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解剖M型超声结合应变率成像评价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室重构及功能

发布时间:2020-11-01 13:28
   目的:应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结合应变率成像技术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的改变。 方法: (1)分组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有无其它代谢异常分为: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HMS)组44例;单纯高血压(EH)组58例。另选30例健康的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入选患者排除糖尿病、继发性高血压、缺血型心肌病、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心衰(NYHAⅡ、Ⅲ)。(高血压诊断参照1999年WHO/ISH指南的标准。根据2002年NCEP-ATPⅢ提出的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腹围,男90cm,女80cm ;甘油三酯≥1.6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1.04 mmol/L,女1.30 mmol/L;空腹血糖≥6.1 mmol/L;高血压,Bp≥130/85mmHg。高血压同时合并上述2项以上异常者诊断为代谢综合征)。 (2)常规检测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腹围。化验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葡萄糖酶法和放免法测定血糖(FSG),血浆胰岛素(FSI),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 (3)超声检查心尖四腔切面获取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测量左室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值)、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值),计算E/A值。先获取标准左室长轴切面,然后启用解剖M型模式,设定取样线,使取样线垂直通过2a区,获得M-型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同一心动周期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系统自动测算出左室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等。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进入组织速度成像(TVI)模式,获取并保存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和心尖三腔切面图像,脱机分析,进入Q-Analyze分析程序,选择应变率成像(SRI)模式,分别将取样点置于各切面两个室壁基底段及中间段心内膜下心肌层,获取应变率曲线,测出各取样点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s SRe SRa)指标,计算SRe/SRa,取12个取样点的平均值,以上测值均取连续三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 结果: 三组间年龄、性别构成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和单纯高血压组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组除TC外,其余临床资料与其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 P 0 .05或P 0.01)。 (1)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左室肥厚(LV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23.9%VS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左室结构正常(NG)的比例明显低于单纯高血压组(13.7%VS28.6%),而向心性肥厚(CCH)的比例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18.9%VS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向心性重构(CCR)和离心性肥厚(ECH)所占比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4)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和单纯高血压组的左室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平均值(m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平均值(mSRe)、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平均值的比值(SRe/SR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减低更为明显(P0.05)。 (5)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腹围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r=0.351,p0.01)。 (6)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血浆胰岛素(FSI)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1),而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1)。 小结 (1)高血压合并MS时左室重构和功能受损更严重,提示多种危险因素聚集较单一危险因素对心脏影响更大。 (2)除血压外,腹围是左室肥厚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是引起LVH的重要危险因素。 结论 (1) SRI能及早发现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左室功能损害,为临床诊治MS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手段。 (2)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地评价左室重构,是一种值得广泛应用的新方法。
【学位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R445.1;R589
【部分图文】:

M型,曲线,心功能


解剖M型曲线(测心功能)

现象


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A>2,伪正常化现象)

M型,曲线,心室


解剖M型曲线(测量心室大小和室壁厚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美妍;;控制代谢综合征不一定要跑马拉松[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8年03期

2 葛伟;欧阳钢;徐小梅;;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研究概况[J];河北中医;2011年07期

3 魏文康;;高血压的饮食调节[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7年04期

4 惠文;;生命的火炬就掌握在您自己手中——写于国际高血压日[J];食品与健康;2001年10期

5 岑报;;代谢综合征缠上都市人[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4年04期

6 薛晓波;彭超;;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抗焦虑治疗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1年07期

7 李培珍;;加州核桃对代谢综合征的健康改善作用[J];中国食品工业;2010年12期

8 ;防止代谢综合征的新成就[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5年02期

9 林岫芳;周智娟;;提高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和防治[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5年04期

10 陈晓锋;;原发性高血压从阳虚论治临床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皖北;游离脂肪酸、脂代谢相关细胞因子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0年

2 张世秀;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膳食因素在代谢综合征控制中的交互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杜娟;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髓质水通道蛋白-2的表达及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4 李宏亮;代谢综合征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分子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荣瑗瑗;游离脂肪酸与代谢综合征中促凝血状态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朴信映;开郁清胃颗粒对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7 林怡;围产期BPA暴露增加子代大鼠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陈爱荣;1、叶酸代谢酶相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2、膀胱癌石蜡包埋组织microRNA检测及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D];兰州大学;2010年

9 陈世波;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10 王非;实验性研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MRI特征[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G-8790A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关系的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黄小云;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超负荷指数及静息心率与靶器官损害相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彭海莹;大连中老年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及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4 孟媛媛;老年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代谢综合征及相关因子的相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朱艳;代谢综合征和多种糖尿病预测模型对2型糖尿病预测能力的比较[D];苏州大学;2010年

6 徐青松;合肥市某社区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影响因素分析及生存质量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7 刘乾;警察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应用比较及与职业紧张的关系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8 孟妮佳;运动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年

9 孙桂丽;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Apelin水平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10 申慧敏;25-羟基维生素D_3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65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865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3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