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分子探针PET显像监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梗死心肌后新生血管生成情况
发布时间:2017-04-16 23:02
本文关键词:新型分子探针PET显像监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梗死心肌后新生血管生成情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临床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有利于新生血管生成以及心功能恢复。整合素aVβ3亚型由于其在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高表达的特性成为监测新生血管生成的靶分子。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以αvβ3为靶点的新型分子探针18F-FAl-NOTA-PRGD2,利用PET显像实时监测心肌梗死区BMSCs治疗后新生血管生成情况。 方法:一步法合成18F-FAl-NOTA-PRGD2。分离、培养大鼠BMSCs,并进行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心梗建模后,大鼠随机分2组:生理盐水(NS)组、BMSCs组,分别在心梗区边缘注射生理盐水或BMSCs。建模后1周及4周分别以18F-FAl-NOTA-PRGD2为探针进行PET显像监测梗死心肌新生血管生成情况,PET显像前一天行SPECT心肌灌注显像。PET显像结束后进行放射自显影实验、生物学分布实验及免疫荧光、HE染色等体外实验。 结果:18F-FAl-NOTA-PRGD2合成时间25min左右,产出率在20%-25%,放射性化学纯度达97%; SPECT心肌灌注显像显示大鼠前壁心肌梗死;18F-FAl-NOTA-PRGD2PET显像示2组大鼠梗死区心肌组织均有显像剂浓聚,1周时,NS组、BMSCs组摄取比依次为3.01±0.03、3.77±0.16,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周时,2组大鼠心梗区仍可见显像剂浓聚,但浓聚程度均低于1周时,NS组、BMSCs组摄取比依次为2.86±0.13、3.51±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放射自显影结果:1周时,NS组、BMSCs组摄取比依次为1.95±0.20、2.48±0.2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周时,NS组、BMSCs组摄取比依次为1.70±0.07、2.03±0.06,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PET显像结果类似。生物学分布提示1周时,BMSCs组的心脏显像剂摄取高于NS组(0.2229士0.003383%ID/g vs.0.1628±0.01205%ID/g,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周时,BMSCs组的心脏显像剂摄取仍高于NS组(0.1907士0.013649%ID/g vs.0.1265±0.006341%ID/g,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得数据与PET显像结果和放射自显影结果相印证。 结论:新型分子探针18F-FAl-NOTA-PRGD2制备简单,合成时间短,稳定性好、比活度高、亲和力强。以18F-FAl-NOTA-PRGD2为探针靶向αvβ3的PET显像,能实时监测心肌梗死区BMSCs移植治疗后新生血管生成情况。图9幅,参考文献29篇。
【关键词】:PET显像 整合素α_vβ_3 血管新生 心肌梗死 BMSCs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42.2;R817.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英文~.略词表11-13
- 第一章 前言13-15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5-22
- 2.1 材料15-16
- 2.2 方法16-22
- 2.2.1 ~(18)F-AlF-NOTA-PRGD2的合成标记及理化、生物学性质鉴定16-17
- 2.2.2 SD大鼠BMSCs分离、培养及鉴定17-18
- 2.2.3 SD大鼠心梗建模18
- 2.2.4 SPECT心肌灌注显像18-19
- 2.2.5 小动物PET显像19
- 2.2.6 生物学分布实验19
- 2.2.7 放射自显影实验19-20
- 2.2.8 HE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20-21
- 2.2.9 统计分析21-22
- 第三章 结果22-33
- 3.1 化学结构22-24
- 3.2 大鼠BMSCs培养与鉴定24-25
- 3.2.1 成骨诱导24
- 3.2.2 成脂诱导24-25
- 3.3 大鼠心梗建模实验25-26
- 3.4 在体小动物PET显像26-28
- 3.5 放射自显影实验28-30
- 3.6 生物学分布30-31
- 3.7 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31-33
- 第四章 讨论33-37
- 4.1 心梗疗效的监测方法33-34
- 4.2 RGD的特点及其应用34-35
- 4.3 RGD用于缺血心肌新生血管监测35-37
- 第五章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1
- 综述41-56
- 参考文献49-56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56-57
- 致谢57-5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霞;王荣福;;放射性核素示踪心脏干细胞治疗研究应用及进展[J];重庆医学;2011年08期
2 曹钰;杜娟;范志朋;;表皮生长因子Epiregulin促进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J];北京口腔医学;2013年03期
3 吉秋霞;袁昌青;宋文斌;武宏;;壳聚糖季铵盐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影响的实验研究[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年05期
4 熊华翠;陈柯;黄义彬;刘彩奇;;人根尖乳头干细胞生成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实验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5 马平;杜娟;范志朋;;组蛋白甲基化促进AP2a基因表达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J];北京口腔医学;2013年06期
6 张超;程祥荣;;牙源性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北京口腔医学;2013年06期
7 赵弼洲;田佳灵;余占海;胡永寿;马海冰;;淫羊藿苷对人牙周膜细胞OCN表达水平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4年01期
8 欧伟;孙卫斌;;牙骨质蛋白1的生物学作用及应用前景[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9 张凤秋;孟焕新;韩R
本文编号:311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311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