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256iCT对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和冠脉径线的定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10:06

  本文关键词:256iCT对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和冠脉径线的定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第一部分采用256层螺旋CT对冠脉分叉夹角及冠脉径线正常值的定量研究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测量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和冠状动脉近段宽径,为临床诊治冠脉疾病提供正常参考值。 方法:收集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冠心病患者210例,测量左冠脉分支夹角(LAD-LCX),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根部径线及截面积(LAD、LADS;LCX,LCXS;RCA,RCAS),分析其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的相关性,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作对照分析。 结果:①256层螺旋CT与CAG所测定量值LAD-LCX、LAD、LADS;LCX,LCXS;RCA,RCAS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256层螺旋CT所测男性各项指标均大于女性(P0.05),但按体表面积进行标化,男性各项指标与女性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上述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正常参考值范围(95%参考值范围):LAD-LCX夹角为29.53~135.42°,不论男女性别,均按身高、体重标化后LAD、LADS、LCX、LCXS、RCA、RCAS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1.12~2.41mm,2.06~9.22mm2;0.95~2.07mm,1.82~7.11mm2;1.24~2.70mm,2.39~11.10mm2。 结论:256层螺旋CT可以客观评价左冠状动脉夹角及径线,在诊断冠脉径线狭窄及左冠脉夹角增大时可以做为参考值。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左冠脉分支夹角及近段径线定量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连续678例行256i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影像资料,255例左冠脉无斑块组,男性141例,女性114例,平均年龄56.78±10.65岁,423例左冠脉斑块组,男性258例,女性165例,平均年龄为57.77±10.18岁。采用曲面重建(MPR)、最大密度图像(MIP)、容积再现(VR)等技术分别测量左冠状动脉分支角度、冠状动脉近段宽径截面积,评价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 结果:左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组左冠脉分支夹角、左前降支、回旋支近段径线及截面积均大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1),冠脉斑块轻度、中度及重度冠脉狭窄组之间比较,左冠脉分支夹角、左前降支近段径线、截面积大小无明显差别(P0.05)。 结论:256iCT可以客观评价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及径线,,左冠脉分支夹角、冠脉近段径线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有直接的关系,本课题对冠脉病变诊断及进一步支架治疗具有非常重要临床价值。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左冠脉分支夹角及近段径线定量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连续387例行256i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影像资料,102例左冠脉无斑块组,男性60例,女性42例,年龄范围为30~76岁,平均年龄52.10±9.65岁,285例左冠脉斑块组,男性166例,女性119例,年龄范围为28~83例,平均年龄为55.65±10.40岁。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图像(MIP)等技术分别测量左冠状动脉分支角度、冠状动脉近段宽径、截面积,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性质及局部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 结果:按照冠脉斑块性质分组,发现无论钙化、非钙化斑块或混合型斑块组左冠脉分支夹角、左前降支、回旋支近段径线及截面积均大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将左冠脉非钙化斑块致管腔狭窄程度不同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左前降支轻度狭窄组与中重度狭窄组之间上述指标定量值无明显差别(P0.05),但冠脉中重度狭窄组男性左冠脉夹角与径线指标均大于女性(P0.05)。 结论:256iCT可以客观评价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本课题对冠脉疾病诊断及进一步治疗具有非常重要临床价值。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研究高血压与左冠脉分支夹角及径线定量指标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连续160例行256iCT冠状动脉成像正常且为右冠优势的患者影像资料,80例高血压组,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范围为29~77岁,平均年龄55.16±10.59岁,80例血压正常组,其中男性39例,女性41例,年龄范围为30~76岁,平均年龄为52.84±10.16岁。采用三维重建、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图像(MIP)等技术分别测量左冠状动脉分支角度、冠状动脉近段宽径、截面积,分析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冠状动脉近段径线、截面积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结果:高血压组左冠脉分支夹角、左前降支、回旋支径线及截面积均大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并且高血压病程越长,分级越高,冠脉分叉角及冠脉近段径线越大。 结论:256iCT可以客观评价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及径线,确定了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血管重塑的方式,本课题对冠脉病变预防、诊断及进一步治疗具有非常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左冠脉分支夹角 冠心病 冠状动脉径线 冠状动脉截面积 计算机断层成像 血管成像 左冠脉分支夹角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径线 冠状动脉截面积 X-线 计算机断层成像 血管成像 左冠脉分支夹角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径线 冠状动脉截面积 X-线 计算机断层成像 血管成像 左冠脉分支夹角 高血压 冠状动脉径线 冠状动脉截面积 血管成像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41.4;R816.2
【目录】:
  • 摘要5-9
  • ABSTRACT9-14
  • 引言14-16
  • 第一部分 采用256层螺旋CT对冠脉分叉夹角及冠脉径线正常值的定量研究16-25
  • 前言16
  • 材料与方法16-17
  • 结果17-19
  • 附图19-20
  • 附表20-22
  • 讨论22-23
  • 小结23-24
  • 参考文献24-25
  • 第二部分 多层螺旋CT评价左冠脉斑块形成与左冠脉分叉夹角及径线的相关性25-33
  • 前言25
  • 材料与方法25-26
  • 结果26-27
  • 附图27-28
  • 附表28-30
  • 讨论30-31
  • 小结31
  • 参考文献31-33
  • 第三部分 采用256ICT对左冠脉斑块性质与左冠脉分叉夹角及径线关系的初步探讨33-43
  • 前言33
  • 材料与方法33-35
  • 结果35-36
  • 附图36-37
  • 附表37-39
  • 讨论39-40
  • 小结40-41
  • 参考文献41-43
  • 第四部分 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高血压与左冠脉分叉夹角及径线相关性的分析43-53
  • 前言43
  • 材料与方法43-45
  • 结果45-46
  • 附图46-47
  • 附表47-49
  • 讨论49-50
  • 小结50-51
  • 参考文献51-53
  • 结论53-54
  • 综述54-63
  • 参考文献58-63
  • 致谢63-64
  • 个人简历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新华;张玲;王丽红;张淑霞;;冠状动脉硬化斑块与血液动力学及心脏事件关联性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年06期

2 陈艳;韩萍;梁波;史河水;雷子乔;刘永华;;成年国人冠状动脉管径的CT解剖学研究[J];解剖学报;2008年06期

3 李锦;赵均雄;冯晓荣;梁立华;吴菊芳;;64层螺旋CT与血管内超声对冠状动脉斑块特征评价的精确性比较[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4期

4 肖世南;王彦军;刘涛;鲁轩浩;张海成;;冠状动脉内径大于4mm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临床荟萃;2012年08期

5 赵春华;伦增瑞;张俊刚;王健;季祥武;;高血压病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及特征的关系[J];临床医药实践;2009年23期

6 唐笑先;原杰;;多层螺旋CT评估冠状动脉分叉角度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0年05期

7 曹琰;;运用冠脉CTA探讨左冠脉分支角与冠脉斑块形成及分支直径变化的相关性[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8期


  本文关键词:256iCT对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和冠脉径线的定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8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88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f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