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超声造影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像强度与新生血管密度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4 18:27
   第一部分 超声造影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及其与组织病理学相关性研究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像强度及其与病理染色所示的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方法:新西兰白兔25只球囊扩张+高脂喂养至16周后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斑块类型,以右肾动脉为参考,记录每个斑块距离右肾动脉的长度,以便取病理标本时可以精确定位。经耳缘静脉团注Sovovue0.4ml行基础超声造影检查,肉眼观察斑块有无增强,将图像导入EchoPAC工作站手动勾画斑块的边缘轮廓以构建感兴趣区,同时取管腔为对比,应用仪器中所附的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定量分析注射超声造影剂后的回声增强强度,曲线拟和,获取斑块注射造影剂微泡后超声增强强度A值(曲线拟合后平台期强度与基础强度之差)及其与管腔内增强强度的比值,以此定量表示注射超声造影剂后斑块超声反射回声增强强度,比较软斑与硬斑增强程度的差异。所有检查结束后过量麻醉后处死,分离腹主动脉及右肾动脉,并依据斑块在二维超声上距离右肾动脉的长度定位斑块并取材固定,CD31染色观察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密度。 结果:二维超声诊断为软斑的斑块其造影增强强度明显高于硬斑;病理检查发现超声判定为软斑的斑块经CD31染色后新生血管数目明显多于超声判定为硬斑的斑块,斑块内微血管的密度与斑块造影增强强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75,P0.001),与斑块增强强度/管腔增强强度亦存在明显相关性(R=0.68,P0.001)。 结论:超声造影可以定量评价斑块的增强情况,定量测量得到的斑块增强强度与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密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进而为定量评价斑块内微血管的密度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法。 第二部分 血管活性物质对超声造影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显像强度的影响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像强度其与血管活性物质的关系。 方法:新西兰白兔25只采用球囊扩张+高脂喂养至16周后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斑块类型。经耳缘静脉团注Sovovue0.4ml行基础超声造影检查,肉眼观察斑块有无增强,将图像导入EchoPAC工作站手动勾画斑块的边缘轮廓以构建感兴趣区,同时取管腔为对比,应用仪器中所附的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定量分析注射超声造影剂后的回声增强强度,曲线拟和,获取斑块注射造影剂微泡后超声增强强度A值(曲线拟合后平台期强度与基础强度之差)及其与管腔内增强强度的比值,以此定量表示注射超声造影剂后斑块超声反射回声增强强度,比较软斑与硬斑增强程度的差异。血压及心率恢复正常且造影剂完全消退后分别滴注去甲肾上腺素、三磷酸腺苷后行超声造影检查,重复观测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增强情况。采用SPSS15.0软件,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软斑与硬斑造影强度的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滴注去甲肾上腺素及三磷酸腺苷后斑块增强强度、增强强度与管腔比值与基础造影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经二维超声检查共发现可用斑块63个,其中经超声检查判定为软斑50个,硬斑13个。滴注去甲肾上腺素后2个斑块显像欠佳而剔除,滴注三磷酸腺苷后1个斑块显像欠佳而剔除。二维超声诊断为硬斑的斑块其造影增强强度明显低于软斑(5.76±2.31vs7.97±2.63,P=0.008);在滴注去甲肾上腺素后斑块造影增强强度及其与管腔增强强度比值均低于基础状态下的增强强度(6.41±2.90vs7.51±3.81,P0.001;0.38±0.17vs0.45±0.16,P=0.002),而滴注三磷酸腺苷后斑块增强强度其与管腔增强强度比值均高于基础增强强度(9.78±3.54vs7.49±2.72,P0.001;0.59±0.23vs0.46±0.17,P0.001)。 结论:血管活性物质可影响斑块新生血管的显像强度,超声造影可以定量评估AS斑块新生血管显像强度及血管活性物质对其影响,进而可以更为全面的评价AS斑块的稳定性。 第三部分 超声造影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显像强度及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像强度其与血管内皮状态的关系。 方法:新西兰白兔25只采用球囊扩张+高脂喂养至16周后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斑块类型。经耳缘静脉团注Sonovue0.4ml行基础超声造影检查,肉眼观察斑块有无增强,将图像导入EchoPAC工作站手动勾画斑块的边缘轮廓以构建感兴趣区,同时取管腔为对比,应用仪器中所附的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定量分析注射超声造影剂后的回声增强强度,曲线拟和,获取斑块注射造影剂微泡后超声增强强度A值(曲线拟合后平台期强度与基础强度之差)及其与管腔内增强强度的比值,以此定量表示注射超声造影剂后斑块超声反射回声增强强度,比较软斑与硬斑增强程度的差异。血压及心率恢复正常且造影剂完全消退后分别滴注单甲基精氨酸(LNMMA)、内皮受体阻滞剂(PD142893)后行超声造影检查,重复观测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增强情况。采用SPSS15.0软件,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软斑与硬斑造影强度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滴注LNMMA及PD142893后斑块增强强度、增强强度与管腔比值与基础造影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经二维超声检查共发现可用斑块63个,其中经超声检查判定为软斑50个,硬斑13个。63个斑块滴注LNMMA及PD142893后由于各种显像原因导致分别有16个,9个斑块被剔除。二维超声诊断为硬斑的斑块其造影增强强度明显低于软斑(5.76±2.31dB vs7.97±2.63dB, P=0.008);在滴注LNMMA后斑块造影增强强度及其与管腔增强强度比值均低于基础状态下造影的增强强度(5.48±1.57dB vs7.04±2.26dB,P0.001;0.40±0.13vs0.46±0.17,P=0.003),在滴注PD142893后斑块造影增强强度及其与管腔增强强度比值均高于基础状态下造影的增强强度(8.31±3.29dB vs7.41±2.85dB,P=0.018;0.51±0.22vs0.45±0.17,P=0.012)。 结论:内皮活性物质的浓度影响斑块的显像强度,超声造影可以定量评估AS斑块新生血管显像强度及其受内皮收缩或舒张的影响程度,进而可以更为全面的评价AS斑块的稳定性。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R44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振华;陈林;詹维伟;姚洁洁;芮文斌;陈曼;周建桥;朱樱;吕琛;;睾丸扭转超声造影环状增强机制的实验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2期

