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索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过程中脑组织的~1HMRS波峰变化规律及其与HSP70的关系,为HIE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 选取40只7日龄健康新生约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只)、假手术组(n=5只)及缺氧缺血组(n=30只),后者又按缺氧缺血后的时间分为六个亚组:0h组、3h组、6h组、12h组、18h组及24h组,各组n=5只。采用GE Electric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分别对每组新生猪颅脑进行磁共振(MRI)和~1HMRS检查。常规MRI应用SE序列进行扫描。~1HMRS采用定点分辨频谱序列(PRESS)进行扫描:TR 1500ms,TE 135ms,体素(VOI)20mm×20mm×20mm。所测定的代谢产物包括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复合物(Cr)、肌醇(mI)、乳酸(Lac)、谷氨酸及谷氨酰胺复合物(Glx),分别计算NAA与Cr、Cho、Cr+Cho的比值及Lac、Glx、mI与Cr、Cho、Cr+Cho、NAA的比值等。采用HE染色和SP免疫组化法,观察每组新生猪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及HSP70表达情况。 结果 (1)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新生猪颅脑的~1HMRS波形:5只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的新生猪Cho、NAA、Cr波峰高耸,mI、Glx波峰略低及Lac波峰低平或检测不出。各峰波幅从高至低的顺序为Cho、NAA、Cr、Glx、mI及Lac。其中假手术组NAA/Cr为1.41±0.01,NAA/Cho为0.95±0.02,NAA/Cr+Cho为0.54±0.02,Lac/Cr为0.11±0.042,Lac/Cho为0.10±0.01,Lac/Cr+Cho为0.06±0.01,Lac/NAA为0.11±0.01;似手术组新生猪颅脑的~1HMRS的各代谢物比值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2)新生猪HIE的~1HMRS表现:缺氧缺血后Oh,NAA/Cr为1.24±0.04,NAA/Cho为0.74±0.03,NAA/Cr+Cho为0.47±0.03,各比值与似手术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缺氧缺血后3h,NAA/Cr为1.40±0.02.NAA/Cr+Cho为0.53±0.04,各比值与假手术对照 汕头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NA刀Ch。为0.78士0.04,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p0.05)。缺氧缺血后6h一24h,NAA与Cr、Cho、Cr+Cho的比 值逐渐下降.缺氧缺血后0h,Lac显著升高,呈典型的双峰状,Lac/Cr为1 .88士 0.02,Lac/Cho为1 .07士0.02 Lae/Cr+eho为0.65士0.02,各比值与假手术对照组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1),缺氧缺血后3h一24h,Lac逐渐减少.缺氧缺血后 oh一24h,Glx峰较正常组稍增高,呈宽大锯齿状,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无显著 性差异(p0.05).ml峰较正常组稍降低,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3)病理改变: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病理未见异常。缺氧缺血组病理显 示缺氧缺血后0h,脑内细胞肿胀,血管扩张充血。在缺氧缺血后3一24h随着时 间延长轻度水肿区水肿逐渐减轻,重度水肿区贝JJ水肿逐渐加重,细胞坏死增多, 到24h出现多个灶状坏死区(4)HSP70表达: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未见HSP7O 表达。缺氧缺血组显示缺氧缺血后01:,未见HSP7O表达,缺氧缺血后3h有少 量HSP7O表达,缺氧缺血后3一24h轻度水肿区HSP7O表达逐渐增加,24h达高 峰(1243士2.51),而缺氧缺血后3一24h重度水肿区HSP7。表达无明显增加。(5) ,HNIRS检测HI脑内代谢物NAA、Lac与Cr、Cho、Cr+Cho的比值变化与轻度 水肿区HsP7。表达之间呈负相关性〔:二一0928,P0.01)而与重度水肿区HsP7o表 达之}’司无明显相关性(r=o一53,P005);Glx、mx与Cr、Cho、Cr+Ch。的比值 变化与脑内Hsp7O表达之j、「,J无明显相关性(1一0.071,P0.05)。 结论(1) NAA及Lac是反映早期脑缺氧缺血后脑损害的最敏感指标,同时 NAA/ Ch。、Lac/NAA、La。/C「、La。/Ch。及Lac/C「+Ch。比值是定量反映脑缺 氧缺血生化改变的最佳指标(2)IH人仅s可早期检测缺氧缺血脑内代谢物的动 态变化,综合分析缺氧缺血脑内代谢物各比值与HSP70表达的变化,可动态反 映HIE的发生、发展规律,对HIE的诊断及预后判定有重要的价值。
【学位单位】:汕头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R445.2
【文章目录】: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与附图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磁共振频谱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琦;黄建军;张兰慧;唐业斌;;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09年05期
2 关计添;刘国瑞;程英;耿义群;郭岳霖;李仰康;;实验性缺氧缺血性脑病的~1H-MRS及病理学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6年11期
3 顾梅青;叶军;;血脑苯丙氨酸转运与苯酮尿症临床表型的关系及治疗新探索[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7年06期
4 陈济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亚低温脑保护的临床应用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邱士军;磁共振氢波谱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近况[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2年04期
6 朱珍;磁共振波谱在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研究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3年03期
7 胡涛;方学文;郑晓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1H-MRS和DTI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2期
8 邢永红;张本恕;安中平;;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近况[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5年05期
9 黄海东;质子(~1H)磁共振波谱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3年03期
10 黄海东;杨春敏;顾建文;赵凯;屈延;;偏侧帕金森病猴模型纹状体的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立君;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的能量代谢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3年
2 张云平;急性缺血缺氧小鼠大脑代谢物的变化过程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3 李国辉;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少动强直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恒毅;早期帕金森患者触觉功能损伤机制的神经影像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振光;大鼠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团神经元凋亡的磁共振波谱成像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3 沈一坚;~1H-MRS与帕金森病Hoehn&Yahr分级和UPDRS评分相关性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4 封华;MPTP诱导C_(57)BL/6j小鼠帕金森病临床前期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D];桂林医学院;2011年
5 王晓倩;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病的DWI影像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6 饶海冰;磁共振氢频谱检测乳酸的脉冲序列优化及其在脑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4年
7 李鹏;帕金森病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邢永红;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9 伍彩云;常规MRI、DWI及MRS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检测和预后评价中的对比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10 王玉红;T_2RT定量测量和MRS联合应用诊断帕金森病的初步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
28911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891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