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针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不同频段下大脑功能连接密度改变的调控机制

发布时间:2020-08-16 22:07
【摘要】:目的:本研究以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M)患者和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技术,结合临床疗效评价,采用不同频段下全脑数据驱动功能神经影像分析方法。探索PDM在功能核磁共振不同频段(Slow5(0.01-0.027HZ)、Slow4(0.027-0.073Hz)、Slow3(0.073-0.198Hz)及全低频(0.01-0.08Hz))的大脑功能连接密度(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FCD)的异常脑区。进一步比较穴位针刺与非穴针刺治疗对PDM不同频段下功能连接密度改变的差异,旨在从神经影像学方面探讨针刺镇痛在原发性痛经中的部分中枢机制。方法:1.47例PDM患者和36例健康受试者均接受rs-f MRI扫描。以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疼痛程度,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估痛经伴随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发作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焦虑及抑郁情况。完成以下分析:(1)采用基于数据驱动方法的计算不同频段下功能连接密度(FCD),包括全局功能连接密度(g FCD)、局部FCD(l FCD)以及长程FCD(lr FCD)。比较PDM组与健康对照组在不同频段的各项FCD差异。(2)将原发性痛经不同频段下FCD异常脑区与临床指标(疼痛评分、痛经伴随症状严重程度及时间总分、焦虑与抑郁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3)采用中介分析的方法探讨FCD异常改变在痛经病程与临床症状关系中的中介作用。2.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P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穴位针刺组及非穴针刺组。两组受试者分别接受三阴交穴针刺和非经非穴(取三阴交与悬钟穴中点)针刺治疗,共计三个月经周期。分别于基线期和治疗后,进行VAS、CMSS、SAS、SDS的各项临床疗效评价和rs-f MRI扫描。完成以下分析:首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的改善。并分析穴位针刺组基线临床指标与治疗后临床指标改变的相关性,探讨基线特征对疗效是否存在显著影响。其次,基于不同频段g FCD,分别比较两组针刺治疗前后PDM患者在不同频率下脑功能活动的变化,同时比较穴位与非穴位的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后不同频段g FCD改变的差异,探讨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枢响应特征。最后,探讨三阴交穴针刺中枢响应的特征脑区与临床症状改善的相关性。结果:1.基于不同频段的原发性痛经患者功能连接密度异常结果(1)基线情况:原发性痛经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基线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2)PDM患者频率相关脑功能活动异常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DM组在g FCD、FCD及lr FCD存在相似的改变模式,即在全低频段,FCD降低的脑区包括内侧感觉运动区(m S1/M1)及背外侧前额叶(DLPFC),增强的脑区位于内侧眶额叶(m OFC);在Slow5频段,降低的脑区位于DLPFC,增高的脑区包括m OFC、内侧前额叶(m PFC)、第二感觉区(S2)及海马;在Slow4频段,降低的脑区位于额下回前部(a IFG)及m S1/M1区,增强的脑区位于m OFC、海马及海马旁回;在Slow3频段,降低的脑区位于角回。(3)相关分析结果:全低频段上右侧海马的l FCD与原发性痛经患者的VAS-平均评分呈负相关,Slow4频段的右侧海马l FCD亦与原发性痛经患者的VAS-平均评分呈负相关。