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磁共振多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1 23:14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多种成像新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并深入研究磁共振各种成像新技术的成像特点,并探讨联合应用定量定性标准,建立一个最佳的乳腺动态MRI诊断标准。 材料与方法:对体检或钼靶、超声发现乳腺占位的65例病人的71个病灶,应用Simens Avanto 1.5T全身磁共振成像仪和相配套的乳腺线圈分别行脂肪抑制的平扫T1、T2加权成像(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3D-FLASH序列成像扫描。所得病灶按病理结果分为良、恶性两组。分别对病灶行MRI平扫时的信号、形态学特点及增强后病灶形态学特点、早期强化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ADC值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各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结果:1.共65例病人,71枚肿块,病理诊断为恶性肿块35例39枚,良性肿块30例,32枚。 2.良性组的年龄为40.81±11.06岁;恶性组的病人年龄为52.79±10.44岁,两组年龄比较用t检验,p=0.004,0.01,有统计学意义。 3 依据乳腺平扫MRI的恶性形态学特点判断乳腺恶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4%,74.5%,63.2%,72.5%。 4 依据乳腺增强后MRI的恶性形态学判断乳腺恶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83.8%、88.4%、90.1%。 5.乳腺良、恶性病灶两组早期增强率(SIR)的比较结果:良性组为97.31±22.53(%),恶性组为124.7±24.34(%),经t检验,p=0.005,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将SIR=90%作为评价乳腺肿块良恶性标准的阈值(≥90%为恶性肿瘤,90%为良性肿瘤),判断乳腺恶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4%、54.8%、67.2%、63.8%。 6.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分析结果:良性组中22个Ⅰ型曲线(78.57%),4个Ⅱ型曲线(14.29%),2个Ⅲ型曲线(7.14%),2个囊肿及1个脂肪瘤未强化。恶性组中有Ⅰ型
【学位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R445.2
【部分图文】:

病灶,巢状,病例,形态显示


图I.c增强后病灶周边明显呈强化,病灶周边锯齿状形态显示清晰。图ld.同一病例乳腺癌细胞呈巢状、腺管状排列。图Z.a浸润性导管癌,平扫TIWI,病灶等信号,周边见较长的毛刺状影。图Zb.同一病例平扫TZWI,病灶呈形态不规则高信号,累及同侧乳头及皮肤。

片状生长,髓样癌,癌细胞


图3d髓样癌的癌细胞呈片状生长,异形性明显,间质有丰富淋巴细胞浸润。共计30例良性病变32枚病灶,平扫后形态学表现为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的边界光整的圆形或卵圆形肿块26枚(81.25%)(图4),分叶状肿块3枚(9.3%)(图5、图6),囊性病灶3枚(.93%)(图7),囊实性病灶4枚(12.5%)(图8、图9),不规则形病灶2

髓样癌,病灶,分叶状,边界光


髓样癌(白箭)平扫TIWI,病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凡;罗娅红;于韬;满江红;路鹏;王长德;;MRI弥散加权成像图在乳腺疾病性质评价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年12期

2 尹波;刘莉;邹丽萍;耿道颖;;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动态增强MRI半定量[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年03期

3 曹新山;赵建农;;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7年02期

4 余小忠;方金洲;李岳兴;;MRI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09期

5 纪毅敏;马祥兴;张伟;张凯;马榕;李传福;郑金勇;;不同MRI扫描序列对乳腺肿块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8年01期

6 韩晶;沈文荣;郭震;刘念龙;;扩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J];江苏医药;2010年07期

7 邵婉仪,顾雅佳,贺锋;乳腺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钼靶X线及MRI影像表现(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年10期

8 陈维娟;赵建农;郭大静;谢微波;邢海芳;宁净;;LAVA动态增强序列在乳腺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年01期

9 胡静;汪登斌;柴维敏;姜婷婷;陈克敏;;三阴性乳腺癌的MRI影像学特点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0年09期

10 毛健;李瑞敏;顾雅佳;彭卫军;唐峰;张盛箭;;磁共振乳腺肿瘤定量动态增强计算稳定性的初步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0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希杰;兔VX2肝癌模型动态量化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与病理的对照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2 冯锡钢;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3 顾倩;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制备和体外磁共振信号测试[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4 赖灿;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D];浙江大学;2006年

5 方可;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成像(MEMRI)技术及其在研究大鼠嗅觉和脑缺血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5年

6 袁飞;皮层下血管性痴呆的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与脑磁共振扩散张量和定量磁化传递成像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7 吴祥;信息整合的脑机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曾庆师;MR波谱及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D];山东大学;2007年

9 程细高;SPIO标记BMSCs治疗股骨头坏死及其活体MR示踪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杨长伟;人工腰椎间盘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燕;图像配准技术在乳腺肿瘤LAVA动态增强MR成像中的应用价值[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2 田媛;磁共振多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3 张淑平;不同于常见乳腺良性肿瘤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肿瘤影像学表现及与病理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4 辛华;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丘晓云;抑癌基因BRCA1及雌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作用[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6 宋永蔚;肿瘤浸润性树突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7 史伟峰;乳腺肿瘤细胞分子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生物行为相关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8 叶泳松;食管癌的MRI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9 付晓艳;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5年

10 陈娟;眼眶病常见MRI征象及临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79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879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3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