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血管内超声评价粥样硬化病变血管系列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6 17:14
   血管内超声评价粥样硬化血管病变系列研究 第一部分:血管内超声成像的可行性研究--正常和粥样硬化家兔腹主动脉离体成像 本研究评价了用血管内超声(IVUS)成像离体测量动脉径线和形态学的准确性[4.8F(20MHz)和3.5F(30MHz)]。离体家兔(正常6例18个血管段,粥样硬化6例17个血管段)腹主动脉超声测量与其组织学测量比较。正常血管段的腔径、内膜及中层厚度相关显著(r=0.97,0.95,0.92);粥样硬化血管段的腔径、内膜及中层厚度相关亦显著(n=17,r=0.97,0.94,0.89)。研究还发现正常家兔腹主动脉血管壁在超声图像上呈同心性层状表现,粥样硬化腹主动脉血管壁则有不均匀回声增强和减弱区。血管内超声成像可根据病变的回声特点确定病变组成成分(钙化回声增强并伴后方声影,以纤维化为主的斑块回声增强但声影不明显,以脂质成分为主的斑块回声减低)。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血管内超声成像可提供正常和粥样硬化小动脉高分辩率图像并准确确定血管形态学和径线。 第二部分: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前后血管内超声应用价值研究 为了评价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IVUS应用价值,我们应用IVUS对未接受PTCA治疗或PTCA前后12例患者(正常1例,冠心病患者11例)的冠脉进行了在体成像研究。 一.IVUS在体检查冠脉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除1例冠脉正常者外,11例PTCA前或/和后接受IVUS检查的患者在进行冠脉内介入性导管操作时均出现轻重不一的心前区不适,即刻暂停导管操作并推注硝酸甘油等药物后缓解;无1例因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中止检查或/和治疗程序。在PTCA前或/和后,左主干(LMCA)8支、左前降支(LAD)11支、左回旋支(LCX)1支、右冠状动脉(RCA)1支共21支血管接受IVUS检查,适当操作时均获得了高分辨率图像。 二.IVUS显示血管壁的回声特点 1例冠状动脉造影(冠造)显示正常者,IVUS亦未发现内膜明显增厚。图像清晰时,管壁呈三层回声表现;管腔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接近圆形。11例冠心病患者接受IVUS检查的8个LMCA和10个冠造参考血管切面面内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厚,有局灶性斑块者(n=8)管腔形态不规则。而在冠造图像上表现正常或仅有轻微不规则。3例患者明显病变的血管切面(n=17)PTCA前内膜均明显增厚。同心性增厚(n=2)者管腔均较规则,偏心性增厚(n=15)者部分(n=7)管腔较规则。当斑块内无钙化(n=11)时,管壁仍呈层状表现。同轻度病变血管段比较,病变分级明显增大(P<0.005)。10例患者的病变血管切面(n=80)PTCA后内膜均仍明显同心性(n=11)或偏心性(n=69)增厚,残存明显的斑块,管壁回声仍呈层状表现(无钙化时,n=41);内膜未出现明显的裂口或夹层(n=49)时管腔仍较规则。同术前相比,病变分级较重(P<0.005),钙化较多(P<0.005),软斑块较少,硬斑块较多
【学位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1996
【中图分类】:R445.1
【部分图文】:

内层,外层,血管,管壁


IvUS:正常血管管壁呈层状表现(内层和外层呈强回声,内层呈低回声),管腔规则.

外层,内层,血管,管壁


组织学切片:正常血管管壁由内层、肌层及外层组成,管佗规则.

形态图,管腔,管壁,形态


IvUS:病变血管管壁呈层状表现,内膜内膜增厚处低回声为主,管腔形态较规则.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比先;李元歌;张文瑾;彭冬红;谭四平;贾飞鸽;;双源CT冠脉CTA、CAG及IVUS对诊断冠脉粥样硬化价值的对比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年03期

2 韦武;林涛;;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23期

3 朱素梅;王晋君;王俊波;;老年冠心病病人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1年26期

4 赵蕾;张兆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磁共振成像进展(三)——易损斑块的影像学评价[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年05期

5 夏思良;张小兵;高翔;周建松;;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1年07期

6 施振华;胡武明;叶科星;吴雅琴;卢海燕;;T波改变在平板运动试验中的价值[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7期

7 黄琴;刘龙辉;阳贻红;;运动平板试验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鲁桓;黄晓渝;曾建敏;;运动平板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15期

9 侯绪伟;金建芬;韩树利;宋亚微;何秀英;;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Gly82Ser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的相关性研究[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年04期

10 于晓勇;;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硬化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1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云洲;血管内超声评价粥样硬化病变血管系列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2 袁晋青;冠状动脉内蛋白涂层金属支架局部转基因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3 蒋博;CT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及光学相干成像显示冠脉斑块的对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4 韩萍萍;冠心病的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SPECT显像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5 鲁锦国;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6 吴文辉;多排螺旋CT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无创探查及其冠状动脉成像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7 李萍;多排螺旋CT(MDCT)指导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8 陈艳;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其临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陈穗惠;MRI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断中的运用—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比较[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10 马晓昌;冠心病心绞痛冠脉病变及中医证型与血小板膜糖蛋白、溶血磷脂酸的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毅;体表心电图对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左主干病变的预测价值[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2 熊永卿;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评价[D];南昌大学;2009年

3 张旭敏;多层螺旋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姚娟;维吾尔族和汉族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对照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5 姜浩;基于Snake模型的冠状动脉血管运动跟踪[D];天津大学;2004年

6 李胜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7 杨备战;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8 程华;急性冠脉综合征体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9 李晓枫;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10 张正洪;心率校正ST段改变诊断冠心病的价值[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43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843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1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