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磁共振ESWAN序列对脑微出血检测及定量测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6 02:51
【摘要】:目的 比较在高血压患者中ESWAN序列获得的图像与3D SWI-SPGR序列及2D T2*WI序列获得的图像显示脑微出血的能力是否存在差异。 材料和方法 总计有273名患者分别接受了3T磁共振常规序列、2D T2*WI序列、SWI-SPGR序列及ESWAN序列扫描。本研究在所获得的三个不同序列的图像中,对脑微出血灶的分布、数目、位置分别进行记录,它们之间的差异使用非参数McNemar和Friedman方法进行检验. 结果 在总计273名志愿者当中,应用常规2D T2*WI序列共计发现有54名(19.8%)脑微出血患者,应用3D SWI-SPGR序列共计发现83名(30.4%)脑微出血患者,应用ESWAN序列共计发现88名(32.2%)脑微出血患者,应用SWI-SPGR、ESWAN序列可以比常规的2D T2*WI序列检测到更多的脑微出血灶(P0.05)。SWI-SPGR、ESWAN两序列对脑微出血灶检测的发生率大致相同(P0.05)。我们根据脑微出血灶分级的情况,获得了三个扫描序列所检测到的不同分级的患者的情况。在脑微出血灶的不同等级的患者中,常规2D T2*WI序列检测所发现的患者明显少于SWI-SPGR、 ESWAN序列序列检测所发现的患者(P0.05)。在常规2D T2*WI所发现的脑微出血灶(中位数3个,范围1-11个)在SWI-SPGR、ESWAN序列扫描中都可以检测到,并且其可以检测到更多的病灶(中位数8个,范围1-17;中位数8个,范围1-15个),SWI-SPGR、ESWAN序列所检测到的病灶数目相当,没有发现有显著性差异(Friedman检验,P0.05)。在三个扫描序列所发现的脑微出血的患者中,脑白质发生微出血灶的患者最多,分别约占59.3%、59.0%、60.2%,发生比例大致相同;脑深部区域(包括丘脑、基底节区、内外囊区)发生脑微出血灶的患者同样较多,也超过的半数;而幕下发生脑微出血灶的患者较少,在10%左右。 结论 ESWAN图像比常规T2*加权图像可发现更多的脑微出血灶,SWI-SPGR与ESWAN之间的检测能力相当。ESWAN序列可以更高效的检测到高血压患者中的脑微出血灶。 目的 脑微出血的存在对预测和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其诊断主要是依靠医学影像学的手段来发现。最近有学者采用脑微出血观察者量表对脑微出血进行诊断,显著提高了诊断的一致性,然而目前还没建立起脑微出血客观定量的诊断方法。本研究通过测量高血压患者中所发现脑微出血灶的相位值来研究ESWAN序列在脑微出血灶诊断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5名接受磁共振ESWAN序列扫描有脑微出血的高血压患者,对脑微出血的相位值进行了测量和记录,并且对7个脑内不同区域脑微出血相位值与人口统计学资料特征和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 结果 在75例高血压患者中,共计发现脑微出血灶275个,将脑内分为皮质、白质、内囊/外囊、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7个区域,平均相位值在-2.18—-0.66之间,均值为-1.39±0.29。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发现各区域平均相位值具有显著性差异(F=6.97,P<0.05)。脑微出血的相位值均低于健康志愿者红核与黑质的相位值(P0.05)。采用S-N-K法对7个区域的脑微出血灶的平均相位值进行了两两比较,(检验水准α=0.05)。基底节与皮质、丘脑、内囊/外囊微出血灶的平均相位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264),基底节脑微出血灶的平均相位值显著低于脑干、白质、小脑等区域脑微出血灶的平均相位值(P0.05);小脑脑微出血灶的平均相位值显著低于其他六个区域脑微出血灶的平均相位值。病程≤10年患者的脑微出血灶的平均相位值显著低于病程10年患者(P0.05);发生于壳核的脑微出血灶共计86个,男性患者脑微出血灶的平均相位值明显低于女性患者(P0.05);高血压1级患者脑微出血灶的平均相位值显著高于高血压2级患者(P0.05)。随着高血压病程(年)的增加,白质脑微出血灶平均相位值有随之增大的趋势(r=0.30,P=0.06),而脑干脑微出血灶的平均相位值有随之减小的趋势(r=-0.40,P=0.12)。随着高血压分期的提高,壳核脑微出血灶平均相位值与高血压分期呈显著性的负相关(r=-0.25,P=0.02)。随着年龄的增长及脑白质病变程度的提高,丘脑微出血灶的相位值有随之减小的趋势(r=-0.30,P=0.07;r=-0.31, P=0.06)。 结论 我们应用ESWAN序列对脑微出血灶的相位值进行了测量。我们的数据可以为脑微出血灶的诊断提供定量信息,为脑微出血观察者量表提供可参考的定量数据。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MR ESWAN序列与DTI序列扫描所获得的相位图与FA图对脑微出血的相位值与FA值进行测量并观察其是否有显著差异,来间接了解发生脑微出血后局部组织的水分子各项异性程度及发生含铁血黄素沉积后局部相位值与FA值是否存在某种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0名经ESWAN序列扫描发现有脑微出血的患者,以上患者接受了扩散张量成像扫描。对两个序列扫描所发现的相位值与各向异性指数(FA)进行测量并记录,比较脑微出血区域与相应正常脑区域的FA值是否存在差异,并且观察脑微出血区域的相位值与FA值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 结果 在30例高血压患者中,共计发现脑微出血灶106个,分别发生于脑皮质、脑白质、内囊/外囊、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等7个区域。在脑皮质、基底节区、脑干病例组与对照的FA值没有发现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脑白质、内囊/外囊、丘脑、小脑等区域,脑微出血区域的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脑内相应正常区域的FA值(P0.05)。在白质、内囊/外囊等区域,CMBs相位值与FA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随着相位值的减小,FA值也具有明显减小的趋势,二者呈正相关(P0.05),r值分别约为0.696、0.382;将白质、内囊/外囊的CMBs共计27个CMBs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其相位值与FA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随着相位值的减小,FA值也具有明显减小的趋势,二者呈正相关(r=0.436,P0.05)。在皮质、丘脑、基底节、脑干、小脑等区域,CMBs相位值与FA值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在对照组七个观察区域内,脑微出血灶的相位值与FA值未发现有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 ESWAN与DTI序列可以作为可用的神经成像序列通过测量FA值与相位值来反映脑微出血灶所引起的脑白质的损伤程度,结果可以为定量评估脑微出血提供有用的参考数据。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44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琳;汪凯;;脑微出血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10年06期

