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肌骨超声探测Luschka关节增生与椎动脉关系的临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4 09:25
   目的:采用肌骨超声(MSUS)实时动态地探测颈椎Luschka关节增生及其对邻近椎动脉走形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初步分析增生关节对椎动脉的机械压迫与颈性眩晕之间的关系。为肌骨超声这一辅助检查应用于颈椎病的诊断与病因探讨打下基础。 方法:一共纳入三组研究对象共160例,包括组Ⅰ:颈椎病组,60人;组Ⅱ:颈椎病伴颈性眩晕组,60人;组Ⅲ:对照组,40人。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肌骨超声检查,探查Luschka关节横向增生与否并测量其增生程度。随后Luschka关节横向增生阳性者多普勒彩超继续观察增生关节对邻近节段椎动脉走形的影响,并定量测量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血流速度(EDV),血管阻力指数(RI)。部分椎动脉受Luschka关节增生压迫至走形迂曲时,需先后测量椎动脉迂曲前、迂曲处局部及迂曲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各组参数间的差异。最后以Luschka关节是否机械压迫椎动脉至变形(变量1,危险因素)分组,四格表记录两组中颈性眩晕者与非颈性眩晕者(变量2,疾病)的人数构成,采用四格表卡方资助渠道: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171859/H1701);2)重庆市卫生局资助项目(编号2011-2-172);3)重庆市医学重点(建设)学科资助项目。检验评价两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并计算比值比(OR)等指标。 结果:所有研究对象中,Luschka关节增生者76人,共增生关节99个,C2/3-C5/6各椎体节段分别为:2、19、46、32个,增生程度最大值为T=5mm。增生的Luschka关节对椎动脉的影响分为三度:1度(椎动脉平直)69个,占69%;2度(椎动脉迂曲,但管腔无狭窄)29个占30%;3度(椎动脉受压,管腔狭窄)1个,占1%。29个椎动脉节段走形迂曲,迂曲处与迂曲前相比,PSV、EDV、RI均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01,α=0.05),而迂曲前后相比,PSV、ED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0.05)。Luschka关节增生压迫椎动脉变形与颈性眩晕的发生有统计学关联,在未扣除混杂因素的影响下,Luschka关节横向增生压迫椎动脉变形组发生颈性眩晕的危险是椎动脉不受机械压迫组的2.94倍(OR=2.94, Χ2=6.562,95%CI=1.29~6.72,P=0.01,α=0.05)。 结论:1.MSUS能清晰地显示Luschka关节是否存在横向增生,以及增生骨赘对邻近椎动脉的影响。其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2.Luschka关节增生若压迫至椎动脉变形后,局部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3.Luschka关节增生压迫椎动脉变形与颈性眩晕的发生之间有统计学关联。
【学位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R445.1
【部分图文】:

分布图,关节,横向,分布图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US 评估受试者 Luschka 关节的增生情况最终纳入研究对象 160 人,经 MSUS 评估存在 Luschka 关节增的 Luschka 关节共 99 个,部分受试者存在多个节段的 Luschk增生的 Luschka 关节中,右侧 55 个,左侧 44 个;29 个增生关个增生关节来自女性。具体增生节段及程度分布见图 2 及图 3,L度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见图 4。

分布图,关节,横向,程度


0 个增生关节来自女性。具体增生节段及程度分布见图 2 及图 3,Lu程度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见图 4。图 2 99 个横向增生的 Luschka 关节的节段分布图ure 2 The segment proportion of Luschka Joints with lateral osteophyte formfrom C2/3 to C5/6.

散点图,关节,散点图,年龄


图 4 Luschka 关节增生程度(T 值)与年龄、性别的散点图A scatter diagram which shows Luschka Joints’ T size and age 察 Luschka 关节增生对椎动脉的影响得增生 Luschka 关节 99 个(来自 76 名受试者),所致椎 69%);2 度改变者 29 个(占 30%);3 度改变者 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慧;刘宇;廉小伟;;颈前路钩椎关节切除术的应用解剖[J];解剖学研究;2008年04期

2 魏佳军;颈性眩晕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4年01期

3 顾韬;袁文;王新伟;;对颈性眩晕的认识和诊治现状[J];脊柱外科杂志;2006年06期

4 张明才;程英武;詹红生;石印玉;王翔;黄仕荣;陈博;;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狭窄因素的影像学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龚建平,杨晓春,陆之安,钱铭辉,傅瑜,邵国富;颈椎钩突关节骨质增生对椎动脉的影响[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8年06期

6 徐德永,栾红梅;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因素与检查方法的探索[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8年06期

7 何宁,颉克蓉,陈瑞萍;颈椎横突孔与椎动脉型颈椎病关系的影像学研究[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鞠晓华,鞠学红,王金平,李小飞,杜晓东;颈椎钩突的解剖观察及临床意义[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程鸣,杨世埙;颈椎钩突的侧位X线表现(标本X线研究及与颈椎平片、CT对照)[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年10期

10 朱建兵;龚建平;沈钧康;钱铭辉;;颈椎钩突的螺旋CT测量[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2812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812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c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