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主动脉夹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1 20:4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主动脉血管成像的最佳扫描技术,评价MSCT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血压水平与AD内膜破口大小的关系作初步研究,分析高血压与AD分型之间的关系;对双肾动脉受累方式的差异做比较研究,并对可能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材料与方法 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经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检查诊断为AD 35例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评价MSCTA对AD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arreforma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 plannar reconstruction,C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 projection,MIP)结合薄层MIP、容积再现术(volume rendering,VR)结合薄层VR各种重建技术对AD真假腔、内膜破口及内膜瓣的观察结果;将本组35例按照假腔内有无血栓形成、内膜初始破口是否清晰及内膜瓣是否全程清晰3种属性分别分组后对三种属性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可能影响内膜破口观察的因素;同时对血压水平与内膜初始破口大小的关系作初步研究,分析高血压与AD分型之间的关系;最后对双肾动脉受累方式的差异做比较研究并对可能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结果 1. 35例均获得满意的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图像,以横断轴位图像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重建技术,均能满足AD的诊断要求。 2. Stanford A型AD患者与Stanford B型患者间合并高血压的率无差别。 3.“横断面积测量法”与“直径测量法”对真假腔大小的观察结果一致性高(Kappa系数k=0.720,p=0.002)。 4. 28例内膜初始破口观察清晰的病例中真腔密度明显高于假腔者17例,真腔密度与假腔相近者11例,两组内膜初始破口大小有差别,前组内膜初始破口比后组小。 5. MPR、CPR、MIP结合薄层MIP、VR结合薄层VR几种重建技术对于AD真假腔、内膜破口及内膜瓣的观察结果无差别。 6.内膜瓣显示情况与假腔内血栓形成关系密切(rs=0.573,p=0.001);内膜初始破口与内膜瓣显示情况关系密切(rs=0.739,p=0.000);内膜初始破口显示情况与假腔内血栓形成有关联(rs=0.372,p=0.041)。 7. AD内膜初始破口大小与收缩压大小无关(rs=-0.010,P=0.961);内膜初始破口大小与舒张压大小也无关(rs=-0.070,p=0.746);内膜初始破口大小与血压分级同样不存在相关关系(rs=-0.019,p=0.930)。 8.右肾动脉以真腔供血较左肾动脉常见;左肾动脉以假腔供血较右肾动脉常见;双肾动脉以真、假腔同时供血的率无差别。 9.双肾动脉夹角大小差别有显著性,右肾动脉夹角较左肾动脉夹角小。 10.以肾动脉受累方式不同分组,各组间受累肾动脉的夹角大小无差别;以左肾动脉受累方式不同分组,各组间受累左肾动脉的夹角大小也无差别;以右肾动脉受累方式不同分组,各组间受累右肾动脉的夹角大小同样无差别。 结论 MSCTA对诊断AD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所采集数据经重建及后处理后均能满足AD的诊断要求,临床实际操作中应综合运用MPR、CPR、MIP结合薄层MIP、VR结合薄层VR等各种重建技术,以更好地发现病变;假腔内血栓形成是引起内膜破口观察不清的主要原因;AD内膜初始破口大小与血压水平无关,各型AD患者间合并高血压的率无差别;AD累及双肾动脉的方式不尽相同,且与其夹角大小无明显关系。
【学位单位】:汕头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R816.2
【部分图文】:

方位图,假腔,方位


27 图 1a ~ b 显示 不 同层 面真 、 假 腔 的方 位 一致 ,图 1 c~ d MP R 及 V R 显 示真 假 腔呈 纵 轴 平 行走 行 ,内 膜瓣 表 现为 真 假腔 之 间线 样 低密 度 影 。 图 1a ~ d. 真假 腔及 内 膜 瓣的 显 示 F ig . 1a ~ d . T he d e mo ns t r at io n o f t he t r u e lu me n, fa ls e lu me n a nd t he in t im a l fl a p

假腔,走行,低密度,纵轴


27 图 1a ~ b 显示 不 同层 面真 、 假 腔 的方 位 一致 ,图 1 c~ d MP R 及 V R 显 示真 假 腔呈 纵 轴 平 行走 行 ,内 膜瓣 表 现为 真 假腔 之 间线 样 低密 度 影 。 图 1a ~ d. 真假 腔及 内 膜 瓣的 显 示 F ig . 1a ~ d . T he d e mo ns t r at io n o f t he t r u e lu me n, fa ls e lu me n a nd t he in t im a l fl a p

双肾,破口,动脉,内膜


28 图 2 a~ c 从不 同方 位 显示 LS A 开口 远 侧 的内 膜 初始 破口 , 图 2 d 显示 双肾 动脉 开 口 水 平的 内 膜 再破 口 。 图 2a ~ d . AD 内膜 破 口的 显 示 F ig . 2 a~ d . T he de mo ns t r at io n o f t he in t im a l t ea r of AD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冯翔,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赵珺,叶必远;脊髓动脉造影预防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截瘫[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7期

2 何国满;谭理连;李扬彬;肖平;江金带;李树欣;;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评价[J];广东医学;2006年05期

3 吴春根;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年05期

4 黄美萍 ,梁长虹 ,黄力,郑君惠,曾琼新,王为岗,曾晖,周正根,谭绍恒;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MR序列研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1年04期

5 由丽,张硕,叶圣权,廖威,杨力;主动脉夹层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与磁共振影像诊断的比较[J];武警医学;2003年09期

6 景在平;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腔内隔绝术应用指南(初稿)[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年03期

7 朱振辉,刘延玲;主动脉夹层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与其他影像诊断的比较[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0年09期

8 秦小奎;刘晓方;;113例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报告及文献综合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年06期

9 卢春燕;杨志刚;杨建;周翔平;余建群;刘荣波;李真林;;16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2893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893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e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