2 张华;史庆华;曹兵生;;肝B细胞淋巴瘤超声造影表现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年10期

3 姚春晓;杨斌;傅宁华;韦兵舰;刘萍;谢迎东;芮志凤;宫锦霞;;超声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09期

4 刘会;;超声造影及其在腹、盆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综述)[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年05期

5 黄润生;顾成章;杨斌;;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年03期

6 谢春苹;苗立英;;急性重症肠炎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12期

7 张钧,赵方;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5年01期

8 何文;姜笑千;王硕;张懋植;赵继宗;刘会昭;;超声造影在脑肿瘤术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年10期

9 付文生;段云友;杨一林;袁丽君;曹铁生;张玉娥;;肝肿瘤实时超声造影45例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年12期

10 杨少鹏;吴玲英;赵宇菁;程新景;;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3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高怡;柳双敏;张莹;张文智;赵丹;倪卫东;王大力;付一品;;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造影表现初步探讨[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王文平;魏瑞雪;李超伦;黄备建;何年安;袁海霞;韩红;丁红;;高频超声造影在VX_2肾肿瘤检测中应用[A];2005年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建华;陈欣林;张磊;;超声造影在剖宫产后切口妊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陈亚青;;超声造影对肾癌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路小军;杨小红;陈欣林;;超声造影在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伴心脏遗迹中的诊断探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届全国妇产及计划生育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贺焱;宫丽杰;杨志伟;闫妍;穆丹梅;田鹏;;超声造影在内膜息肉与内膜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何莎;郑毅;朱霞;陈欣林;;超声造影在子宫破裂的临床应用初探[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届全国妇产及计划生育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陈重;邓旦;廖明松;李茜;梁燕;张晓慧;;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对胃壁隆起增厚性病变的诊断价值[A];2011'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徐栋;钱超文;;实时超声造影对鼻咽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徐瑞;胡元平;;肝脏炎性假瘤超声造影表现及诊断价值[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超声诊断科 罗渝昆;肝脾破裂 超声造影快速诊治[N];健康报;2011年

2 孙秦;上海:超声造影确诊肝癌效优[N];医药经济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胡珉琦;超声造影防误诊[N];北京科技报;2010年

4 李运红邋赵迎;疑难肝肾肿瘤难逃超声造影“法眼”[N];科技日报;2007年

5 张中桥;超声造影评价肿瘤新生血管的新手段[N];医药经济报;2007年

6 毓星;超声造影 不孕妇女的福音[N];中国人口报;2003年

7 张中桥;超声造影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N];医药经济报;2007年

8 张中桥;可用超声造影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超声技术帮助医生准确诊疗[N];保健时报;2005年

10 州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 超声诊断副主任医师 伊晓东;超声医学检查能做什么[N];昌吉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杰;超声造影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像强度与新生血管密度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李超伦;超声造影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苏娜;子宫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超声造影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4 曹小丽;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田江克;超声造影引导迟发性脾破裂的诊治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6 李秋洋;膀胱肿瘤三维超声造影与病理特征相关性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7 朱贤胜;超声造影对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诊断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8 黄备建;超声造影在肾占位血流动力学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宋涛;灰阶超声造影对肝泡状棘球蚴病浸润增殖区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10 周杨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超声造影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彩红;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宋青;超声造影诊断急性胰腺断裂伤及小血管损伤活动性出血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3 李建华;超声造影评估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血流灌注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4 刘向娇;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子宫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5 宋丹绯;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6 董静;靶向心肌超声造影显像评价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及程度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7 牛静;超声造影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8 袁蓉;脂肪肝内血管瘤的常规超声特征及超声造影定量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9 赵妍;结肠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10 曾群;超声造影对单发甲状腺实性结节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18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818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0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