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米棒的合成及其CT成像的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金纳米棒的合成及其CT成像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1.通过种子生长法制备出棒状金纳米颗粒,并能通过改变实验参数使金纳米棒的长径比可调,且大小一致、分散性好、具有特殊光吸收峰。 2.利用CT扫描分别通过CT直观图像和CT数值测量评价金纳米棒的显像效果并分析研究金纳米棒浓度对CT成像的影响,从而为后续的进一步实验研究打下基础。 方法 1.利用种子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首先进行金种的制备,将CTAB溶液加入到HAuCl4溶液中轻度搅拌,然后将冰冷的的NaBH4溶液快速地加入上述混合液中,待用。然后再进行生长溶液的制备,将CTAB溶液)加入到HAuCl4溶液和AgNO3溶液的混合液中,轻度搅拌混合溶液后,加入抗坏血酸。最后将种子溶液加入到生长溶液中混合,最终生长成一定长径比的金纳米棒。所有的最终溶液将以10000r/min,离心15min,去除表面活性剂,收集浓缩的金纳米棒,重悬在去离子水中,该过程重复进一步纯化。对已合成的金纳米棒溶液在紫外荧光光谱仪上进行检测;然后再进行电镜扫描。对所拍得电镜图片进行统计分析,计算金纳米棒的长径比分布及其平均值。 2.对上述已制备的金纳米棒溶液进行CT扫描前的制样,然后将装有金纳米棒溶液的容器置于CT扫描床上,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扫描电压和电流分别是120kv,200mA,层厚是0.625mm,扫描后在图像的同一层面上选取相同面积测量每个样品CT值。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由TEM图看出金纳米棒呈棒状结构,大小一致、分散性好,长径比分别为①2.2±0.2②2.8±0.3③3.6±0.3。由三种长径比的金纳米棒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可以看出,合成所得的金纳米棒有两个特征吸收峰,一个是横向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另一个是纵向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且长径比越大,其纵向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越向近红外区偏移,长径比较大的金纳米棒的光吸收最高峰为720nm左右。 2.通过CT扫描后,从CT图像直观分析,肉眼观察不同浓度的金纳米棒之间差别较小。但由CT图像的数值分析可以看出,金纳米棒的浓度与其CT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随着浓度的增加,CT值也在增加。 结论 1.利用种生长法制备出金纳米棒,合成条件简单,通过改变不同的实验参数可以制备出不同长径比的金纳米棒,且金纳米棒的均一性较好,紫外吸收光谱显示较大长径比的金纳米棒在近红外区有较强的光吸收。 2.通过CT扫描成像,数据分析表明不同浓度的金纳米棒其CT值有差别,随着金纳米棒浓度的增加,其CT值也在增大,这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金纳米棒 种子生长法 表面等离子共振 计算机断层扫描 光热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30.4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缩略语/符号说明10-11
- 前言11-18
- 一、金纳米棒的制备与表征18-26
- 1.1 对象和方法18-20
- 1.1.1 实验材料18-19
- 1.1.2 金纳米棒的合成19-20
- 1.1.3 金纳米棒的表征20
- 1.2 结果20-23
- 1.2.1 金纳米棒的TEM表征20-21
- 1.2.2 金纳米棒的吸收光谱21-23
- 1.3 讨论23-25
- 1.4 小结25-26
- 二、金纳米棒的CT显像26-32
- 2.1 对象和方法26-27
- 2.1.1 实验材料26
- 2.1.2 金纳米棒溶液的制备26
- 2.1.3 CT扫描前金纳米棒溶液的置样26-27
- 2.1.4 金纳米棒的CT扫描27
- 2.2 结果27-28
- 2.2.1 金纳米棒CT图像的直观分析27
- 2.2.2 金纳米棒CT图像的数字分析27-28
- 2.3 讨论28-30
- 2.4 小结30-32
- 结论与展望32-34
- 参考文献34-38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38-39
- 附录39-40
- 综述40-54
- 综述参考文献50-54
- 致谢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鹏,陈峻青,苏钟浦,张素敏,刘玉艳,宫伟,刘晓东;优维显偶联抗结肠癌单克隆抗体荷瘤裸鼠CT成像的实验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年07期
2 余润明 ,吕子萌 ,胡秋炎 ,周伟 ,肖洪波 ,方向明 ,李业甫;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推拿治疗疗效与CT成像及唾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的关系[J];中医正骨;2002年02期
3 覃智斌;张明;赵绍伟;;CT成像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J];华夏医学;2009年05期
4 施亚明;宗永忠;吴春阳;王斌;;CT成像和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J];临床荟萃;2009年19期
5 黄科峰;朱安平;陈洪高;李作坤;黎颖;姜小平;黎昌华;宋君;;高清CT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降低冠状动脉CT成像辐射剂量的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2年01期
6 李宏亮;谢良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CT成像[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年02期
7 彭明辰,白玫;应用测微光度计测试CT标准体模胶片影像评估CT成像系统有关性能参数的方法[J];医疗设备信息;1995年05期
8 刘再毅;吴恩福;郑祥武;严志汉;叶彩儿;;胰周血管16层CT成像研究[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李保磊;封亚;李俊江;;CT成像射束硬化校正方法研究[J];生命科学仪器;2007年09期
10 徐磊;杨琳;张兆琪;范占明;吕飙;于薇;;320排CT对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的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梅锦荣;;CT成像对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的意义[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雷子乔;余建明;刘永华;田志梁;孔祥闯;迟彬;朱乐;谢光明;;冠状动脉双源CT成像质量影响因素的探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运来;廖雄飞;葛瑞刚;;加速器机载kV锥形束CT成像参数对空间分辨率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曲凤波 李春英;两千米地层的CT成像[N];大庆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琳;金纳米棒的合成及其CT成像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2 亓昌珍;子宫及卵巢血管CT成像研究及其初步临床应用[D];苏州大学;2013年
3 鲍晓辉;非负分解算法在CT成像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金纳米棒的合成及其CT成像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03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90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