2 ;Should we consider a new approach? Detecting grain deviation caused by knots within stems[J];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2010年02期

3 陈峰;陆建明;;脑微出血的MRI检查和临床应用进展[J];当代医学;2010年09期

4 何海涛;陈大龙;周贵娅;朱树龙;;急性闭合性创伤性脑水肿扩散加权成像的实验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9年04期

5 方晓龙;肖新兰;;脑微出血的GRE和SW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研究现状[J];放射学实践;2011年01期

6 李洪梅;范国光;;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脊髓压迫症中的应用[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年01期

7 王锡臻;牛庆亮;王滨;刘金刚;赵坤媛;袁宇啸;;正常前列腺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年04期

8 王守巨;夏爽;;不同疾病脑微出血磁敏感加权成像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3期

9 王微微;刘爱连;;扩散张量成像在腹部的应用[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3期

10 史焕昌;毛伯镛;;脑微出血研究近况[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琼;慢性肾脏病的3.0T功能磁共振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2 王本国;脑微出血的MRI影像、临床及其与出血转化的系列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3 张峭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个例观察[D];浙江大学;2005年

4 沈文;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CT灌注、MR扩散与磁化传递的早期影像学诊断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5 秦海燕;CT灌注成像和MR弥散加权成像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表现对照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6 曾庆师;MR波谱及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D];山东大学;2007年

7 张森;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在结直肠癌领域的应用与评估[D];北京大学;2008年

8 张相芬;DTI图像去噪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尚全良;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肝内移植治疗急性肝损伤的磁共振扩散成像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周福庆;磁共振定量弥散张量对多发性硬化脑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祁佩红;DTI和fMRI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范慧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屈春晖;肺部良恶性病变MR功能成像DWI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1年

4 周洁;MRI弥散张量成像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价值[D];暨南大学;2011年

5 胡聪聪;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6 刘淑丹;慢性癫痫大鼠脑内髓鞘发育变化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7 夏国金;MR弥散张量成像在前列腺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王志涛;纵隔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MRI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

9 张海彬;3.0T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晶;3.0T MR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04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804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7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