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基质细胞植入帕金森大鼠模型后MRI活体示踪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3 15:49
【摘要】: 本研究使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纳米粒子对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进行体外标记,采用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和显微镜线圈对SPIO标记的BMSCs进行体外及其植入帕金森(Parkinson’sdisease,PD)大鼠模型后的活体示踪观察,探讨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和显微镜线圈对SPIO标记BMSCs体外观察及PD大鼠模型尾静脉和脑纹状体立体定向植入SPIO(Feridex)标记BMSCs后进行活体动态观察的可行性。本组研究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基质细胞MRI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和显微镜线圈对SPIO标记BMSCs进行MRI体外观察的可行性;筛选进行SPIO标记BMSCs MR体外成像相对有效的标记细胞数及MR成像序列,为第二部分进行SPIO标记BMSCs MR活体示踪实验提供依据。 方法:SPIO与多聚赖氨酸(PLL)联合标记BMSCs,对标记细胞进行普鲁士蓝染色;将不同数量的经SPIO(Feridex)标记或未标记的BMSCs分别重悬于0.5 ml 1%琼脂糖的Eppendof管中,按成像需要分成7组:①1×10~5个SPIO(Feridex)标记BMSCs;②1×10~5个未标记BMSCs;③5×10~5个SPIO(Feridex)标记BMSCs;④5×10~5个未标记BMSCs;⑤6×10~6个SPIO(Feridex)标记BMSCs;⑥6×10~6个未标记BMSCs;⑦琼脂糖。使用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和显微镜线圈对上述7组Eppendof管进行扫描,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RA)TSE-T1 WI、TSE-T2WI、FFE-T2WI,分析经SPIO标记及未标记的BMSCs在三个不同序列的显像特征,测量SPIO标记及未标记BMSCs的平均信号强度,计算SPIO标记细胞与未标记细胞间信号强度变化率,分析SPIO标记细胞量与信号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1.SPIO与多聚赖氨酸(PLL)联合标记BMSCs的有效率为100%,普鲁士蓝染色证实了每个标记的细胞质内有不等数量的蓝染铁颗粒;2.经SPIO标记的BMSCs在不同成像序列上的信号强度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TSE-T1WI、TSE-T2WI、FFE-T2WI三种成像序列中FFE-T2WI信号强度改变最明显;经SPIO标记的BMSCs在不同数量细胞之间的信号强度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组研究范围内成像细胞数量越多,信号强度变化越明显,标记的细胞数和信号强度间存在正比关系;在同一成像序列条件下,不同数量未经SPIO标记BMSCs之间的信号强度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SPIO能够有效的标记BMSCs;2.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和显微镜线圈可对经SPIO标记的BMSCs进行体外观察;3.在TSE-T1WI、TSE-T2WI与FFE-T2WI序列中FFE-T2WI为MR体外观察SPIO标记BMSCs的最佳序列;4.SPIO标记BMSCs在1×10~5~6×10~6细胞量范围内,信号强度改变随着细胞量的增加呈数量依赖性改变。 第二部分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基质细胞植入帕金森大鼠模型后MRI活体示踪研究 目的:探讨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和显微镜线圈对PD大鼠模型尾静脉和脑纹状体立体定向植入SPIO(Feridex)标记BMSCs后进行活体动态观察的可行性。 方法:根据细胞植入途径及植入细胞的不同将30只PD大鼠模型分为4组:①SPIO(Feridex)标记BMSCs纹状体立体定向植入组:10只;②未标记BMSCs纹状体立体定向植入对照组:5只。③SPIO(Feridex)标记BMSCs尾静脉植入组:10只;④未标记BMSCs尾静脉植入对照组:5只。纹状体立体定向植入组植入经SPIO(Feridex)标记或未标记BMSCs量均为5ul,(细胞浓度:2×10~4/ul);尾静脉植入组植入经SPIO(Feridex)标记或未标记BMSCs量均为2ml,(细胞浓度:3×10~6/ml),分别于植入后1天,第2、第4、第6和第8周使用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和显微镜线圈对上述4组大鼠用FFE-T2WI序列进行扫描,观察PD大鼠模型脑内信号改变,测量信号强度。植入后第2周MR扫描后每组处死2只大鼠,第8周MR扫描后处死剩下所有PD大鼠模型,均在处死后立即取脑组织,冰冻切片后行普鲁士蓝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1.PD大鼠模型纹状体立体定向植入SPIO(Feridex)标记BMSCs组MRFFE-T2WI序列扫描脑纹状体见低信号区,随着时间的推移,低信号区范围逐渐变大,信号逐渐减弱。PD大鼠模型纹状体立体定向植入未标记BMSCs组MR FFE-T2WI序列扫描脑纹状体内未见低信号改变。PD大鼠模型纹状体立体定向植入SPIO(Feridex)标记BMSCs组和定向植入未标记BMSCs组两组间信号强度变化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纹状体立体定向植入SPIO(Feridex)标记BMSCs组脑组织铁染色可见大量SPIO标记的BMSCs;随着时间的推移,范围扩大。纹状体立体定向植入未标记BMSCs组普鲁士蓝染色及免疫荧光双标无阳性细胞发现。2.尾静脉植入SPIO(Feridex)标记及未标记BMSCs组PD大鼠模型MR FFE-T2WI序列扫描脑内均未见低信号改变,两组间信号强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尾静脉植入SPIO(Feridex)标记BMSCs组病理组织学观察PD大鼠模型脑纹状体内见散在几个SPIO标记的BMSCs;尾静脉植入未标记BMSCs组普鲁士蓝染色及免疫荧光双标无阳性细胞发现。 结论:1.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和显微镜线圈可用于PD大鼠模型纹状体立体定向植入SPIO(Feridex)标记BMSCs的活体示踪研究;2.在现有条件下,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和显微镜线圈不适用于PD大鼠模型尾静脉植入SPIO(Feridex)标记BMSCs的活体示踪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445.2;R742.5
【图文】:

