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颈髓急性损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7 12:17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正常颈髓进行研究,明确正常颈髓的张量特征,为进一步DTI在颈髓外伤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详实的科学依据。方法使用SE-EPI序列对30名健康志愿者行DTI扫描,其中男18人,女12人,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39.8岁。将健康志愿者30人按年龄分为3组,≤40岁为青年组,10例(男6例,女4例);41-59岁为中年组,10例(男7例,女3例);≥60岁为老年组,10例(男5例,女5例)。分别测量每位健康志愿者颈髓的张量参数值: ADC值,FA值。在横轴位上再分别测量每位健康志愿者各不同节段C1, C2, C3, C4, C5, C6,C7颈髓的张量参数值: ADC值,FA值。并在颈髓相对较宽的层面C2水平分别测量每位健康志愿者前索,后索,左,右侧索的张量参数值: ADC值,FA值。结果FA,ADC值与年龄有相关性,随年龄增长,FA值下降,ADC值升高,但不同年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颈髓各不同节段C1, C2, C3, C4, C5, C6,C7的张量参数值比较, C1水平颈髓FA值最低,ADC值最高; C2水平颈髓FA值最高,AD...
【文章来源】: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外伤后颈髓损伤混合型
27d e f图 3 外伤后颈髓损伤水肿型a: T1WI C6-7 水平颈髓局部低信号;b: T2WI C6-7 水平颈髓局部高信号;c: 轴位 T2WI ;d: 轴位 FA 图示在正常脊髓红色信号中颈髓损伤处出现黄绿色低信号(箭头);e: 轴位 ADC 图示在正常脊髓蓝绿色信号中颈髓损伤处出现黄绿色高信号(箭头);f: 白质纤维束图示颈脊髓损伤处纤维束水肿(箭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脊髓梗死的临床和MRI特点分析[J]. 齐连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04)
[2]脊髓慢性压迫损伤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J]. 刘记存,刘怀军,黄勃源,崔彩霞,贺丹,王志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7(03)
[3]正常人颈髓MR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J]. 郑奎宏,马林,郭行,高梁丽.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6(05)
[4]用MR扩散张量成像评价犬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前体细胞移植的作用[J]. 王霄英,谭可,倪石磊,鲍圣德,蒋学祥.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6(01)
[5]颈髓软化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J]. 郑奎宏,马林,郭勇,郭行高,梁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5(07)
[6]扩散加权成像在脊髓急性外伤中的应用[J]. 张劲松,宦怡,孙立军,赵海涛,葛雅丽,常英娟,杨春敏.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5(05)
博士论文
[1]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价脊髓损伤的基础学及临床研究[D]. 朱向玉.山东大学 2007
[2]颈髓压迫性损伤的DTI动态演变规律及其病理学机制的研究[D]. 刘记存.河北医科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00895
【文章来源】: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外伤后颈髓损伤混合型
27d e f图 3 外伤后颈髓损伤水肿型a: T1WI C6-7 水平颈髓局部低信号;b: T2WI C6-7 水平颈髓局部高信号;c: 轴位 T2WI ;d: 轴位 FA 图示在正常脊髓红色信号中颈髓损伤处出现黄绿色低信号(箭头);e: 轴位 ADC 图示在正常脊髓蓝绿色信号中颈髓损伤处出现黄绿色高信号(箭头);f: 白质纤维束图示颈脊髓损伤处纤维束水肿(箭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脊髓梗死的临床和MRI特点分析[J]. 齐连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04)
[2]脊髓慢性压迫损伤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J]. 刘记存,刘怀军,黄勃源,崔彩霞,贺丹,王志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7(03)
[3]正常人颈髓MR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J]. 郑奎宏,马林,郭行,高梁丽.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6(05)
[4]用MR扩散张量成像评价犬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前体细胞移植的作用[J]. 王霄英,谭可,倪石磊,鲍圣德,蒋学祥.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6(01)
[5]颈髓软化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J]. 郑奎宏,马林,郭勇,郭行高,梁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5(07)
[6]扩散加权成像在脊髓急性外伤中的应用[J]. 张劲松,宦怡,孙立军,赵海涛,葛雅丽,常英娟,杨春敏.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5(05)
博士论文
[1]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价脊髓损伤的基础学及临床研究[D]. 朱向玉.山东大学 2007
[2]颈髓压迫性损伤的DTI动态演变规律及其病理学机制的研究[D]. 刘记存.河北医科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00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3500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