位置较高时,采用腔内凸阵探头经口腔与经颈部体表两种扫查途径相结合,能获得良好ICA全段二维、彩色及多普勒频谱图,可弥补高频超声穿透力差、腹部低频超声分辨率低的缺点,同时避免了ICA颅外段超声检查的盲区。不同类型的探头和仪器条件相结合,可更好地显示ICA的全程,为其病情评估及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445.1
【图文】:

颈动脉


硕士学位论文下领角与乳突间中点的连线上。(见图1一)颈内动脉分颅外和颅内段两大部分,其从颈总动脉分出后初始在颈外动脉的后外侧,以后逐渐转到后内侧,最后转到颈外动脉的内侧垂直上升,经颈动脉孔入颅,其颅外段无分支血管,这是颈内、外动脉的鉴别要点。体表位置:颈内动脉颅外段的位置在甲状软骨上缘与下领颈后缘间的连线上。颈外动脉在平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分出后,先走行于颈内动脉前内侧,后走向颈内动脉的前外侧,向上行至颈动脉三角(前界为肩脚舌骨肌、上界为二腹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并被腮腺下端覆盖。在上升过程中沿途发出多个分支,提供甲状腺、舌、面部和枕部组织器官的血运,从起始至终支的长度为7cm。体表位置:颈外动脉走行在颈动脉三角内

二维图像,颈内动脉,凸阵,口腔


智荒谕拐筇酵肪

本文编号:2787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787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6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