Slow5低频左侧第二躯体感觉区(S2)的g FCD与原发性痛经患者的VAS-平均评分呈正相关。全低频段左侧m OFC的l FCD与PDM患者的CMSS-时间总分呈正相关。Slow4频段左侧m OFC的g FCD及l FCD与原发性痛经患者的CMSS-时间总分呈正相关。Slow5频段右侧DLPFC的g FCD及l FCD与PDM患者的CMSS-时间总分呈负相关。Slow5频段左侧第二躯体感觉区(S2)的l FCD与原发性痛经患者的CMSS-严重程度总分呈显著正相关。Slow5频段左侧S2的g FCD和l FCD改变与SAS及SDS均呈正相关。Slow5频段右侧DLPFC的g FCD和l FCD改变与SAS及SDS均呈负相关。(3)中介分析结果:Slow 5频段下左侧S2脑区的l FCD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病程及CMSS-严重程度总分之间的关系呈间接影响。2.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枢响应特征结果(1)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穴位针刺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CMSS-时间评分及CMSS-程度评分、SAS、SDS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非穴针刺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SAS及CMSS-程度评分无显著变化,CMSS-时间评分较前下降。与非穴针刺组相比,针刺三阴交后疼痛VAS评分及CMSS-程度评分变化更显著。(2)穴位与非穴治疗后对频率相关脑功能活动的调控结果:1)穴位针刺治疗后,在全低频上,海马g FCD降低;在Slow5上,海马及中扣带(MCC)的g FCD降低,前扣带、DLPFC及a IFG的g FCD增高。在Slow4上,S2的g FCD增高;在Slow3上,楔前叶的g FCD降低,而岛叶的g FCD增加。2)非穴针刺组治疗后全低频的角回及额下回,Slow5的海马以及Slow3的m PFC存在g FCD的改变。(3)穴位与非穴位针刺对比的频率相关脑功能活动调控结果:1)对于针刺后g FCD增加的脑区:两种针刺治疗后在全低频上无显著差异。与非穴针刺组相比,在Slow5频段上,穴位针刺治疗后左侧DLPFC的g FCD增加;在Slow4频段上,穴位针刺治疗后左侧MCC的g FCD增加。2)对于针刺后g FCD降低的脑区:在全低频上,穴位针刺治疗对左侧尾状核及伏隔核、右侧海马及海马旁回的降低较非穴针刺治疗显著;在Slow5频段上,两种针刺对g FCD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Slow4频段上,穴位针刺治疗对左侧尾状核及伏隔核、右侧额下回前部(a IFG)降低的影响较非穴针刺治疗显著;在Slow3频段上,穴位针刺治疗对左侧海马、右侧辅助运动区(SMA)降低的影响较非穴针刺治疗显著。(4)相关分析结果:在穴位针刺组,Slow5频段上DLPFC的g FCD变化与VAS的变化值呈负相关;Slow4频段上S2的g FCD变化与VAS的变化呈正相关;Slow3频段的后岛叶g FCD变化与CMSS-时间评分变化呈负相关;Slow3的前岛叶g FCD变化与焦虑的变化呈正相关,Slow5的前扣带g FCD变化与焦虑的变化呈负相关。结论:1.PDM患者存在脑功能连接密度的改变,其中初级感觉运动网络、外侧控制网络降低,而默认网络、内侧控制网络及海马网络升高。且PDM患者的脑功能异常活动的频率存在相关。2.PDM脑功能异常变化与临床特征密切相关。第二躯体感觉区的功能连接密度改变在随病程增加而重痛经伴随症状的严重程度中起中介作用。3.针刺三阴交穴治疗PDM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针刺非经非穴。三阴交针刺不仅可降低疼痛程度,改善痛经伴随症状的发作时间和严重程度,还可改善个体焦虑和抑郁情绪。4.针刺三阴交穴治疗PDM的中枢响应主要有两个特征:(1)对脑功能活动存在与频率相关的特点,即针对不同频段的信号,其中枢响应的脑区存在差异。(2)对PDM患者的异常活动脑区可使其“正常化”,如增加中央控制网络的功能连接密度,降低记忆网络的功能连接密度。此外,针刺三阴交穴对PDM疾病重点脑区的调控与临床症状的改善存在显著相关。5.非穴针刺治疗对PDM患者的中枢响应调控脑区范围较为局限,且与频率关系较弱。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46.3;R445.2
【图文】:

技术路线图,原发性痛经,成都中医药大学,功能连接


第一部分技术路线图

分布图,频段,密度,分布图


图1-2两组被试不同频段全局功能连接密度(gFCD)分布图

分布图,频段,密度,分布图


图1-3两组被试不同频段局部功能连接密度(lFCD)分布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莹;戴丽冰;;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年32期

2 孙敏;刘峰林;任远;;原发性痛经的现代医学认识及治疗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07期

3 高冬;;痛经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年09期

4 杨晓琳;;李勇治疗原发性痛经经验总结[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33期

5 郑冬雪;刘新敏;黄飞剑;仝小林;;试用脏腑风湿理论探讨原发性痛经的治疗[J];北京中医药;2019年02期

6 王昕;;隔药灸治疗中重度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年07期

7 刘文琪;;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36例疗效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9年16期

8 刘惠;;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治疗[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年27期

9 张丹丹;;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45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年23期

10 梁如碧;;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认识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晓红;;中药痛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42例的效果分析[A];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2 郝明耀;杨星月;郭新;张娜;马玉侠;;隔药灸脐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机制研究[A];2014’针药并用及穴位用药学术研讨会、山东针灸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刘玉祁;佘延芬;宋佳杉;陈寅萤;郑媛媛;马增斌;陈旭;杨欢;解秸萍;朱江;;中重度原发性痛经影响因素调查[A];第十届全国针刺麻醉针刺镇痛及针刺调整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玉祁;佘延芬;宋佳杉;陈寅萤;郑媛媛;马增斌;陈旭;杨欢;解秸萍;苑鸿雯;朱江;;基于女大学生问卷调查的中重度原发性痛经中医病因病机探讨[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刘维庆;;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66例[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李娜;;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病理及护理对策的探讨[A];第三次全国妇产科基层医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7 赵龙山;杨静玉;王振中;肖伟;;多种技术结合的原发性痛经代谢组学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分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第三届全国分析药理学学术大会暨贵州省药学会药学青年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18年

8 黄洁明;;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42例[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李春蓉;;多元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A];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魏莫愁;;砭石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11例疗效观察[A];首届全国砭石疗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魏平 慕欣 王雪敏 曾令浩;原发性痛经:止痛稍提前[N];医药经济报;2011年

2 叶明;原发性痛经应调和气血[N];中国医药报;2000年

3 ;加味生化汤配合654-2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4 典云;治疗原发性痛经佳方[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5 ;中药止痛带加热外用治疗原发性痛经[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6 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 周晓莹 陆建英 主任医师;摆脱原发性痛经的烦恼[N];上海中医药报;2015年

7 放心;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8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主任医师 龚利;原发性痛经试一试推拿疗法[N];健康报;2016年

9 甘肃省兰州市仙枝堂中医诊所 何继红;脐疗治原发性痛经[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10 山东中医药大学 王t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王东梅;浅析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中医治疗[N];保健时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桂材;基于数据挖掘对岭南罗氏妇科两代传承人治疗原发性痛经证治规律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申治富;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调节中枢-靶器官联动响应的特征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余思奕;针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不同频段下大脑功能连接密度改变的调控机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李晓楫;基于时间针灸学理论的艾灸择期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5 施瑞泓(Shih,Jui-Hung);当归芍药散加味配合柔筋祛痛膏穴位贴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年

6 马青;温经化瘀止痛法调控T细胞亚群分化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以及原发性痛经现代文献用药规律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年

7 杨静宜;原发性痛经的文献及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张威达;温经汤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滞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熊瑾;得气、心理因素对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钟素珊;耳穴贴压治疗香港运动员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娟花;温针灸治疗气滞血淤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高晓欢;加味益母胜金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杨姣;527例原发性痛经中医综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刘慧楹;通督调任法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5 张浩;雷火灸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即时镇痛效应的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9年

6 马文文;温经汤加味治疗冲任虚寒瘀血阻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年

7 孟迎迎;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分布的现代文献研究及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分布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年

8 刘建新;“从阳引阴”推拿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临床疗效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年

9 张娜;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的疗效观察[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10 张维忱;优势技术组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95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795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6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