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超声显像在TIPS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1 14:51
   背景门脉高压症(PHT)是肝硬化病变进展至晚期难以避免的、重要而危险的并发症。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是一种创伤较小的以介入手段治疗PHT的现代方法。TIPS术后门脉血流灌注发生改变,大量带有有毒物质的血液直接分流进入下腔静脉,术后肝性脑病(HE)发生率较高(1,2),严重限制了TIPS术的临床应用。为解决这一难题,目前对TIPS术后并发HE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较多,但结果之间差异较大。肝硬化患者门脉和/或分支血流方向以及肝动脉血流参数可以代表肝脏不同的血流灌注状况,因此我们设计本课题,通过超声观察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来探讨与术后HE有关的危险因素。 TIPS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肝脏,对全身血流动力学状态均有影响。目前与TIPS术对肾脏血流及其功能的影响有关的研究较少。基于腹水产生机制,我们的课题通过观察肝硬化伴和不伴腹水患者TIPS术前后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TIPS对于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肾脏血液灌注的意义。 目的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观察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接受TIPS术治疗前后肝动脉、门脉系统和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临床表现、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通过超声观察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预测TIPS术后发生HE危险性的价值,以及通过超声观察评价TIPS术对于患者肾脏血供影响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 1.以1998年3月至2005年5月在我院成功接受TIPS手术的6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2.根据研究目的进行分组: (1)第一部分实验研究门脉血流方向变化与TIPS术后HE之间的相关性,以术前门脉主干和/或分支血流方向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门脉血流向肝组,门脉血流离肝组; (2)第二部分实验研究肝硬化腹水患者TIPS术后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术前有无腹水将患者分为两组:腹水组和无腹水组。 3.使用美国GE公司System-Five和日本阿洛卡公司Aloka-5500全身数字化彩
【学位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R445.1
【部分图文】:

积分比较,术前,患者,病毒性


表 1.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组 别 向肝血流组(Ⅰ组) 离肝血流组(Ⅱ组)例 数 42 20年 龄 47.45±8.02 46.95±8.56性男 36 17别 女 6 3肝 硬 化病毒性 38 4病 因(例) 其 他 18 2术 前 HE 发 生 率 11.9 %(5 例) 10 %(2 例)术前 Child-Pugh 积分 8. 4 ±2. 0 10. 1 ±1. 8◆门 腔 压术 前 23.5±5.2 23.3±6.0差(mmHg) 术 后 13.3±3.5 13.7±4. 1注:与Ⅰ组比较,◆P<0.05,1mmHg=0.133kPa

患者,比较表,术前


图 1.2 两组患者 TIPS 术前术后 PVPG 比较表 1.2 RHA RI 手术前后比较(x±s)组 别 例 数 术 前 术后 1 个月Ⅰ组Ⅱ组42200. 73 ±0. 030. 65 ±0. 02★0. 63 ±0. 03●0. 64 ±0. 02注:与I 组比较,★P < 0. 01;与术前比较, ●P < 0. 01

患者,比较表,术前


图 1.2 两组患者 TIPS 术前术后 PVPG 比较表 1.2 RHA RI 手术前后比较(x±s)组 别 例 数 术 前 术后 1 个月Ⅰ组Ⅱ组42200. 73 ±0. 030. 65 ±0. 02★0. 63 ±0. 03●0. 64 ±0. 02注:与I 组比较,★P < 0. 01;与术前比较, ●P < 0. 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肝硬化患者吃鱼须谨慎[J];肝博士;2011年04期

2 王静;王莉;;肝硬化与血清一氧化氮关系的分析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7期

3 白艳丽;金建军;张瑜;郑玉峰;;肝硬化患者血IL-1β、TNF-α及尿crosslaps水平与骨密度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7期

4 呼斯楞;杭斯日古冷;;肝硬化的蒙医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年14期

5 姜贻兴;;肝硬化临床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5期

6 钟振洲;黎昌茂;刘向红;;肝硬化并发顽固性上消化道出血25例诊治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04期

7 周汝科;;肝硬化患者血清内皮素和单胺氧化酶变化的临床意义[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1期

8 白宏宇;叶剑飞;赵国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硬化患者转氨酶的变化[J];天津医药;2011年08期

9 王征;张世斌;;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急剧下降病因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年08期

10 李秀芹;黄修振;李青;刘明刚;唐明会;;肝硬化患者血常规的改变及临床意义[J];中国伤残医学;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向红;张百宁;;肝硬化患者抑郁情绪的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石油石化分会成立暨第四届石油石化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范春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刘连娟;薛伟力;周显礼;;彩色多普勒对肝硬化患者肾动脉及眼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观察分析[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李象霖;魏世芳;;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肝硬化疗效分析[A];第十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王燕;柳丽平;白文元;;彩超对肝硬化不同时期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的研究[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谭有娟;;对肝硬化患者实行饮食教育方法的研究[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李惠聪;;肝硬化患者睡眠障碍中的疏导护理[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王琦;时高峰;刘响;齐晓辉;;双源CT对比剂优化技术在肝硬化门静脉成像中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郑雪玲;赵英恒;李瑜元;;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另一可能机制初探[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10 孙晓枫;;肝硬化患者的心肌病研究[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斌;肝硬化患者防便秘[N];大众卫生报;2002年

2 祝君逸;肝硬化患者要防感染[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3 市中医院 曾耀明;肝硬化患者 小心门脉高压性胃病[N];温州日报;2005年

4 陈黎明;肝硬化[N];家庭医生报;2006年

5 刘宇;肝硬化患者慎用质子泵抑制剂[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孟怀东;肝硬化患者 谨防并发症[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7 广西 寿南山;治肝硬化中药方[N];大众卫生报;2007年

8 毛远丽;肝纤维化指标不正常≠肝硬化[N];健康报;2006年

9 朱辉;肝硬化自我康护五要点[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10 解放军302医院医学博士 刘士敬;给肝硬化患者提个醒[N];健康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前瞻性对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2 邬海博;肝硬化患者颅脑MRI与~1H-MRS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3 张廷坚;肝硬化中医证候及临床用药相关文献之计量学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栗华;TGFβ1和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乙肝肝硬化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陈裕杲;116例肝硬化病例回顾及健脾益肝方对肝硬化大鼠AQP8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陆力坚;慢性肝病及其肝功能储备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7 杨清;激活素A在酒精性肝硬化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张杨;MR血管成像及血流分析技术对纤维化肝脏血管的形态与血流动力学评价[D];山东大学;2010年

9 范宝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武希润;纤溶酶原活化系统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作用机制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慧敏;选择性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治疗肝硬化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2 孟辉强;肝硬化肺动脉高压的MSCT评估[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3 张蓥鑫;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结扎前血清钠水平对患者术后再出血及生存期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4 亓文婷;山东省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5 张晓花;明胶海绵颗粒与PVA颗粒治疗肝硬化脾亢的临床应用对比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亓文骞;脾动脉栓塞对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其在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D];吉林大学;2010年

7 郝凯;64排螺旋CT增强及灌注扫描在肝硬化、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钟宏福;液质联用技术在糖耐量受损和肝硬化研究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婷;吲哚菁绿排泄试验在肝病评估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赵大辉;人血白蛋白输注速度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1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831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4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