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双源CT双能量减影CTA脑动脉成像的评价

发布时间:2021-08-01 11:09
  研究目的传统的脑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去骨方法是基于组织的CT值阈值的手动或半自动方式的编辑和处理,复杂、费时,且无法满意地去除与脑动脉紧密相邻的颅底部骨质,限制了CTA对脑动脉整体显示的高质量、标准化进程及实际临床工作效率的提高。近年来出现了自动体积数据减影,即对同一患者的头部进行平扫和增强2次螺旋扫描,然后两组数据进行匹配后数据减影处理,将平扫与增强后的数据匹配进行数字化减影,从而获得自动去骨的血管影像,又常被称为Neuro-DSA或时间减影CTA。该方法获得的血管图像质量较好,包括颅底部的脑动脉成像质量,且减影后处理过程为自动化模式,基本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和费时及低效的缺点,其不足之处在于需要进行2次螺旋CT扫描,其辐射剂量必然高于单次扫描成像模式(经典脑CTA)。新推出的双源CT (Dual Source CT,DSCT)使的双能量(Dual Energy, DE)减影CTA成为可能。DSCT具有2套球管/探测器系统,当两个球管发射不同能量(140kv,80kv)的X线时,在一次扫描过程中就可同时得到两套不同的采集数据,称双能量扫描。利用不同组...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双源CT双能量减影CTA脑动脉成像的评价


带骨VR像上面观(图9)和薄层冠状位M工P像(图10)未见明显异常;经双能量骨减影的冠状位VR像则清晰显示了双侧工CA虹吸部的两个小动脉瘤(图1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颅内动脉瘤三维CT血管成像与手术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英文)[J]. 冯海龙,谭海斌,KIYA Kuszuo,廖晓灵.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2(08)



本文编号:3315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3315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1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