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多发性硬化患者默认网络的静态功能连接与结构连接的磁共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12:05
   目的:应用静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fMRI)、功能连接磁共振(functional connectivity MRI,fcMRI)、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示踪(DiffusionTensor Imaging-Fiber Tractograph,DTI-FT)等磁共振技术对正常人及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的静态功能连接与结构连接进行研究,探讨MS患者DMN的静态功能连接与结构连接的特征性改变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临床诊断为MS的患者27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7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被试行3.0T磁共振颅脑扫描,获取用于诊断用的常规图像及用于后处理的解剖数据、rfMRI数据以及DTI数据。记录MS患者的病程、计算病灶个数、并进行临床预后参数扩展残疾状态(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运用DPARSF、SPM8、REST、MICA、TrackVis等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并获得两组的DMN功能连接和结构连接的示意图及反应功能连接强度的时间相关系数r值、反应结构连接的定量DTI值包括平均各向异性分数(mean Fractional Anisotropym,mFA)、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on,MD)、平均纤维束长度(mean Length,mL)等数值,并对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MS组的DMN与对照组的空间网络分布基本一致,但功能连接有所改变,前额皮质中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mPFC)的功能连接增强,而后扣带回(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PCC)、颞叶中部(medial Temporal Lobe,mTL)的功能连接减弱; 2、MS组PCC-mPFC间的平均r值(0.695±0.15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平均r值(0.796±0.085),PCC-mTL间的平均r值(0.353±0.15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平均r值(0.554±0.115),并且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 3、MS组PCC-mPFC间的mFA值(0.261±0.01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mFA值(0.285±0.017),MS组PCC-mTL间的mFA值(0.337±0.017)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mFA值(0.377±0.018),并且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MS组PCC-mPFC间的MD值(0.7±0.13×10~(-3))高于正常对照组平均MD值(0.6±0.14×10~(-3)), MS组PCC-mTL间的MD值(0.7±0.14×10~(-3))高于正常对照组的MD值(0.7±0.13×10~(-3)),前者不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后者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MS组PCC-mPFC间的mL值(117.4±10.3)低于正常对照组mL值(120.3±15.9), MS组PCC-mTL间的mL值(67.7±14.3)低于正常对照组mL值(74.7±16.8),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4、r值和mFA值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r值和MD值无相关性(p0.05); 5、病程、病灶个数、EDSS评分与r值、mFA值、MD值均无相关性(p0.05)。 结论:1、MS患者存在默认网络的异常,其中功能连接增强的区域包括mPFC,功能连接减弱的区域包括PCC和mTL(R/L),表明MS患者DMN存在功能的重构或代偿;右顶上小叶出现异常激活区,可能与脑区功能重组有关。 2、MS患者DMN网络内mPFC-PCC及mTL-PCC间的功能连接和结构连接较正常对照组均减弱,且功能连接与结构连接之间存在相关性,表明MS患者默认网络功能簇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减弱存在对应的结构基础,功能连接可以反映结构连接的改变。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R445.2;R744.51
【部分图文】:

对照组


第 3 章 结果图1 对照组DMN(T>3.71,p<0.001,未校正)图 2 MS 组 DMN(T>3.71,p<0.001,未校正)X=-8,Y=-63,Z=17X=-8,Y=-63

对照组,分布表,坐标


图3 MS组和对照组DMN的对比(/T/>3.49,p<0.001,未校正)表2 正常对照组DMN分布表域 MNI坐标(x,y,z) Brodmann's分区 体素大小 3,-54,30 23,26,27,30 2088 sL:-22, -15, -30R:23,-12,-2620, 30, 35, 3620, 30, 35, 365066 2,56,-6 8, 9, 10, 11, 32 2106 表3 MS组DMN分布表域 MNI坐标(x,y,z) Brodmann's分区 体素大小 4,-55,30 23,26,27,30 1843 sL:-20, -19, -32R:24,-13,-2820, 30, 35, 3620, 30, 35, 364256

示意图,功能连接,对照组,示意图


解剖区域 MNI坐标(x,y,z) Brodmann's分区 体素大小 T值PCC 6,-40,46 23,26 301 -6.02mTLsL:-27, -18, -23R:27,-10,-2436362431-4.12-4.31mPFC 3,48,2 8, 10, 32 364 6.213.3 MS 组和对照组的 DMN 功能连接的比较在所选取的3个ROI之间,MS组PCC-mPFC、PCC-mTL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较对照组均减弱(0.695±0.151 vs. 0.796±0.085)、且PCC-mTL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较PCC-mPFC之间减弱更为明显(0.353±0.155 vs. 0.554±0.115)(如图4),对反应功能连接强度的平均时间相关系数r值进行随机双样本t检验,得出MS组PCC-mPFC之间、PCC-mTL之间的r值较对照组减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图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延,张雪哲;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年11期

2 张霖,李吉,金银华,李志波,郝鑫,宋扬,马隽;进展期胃癌的磁共振影像分析[J];吉林医学;2004年08期

3 祁吉,张龙江;MR弥散张量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与前景[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5年04期

4 朱铭;钟玉敏;张弘;;新生儿心脏病的磁共振检查[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6年03期

5 周祖亮;胡胜英;;OUTLOOK 0.23T磁共振梯度系统的故障检修2例[J];医疗卫生装备;2007年03期

6 王凡;邓开鸿;;儿童结节性硬化的临床及颅脑MRI表现[J];华西医学;2007年04期

7 陈渝新;皮援朝;许贤明;王开宇;;膝部骨挫伤CR与MRI的对比分析[J];重庆医学;2008年01期

8 耿少梅;焦保华;刘力强;郭二坤;卢圣奎;张广宇;;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9例临床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4期

9 朱耀旻;郑苍尚;邓永强;梁志刚;钟波;;关节镜上腔灌洗术治疗中老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8年03期

10 何清;;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介入治疗及MRI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海云;磁共振多技术扫描检测活性心肌及其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超声对比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2 李亚迪;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和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的MRI结构与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范国光;脑胶质瘤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4 刘庆华;超声、磁共振、核素扫描对冬眠心肌及其存活性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5 张玉忠;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脑动脉测量、变异及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6 洪汛宁;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脑肿瘤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朱锡旭;脑肿瘤多体素磁共振质子波谱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8 王晓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分子影像学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9 汪剑;肝硬化癌变的磁共振监测[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10 李树合;CAS斑块的高分辨MRI影像病理对照和HMGB-1表达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多发性硬化患者默认网络的静态功能连接与结构连接的磁共振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2 何仿;以磁共振三维重建技术为基础的肩关节运动模式和盂-肱变换关系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2年

3 宫媛媛;核磁共振对中药治疗SARS后的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疗效的客观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薛梓瑗;低场磁共振FID信号放大电路的分析与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2年

5 张佳;乳腺肿块磁共振增强与病理相关性初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6 岳红;磁共振弥散加权像在急性多发性脑梗死中的应用[D];青岛大学;2004年

7 徐祎;脑脊液动力学磁共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8 张敏;膝关节软骨损伤的MR诊断及其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9 陆虹;3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和纤维束成像在正常脑及弥漫性胶质瘤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10 陈颖;放射性脑病及其相关发生因素低场MR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71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871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9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