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CT诊断及临床治疗策略
本文关键词: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CT诊断及临床治疗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本文通过对本院51例确诊为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进行检查及随访,研究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发病规律及影像学表现,评价胸主动脉CT平扫及增强CTA扫描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探讨该疾病的临床治疗策略:血管腔内动脉瘤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可行性及疗效。 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是一种少见的主动脉血管疾病,假性动脉瘤没有真正的血管壁结构,该病通常伴有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穿通性溃疡和主动脉壁间血肿,病因一般有外伤、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免疫性疾病和主动脉夹层的转化等。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由于病变部位特殊,一旦破裂即有生命危险。因此,对于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着相当重大的临床意义。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动脉瘤切除术和人工血管置换术,但往往由于存在高龄、创伤大、出血、神经系统损伤、肺损伤等风险和并发症,使患者失去了治疗的机会。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修复介入治疗的发展,腔内介入治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治疗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我们回顾性分析吉大一院医院近4年来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发病规律、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并了解其早、中期随访结果,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有利的条件。 方法: 资料与方法:搜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行西门子多层螺旋CT主动脉CT或增强CTA扫描检查证实为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资料51例,男性39例,女性12例,年龄6-86岁。术前咳血10例,胸前区疼痛23例,声音嘶哑2例,高血压17例,合并冠心病8例,主动脉粥样硬化27例,有明确外伤史2例,合并临近主动脉壁内血肿18例。 检查设备及方法:西门子多层螺旋CT,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欧乃派克或优维显(300mg/ml)100ml,流率4-5ml/s,SART阈值120HU,电压120kV,电流200-250mAs,层厚0.625-1.250mm,螺距1.375,扫描时间为5-7s,扫描时患者双手抬升,屏住呼吸,扫面出图像经后处理传送到PACS系统。 手术材料:本院13例患者接受血管腔内动脉瘤修复术治疗,术后3-6个月复查CTA。 结果: 研究发现,在51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中,男性占76%,女性占24%,好发年龄段为60岁-70岁。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大部分无明显症状,而是由于其他病因行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PTAA的病因很多,包括创伤、手术后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塞病)和动脉壁先天性发育不良等。上述各种原因导致胸主动脉管壁破裂,血液通过破口进入周围组织并在血管周围形成局限性血肿,再由大量纤维组织包裹而形成PTAA。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常见的CT平扫表现为主动脉旁的低密度或等密度软组织肿块影凸出,横断面可呈圆形、类圆形。增强扫描早期,瘤体多显影浅淡,稍后瘤体明显强化与动脉密度接近,随后动脉密度减低,而瘤体密度减低迟于动脉。其中有13例患者接受介入手术,术后3-6个月复查CTA,图像显示支架贴壁良好,无内漏,,动脉瘤腔内有血栓形成,瘤体直径较前片明显缩小。 结论: 目前主动脉CTA检查是诊断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好发年龄为60-70岁,多为老年男性。多发生在主动脉弓部和降部。血管内动脉瘤修复术是治疗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主要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讨论: 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较为少见,国内报道仅个案病例,本文搜集本院51例患者,数量及其可观。其病因主要为外伤、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免疫性疾病和主动脉夹层转化等。随着我国心血管病外科手术、心血管介入诊断治疗的增多、交通事故增多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的上升,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由于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具有一定的破裂危险,危机患者生命,因此对该疾病的提前诊断有非常重大的临床意义。胸主动脉CTA检查应该做为诊断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该疾病常见的CT平扫表现为主动脉旁的低密度或等密度软组织肿块影凸出,横断面可呈圆形、类圆形。CTA扫描时对比剂通过破口进入瘤腔,显示瘤体的大小、瘤体内血栓以及母体血管通向瘤体的破口。这一征象对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假性动脉瘤常合并壁间血肿,增强CTA扫描表现为血管内新月形、半月形、环形、不规则形充盈缺损,较厚的壁间血肿导致瘤腔变形、缩窄。该疾病一旦明确诊断,应积极治疗。选择合适的体外循环方式和手术方法以及提高手术技能,是提高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外科手术成功率的关键,目前血管内动脉瘤修复术是治疗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治愈率较高,术后效果良好,应得到推广。
【关键词】:胸主动脉 假性动脉瘤 CTA 随访 介入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3.1;R816.2
【目录】:
- 前言4-5
- 中文摘要5-9
- Abstact9-13
- 英文缩略词13-14
- 第1章 绪论14-15
- 第2章 综述15-32
- 2.1 胸主动脉的生理解剖16-17
- 2.2 胸主动脉瘤的定义和类型17-18
- 2.3 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病原因18
- 2.4 胸主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理18-22
- 2.4.1 危险因素18-19
- 2.4.2 胸主动脉瘤的发病机理19-22
- 2.5 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22-23
- 2.6 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3-28
- 2.6.1 普通 X 射线照相法23
- 2.6.2 超声心动图23-24
- 2.6.3 多排螺旋 CT/CTA 扫描24-26
