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肺癌调强适形放射性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26 12:07

  本文关键词:肺癌调强适形放射性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晚期或不能耐受手术的肺癌患者进行调强放射性治疗(intended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前后的肺功能对照,了解IMRT对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趋势,从而为临床提供放射性肺损伤的敏感指标。方法: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69例,经辅助检查无严重影响放疗的肝肾及心脏疾病。根据患者放疗前的肺功能是否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分为通气功能异常组(40例)和通气功能正常组(29例)。两组均经静脉增强扫描进行CT模拟定位,勾画肿瘤靶区(gross target volume of tumer,GTV)和危及器官,将GTV均匀外扩6~8mm为临床靶区,在临床靶区前后、左右外扩5mm、上下外扩10mm为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采用同期加量整合技术(SIB),处方剂量总剂量60Gy/30次;5次/周,2.0Gy/d,双肺V10≤40%;V20≤30%;V30≤18%(V10、V20、V30是指肺组织在达到10Gy、20Gy、30Gy的体积占全肺的百分数),分别在IMRT前及IMRT结束后1周内测定患者静息状态下肺功能,测量指标包括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及气道阻力;测量前输入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实测血红蛋白Hb值,选用国外预计值加校正系数自动计算出预计值。肺功能检查标准采用欧洲呼吸学会(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ERS)的肺功能检测标准及肺功能检查指南:患者取端坐位,弥散功能测定吸气时间快速控制在2~4s,屏气时间为10s左右,屏气时无漏气、无穆勒(Muller,在声门关闭情况下用力吸气,使胸腔内负压增加)和瓦尔萨尔瓦(Valsalva,在声门关闭情况下用力呼气,使胸腔内正压增加)动作,呼气时间控制在2.0s~4.0s内,呼气要平滑、无犹豫、无中断。肺功能脉冲震荡测定时,挺胸坐直,双脚着地,头保持自然水平或稍微上仰,勿弯腰俯身,口含塑料口器,注意舌头不能堵塞管道,嘴角勿漏气,平静自然呼吸;要求测试者处于功能残气位,呼吸曲线平稳无漂移,频率正常,呼吸间无憋气、漏气,无吞咽动作,呼吸时潮气量(男450ml/min,女350ml/min),呼吸平稳后开始记录,时间为40s左右,操作质控:依据阻抗随潮气呼吸变化的趋势图(Z-time)重复3次,选取其中最好一次作为结果。肺功能测定时间均选择上午8:30~10:30,检测前进行室温、室压、湿度、环境大气压、水蒸气饱和气体状态(body temperature pressure saturated,BTPS)的环境校准,室温为18~24℃,相对湿度为50%~70%。仪器容积校准采用3.0L定标筒进行高、中、低容量校正,标准测试气体成分为五元气:21.3%氧气、0.3%一氧化碳、0.3%甲烷、0.3%乙炔,剩余气体为氮气填充平衡。结果:经IMRT后,总的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情况,根据美国肿瘤放射治疗组(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及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uropean orqanization for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放射损伤分级标准:0级为73.7%,1级放射性肺炎15.8%;发生2级放射性肺炎7.9%,发生3级放射性肺炎2.6%。2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10.5%。静息状态的肺功能放疗前与放疗后比较:通气功能异常组放疗结束后1周内,反应肺弥散功能的指标校正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c-SB(diffusion capacity of carbon monoxide)放疗后较放疗前明显减低,有统计学意义(P=0.049,P0.05),校正的弥散系数DLCOc/VA(diffusion capacity of carbon monoxide per liter of alveolar volume)值在接受IMRT后较IMRT前亦呈更加明显的下降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肺通气阻力指标呼吸总阻抗Zrs(Respiratory Impedance)、中心阻力Rc(Central airway resistance)、外周阻力Rp(peripheral airway resistance)、弹性阻力等于惯性阻力时的响应频率Fres(Resonant frequency)、5Hz时的呼吸阻力R5(Resistance at 5 Hz)、20Hz时的呼吸阻力R20(Resistance at 20 Hz)、5Hz时的呼吸电抗X5(Reactance at 5 Hz)较放疗前均有所下降,而Rc降低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38,P0.05);R20降低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1)。但Zrs、Rp、Fres、R5、X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通气功能指标肺活量VC(vital capacity)、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实测值及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均较放疗前有所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功能正常组放疗后肺弥散功能的指标DLCOc-VA值在接受IMRT后较IMRT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1)。肺通气阻力指标Fres、R5、R20较放疗前均降低,Fres减低有统计学意义(P=0.022,P0.05);R5减低有统计学意义(P=0.045,P0.05);R20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5)。通气功能指标VC、FEV1%、FEV1/FVC和肺通气阻力指标Zrs、Rc、Rp、X5较放疗前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弥散功能DLCOc-SB放疗后较放疗前减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77,P0.05)。结论: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性治疗(IMRT)肺癌患者可导致肺弥散功能降低,但可改善气道阻力,对肺通气功能无显著影响。肺弥散功能对放射性损伤更加敏感,可作为放射性间质性肺炎发生的功能性敏感指标之一。
【关键词】:肺癌 调强放射治疗 放射性肺损伤 肺功能 肺通气功能 肺弥散功能 气道阻力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4.2;R730.55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0
  • 前言10
  • 材料与方法10-13
  • 结果13-15
  • 附图15-18
  • 附表18-20
  • 讨论20-22
  • 结论22-23
  • 参考文献23-26
  • 综述 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26-39
  • 参考文献34-39
  • 致谢39-40
  • 个人简历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红,金冶宁;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11期

2 陈金梅;张纬建;林育毅;洪金省;郭飞宝;;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在不同肺叶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剂量学研究[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1年06期

3 唐求,王鹏,胡绍;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机制及其应对[J];临床肺科杂志;2005年05期

4 魏正茂;窦永起;;放射性肺损伤靶细胞间的相互作用[J];临床内科杂志;2006年11期

5 夏文进;苏丹;刘鹏;马胜林;姜志明;张毅敏;;ATM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易感性的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10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肺癌调强适形放射性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328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8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