示意图,信号强度,示意图,细胞


用TSE一TIWI、TSE一TZWI、FFE一TZWI序列分别对各组含不同数量spIO(Feridex)标记、未标记BMSCs细胞及琼脂糖试管进行成像(图4一5)。不同数量SpIO(Feridex)标记、未标记BMSCs各序列相对信号强度见表1和图6,信号强度变化率(△SI)见表2和图7,TSE一TIWI、TSE一TZWI、FFE一TZWI三种成像序列中FFE一TZWI的ASI最为明显,FFE一TZwl序列不同细胞量的SPIO(Feridex)标记与未标记BMSeS之间独立样本T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表3)。SPIO标记BMSCs各序列、各细胞量间方差分析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表4一5),同一序列不同sPIO(Feridex)标记BMSCs不同细胞数量组间相比细胞数量越多,信号强度变化越明显,在 1x105一6x10“细胞量范围内,信号强度改变随着细胞量的增加呈数量依赖性改变。

序列,序列信号,强度变化,信号强度


标记、未标记BMSCs细胞及琼脂糖试管进行成像(图4一5)。不同数量SpIO(Feridex)标记、未标记BMSCs各序列相对信号强度见表1和图6,信号强度变化率(△SI)见表2和图7,TSE一TIWI、TSE一TZWI、FFE一TZWI三种成像序列中FFE一TZWI的ASI最为明显,FFE一TZwl序列不同细胞量的SPIO(Feridex)标记与未标记BMSeS之间独立样本T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表3)。SPIO标记BMSCs各序列、各细胞量间方差分析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表4一5),同一序列不同sPIO(Feridex)标记BMSCs不同细胞数量组间相比细胞数量越多,信号强度变化越明显,在 1x105一6x10“细胞量范围内,信号强度改变随着细胞量的增加呈数量依赖性改变。

示意图,纹状体,立体定向,大鼠模型


图10PD大鼠模型纹状体SPIO标记或未标记BMSCs立体定向植入组纹状体相对信号强度示意图注:1一5分别表示PD大鼠模型纹状体植入SPIO标记或未标记BMSCS第一天第二周、第四周、第六周和第八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轻松学习磁共振成像100问》已出版[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4期

