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不同体位下肩袖和肩峰下空间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1 01:21
   目的:检测正常肩关节在不同体位时肩峰-肱骨头之间最短距离是否会发生统计学意义上的变化以及确立何种体位时该距离最短。同时分析肩峰下空间和肩袖的位置关系。 材料和方法:15例正常自愿者,分6个不同体位进行冠状位薄层扫描,分别是0°中立位,30°、60°、90°、120°、150°不同外展位,其中0°~90°位置时无内旋或者外旋,120°和150°外展体位时伴有轻度的内旋。观察肩峰外侧点到肱骨头之间的最短距离(A-H)、锁骨外侧点到肱骨头之间的最短距离(C-H)、肩峰下空间和肩袖的位置关系。 结果:A-H值在60°~150°外展体位时明显小于0°~30°外展体位时(P<0.01)。但是,在60°、90°、120°、150°四个不同体位的A-H值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C-H值在60°~150°外展体位时明显小于0°~30°外展体位时(P<0.01)。但是,60°、90°、120°、150°四个不同体位的C-H值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肩袖(主要是冈上肌肌腱)在0°~30°及150°时不从肩峰与肱骨头之间正中穿过,因此不受挤压。而在60°~120°时,刚好从中穿过,因而受到肩峰和肱骨头的挤压。 结论:60°~120°外展体位时,肩袖和肩峰下空间的关系最为密切,两者具有极大的相关性。从而解释了临床上肩部撞击综合症患者为何在60°~120°外展体位时易诱发肩痛。为撞击综合症病因病理提供了直观的证据。将来利用MRI技术进行撞击征综合形态学分析,帮助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减少手术的失败率。
【学位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R445.2
【部分图文】:

样图,附图,样图


:代表正常肩袖的解剖

样图,附图,信号异常,关节腔


Norm.I.P.rti.l附图24一26:代表肩袖撕裂。其中附图24为线样图,可见撕裂包括部分和完全两种。部分撕裂又分为关节腔侧撕裂和关节囊侧撕裂,前者可被关节造影发现。后者可见肩峰下滑囊信号异常。附图25和26分别是冠状位质子像和TZWI像。显示病变肩袖信号升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邹月芬,王德杭,孙永安,王鹤鸣,王家鑫;正常肩关节的磁共振成像[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2863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863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6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