- 2.6.4 超声波检查26
- 2.6.5 放射性核素造影术和传统血管造影26
- 2.6.6 血管内超声26-27
- 2.6.7 核磁共振成像27
- 2.6.8 检查频率27-28
- 2.7 治疗28-30
- 2.7.1 药物治疗28
- 2.7.2 手术治疗28-29
- 2.7.3 血管内修复29-30
- 2.8 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与真性动脉瘤比较30-32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32-35
- 3.1 研究对象:32
- 3.2 研究方法32-33
- 3.2.1 扫描设备及方法32-33
- 3.2.2 CT 测量方法与评价33
- 3.3 介入治疗方法及术后 1-12 个月随访33-35
- 第4章 结果35-40
- 4.1 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总体情况35-36
- 4.2 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症状36
- 4.3 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年龄分布情况36-37
- 4.4 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同时并发的临床疾病37
- 4.5 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病因37-38
- 4.6 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 CT 表现38
- 4.7 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结果38-40
- 第5章 讨论40-44
- 第6章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50
- 附图50-57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珍,杨瑞;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CT诊断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年11期
2 孔凡彬;闭合性腹膜内型膀胱破裂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年09期
3 虞人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及CT诊断存在的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年06期
4 曹会存,程天明,张哲民,王荣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附30例报告)[J];临床医学;2000年03期
5 陈伦刚;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的CT诊断(附1例报告)[J];放射学实践;2000年02期
6 陈凯,柳学国,杨林,王坚;腹部巨大囊性病变CT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0年05期
7 黄科峰,赵国宏,贾丛凤,李冬英,赵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0年05期
8 潘广松,罗贵武,何真,冯金山;31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9 杨昱,黄晗,肖志新;甲状旁腺机能低下的钙化CT诊断——附14例报告[J];航空航天医药;2000年04期
10 张丽群;新生儿肾上腺出血的 CT诊断[J];罕少疾病杂志;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学菁;张闽光;张敏;张如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诊断(附12例分析)[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2 徐丽莹;田志雄;张在鹏;廖美炎;吴光耀;;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CT诊断(摘要)[A];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旭升;;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05年
4 胡明华;翁媛英;;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诊断(附5例报告)[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钟福兴;许红雨;李荣芳;;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CT诊断[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陈振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诊断(附4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7 陈文贵;方建熙;;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8 刘金丰;梁会锋;李玉英;;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诊断与研究学习班论文集[C];2007年
9 何宗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理及CT诊断[A];第十三届全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兰俊;林黎明;叶叔文;吴建超;吕春娇;丁绍省;;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诊断探讨[A];2007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湖北省罗田县万密斋医院 方华容;126例甲状腺癌B超、CT诊断疗效的对比研究[N];保健时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航;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CT诊断及临床治疗策略[D];吉林大学;2015年
2 诸一吕;超声与CT诊断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刘戬;薄层螺旋增强CT诊断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探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4 舒欣;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及其介入治疗[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时佳宏;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超声与CT诊断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余莹莹;CT诊断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7 王健;320排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D];宁波大学;2012年
8 孙伟;食管癌气管、支气管隆凸浸润早期的CT诊断与术后病理对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9 乐爱文;肾癌的CT诊断与病理对照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5年
10 耿超;膀胱癌双源CT诊断与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CT诊断及临床治疗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314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