2 胡跃春;曾秋华;刘晓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诊断[J];罕少疾病杂志;2011年03期

3 李光宇;彭汉华;;22例子宫肌瘤的低场MRI表现及诊断分析[J];北方药学;2011年05期

4 夏晓萍;戚乐;叶文琦;蒋妙;刘妙娥;钟秋媛;丁建平;;椎间盘的磁共振研究进展[J];健康研究;2011年03期

5 张瑾;欧阳汉;陈雁;戴景蕊;周纯武;;乳头状肾细胞癌的MRI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年05期

6 杨贵将;刘智明;刘晓华;;巨大卵巢甲状腺肿并囊性变1例[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年08期

7 白光辉;江心;邹爱国;严志汉;张弦;虞志康;;磁共振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年07期

8 靳二虎;;《人体磁共振成像解剖变异》已出版[J];磁共振成像;2011年04期

9 刘焦枝;;脑囊虫病的MRI表现及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25期

10 任翠;薛华丹;;磁共振成像在宫颈癌的临床应用[J];协和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明国;;医学图像配准的研究进展[A];首届全国功能神经影像学和神经信息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蒋学祥;王霄英;;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A];第二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袁振国;杨贞振;史浩;;主动脉夹层的磁共振诊断价值[A];庆祝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学术论文专刊[C];2005年

4 郑富增;;磁共振成像图像的质量控制探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赵飞;;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表现特点及其在临床诊治中的作用[A];第二十四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七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范六一;;山东省医用磁共振成像性能指标调查分析[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肖艳;张晓莺;何瑛;韩玺河;郭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OCSP分型与磁共振成像分型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董莉;张兆琪;曾文;王永梅;晏子旭;郭淼;;应用磁共振成像研究On-X瓣的血流动力学性能[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9 郭献日;;胸部磁共振成像在放疗中的价值[A];2007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曹建书;李振平;刘树伟;于台飞;丁娟;;成人大脑沟、回在矢状断面上的定位[A];首届全国功能神经影像学和神经信息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冬;玻璃纤维用于医学磁共振成像[N];中国建材报;2010年

2 刘言成;磁共振成像联合动态检查临床效果显著[N];科技日报;2009年

3 纪准培;磁共振成像是怎么回事[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4 ;磁共振成像(二)[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5 驻京记者 贾岩;GE将与梅奥诊所共造脑专用磁共振成像平台[N];医药经济报;2011年

6 潘治;磁共振成像可早期诊断AD[N];医药经济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朱广菁;磁共振成像四获诺奖堪称创新典范(下)[N];大众科技报;2006年

8 何洋;什么是磁共振成像[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9 连晓晖 袁志国;磁共振成像有望用于检测人类脑部疾病[N];医药经济报;2004年

10 任晓辉;骨髓磁共振成像可评估白血病[N];健康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希杰;兔VX2肝癌模型动态量化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与病理的对照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2 冯锡钢;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3 顾倩;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制备和体外磁共振信号测试[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4 赖灿;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D];浙江大学;2006年

5 方可;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成像(MEMRI)技术及其在研究大鼠嗅觉和脑缺血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5年

6 袁飞;皮层下血管性痴呆的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与脑磁共振扩散张量和定量磁化传递成像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7 吴祥;信息整合的脑机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曾庆师;MR波谱及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D];山东大学;2007年

9 程细高;SPIO标记BMSCs治疗股骨头坏死及其活体MR示踪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杨长伟;人工腰椎间盘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泳松;食管癌的MRI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陈娟;眼眶病常见MRI征象及临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3 李蒙;脊椎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对比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4 范智斌;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MRI及临床对比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5 王慧燕;卵巢囊性病变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6 李玲;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价肝硬化的应用价值[D];吉林大学;2008年

7 方挺松;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增强磁共振在骨髓成像中的应用[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8 孟延锋;弥散系数定量分析在脑肿瘤磁共振诊断中的价值[D];浙江大学;2005年

9 张建新;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腕部关节的MRI诊断价值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10 杨欣;164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92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792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3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