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下腔静脉的CT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22-01-07 04:34
  第一部分正常成人下腔静脉的CT测量目的:测量正常成人下腔静脉的各条径线及其位置,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分别测量右心房水平及第一肝门水平下腔静脉,并计算长短径的比值。在第一肝门水平的层面上,沿椎体的前缘作一水平线作为X轴,并紧贴该椎体右缘作与X轴垂直的Y轴,分别测量下腔静脉中心距离X、Y轴的长度及下腔静脉长轴与X轴角度。所有径线均由2名主治医师独立测量,取其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心房水平,下腔静脉长径及短径分别为3.09±0.38cm及2.14±0.30cm;下腔静脉的短径无显著的年龄和性别差异(P>0.05),是一个较恒定的值,各性别、年龄组95%上限均<30 mm。下腔静脉长径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龄差异(P<0.05)。第一肝门水平,下腔静脉长径及短径分别为2.81±0.31cm及1.89±0.38cm。IVC短径无年龄差异(P>0.05),但存在性别差异(P<0.05=;而IVC长径以及IVC长径/短径不仅存在年龄差异,还存在性别差异(P<0.05)。下腔静脉至X、Y轴距离分别为1.53±0.45cm及0.43±0.25cm无显著的年龄和性别差异(P>0.05),是一个较恒定的...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下腔静脉的CT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第一肝门层面100例下腔静脉中心坐标示意图

示意图,下腔静脉,肝门,第一


第一肝门水平正常下腔静脉的位

示意图,下腔静脉,肝门,短径


第一肝门水平正常下腔静脉长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肝肾间隙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J]. 陆强,马德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6(01)
[2]下腔静脉肝段推移征评价肝肾间巨大肿块来源于肝脏的诊断试验[J]. 伍兵,闵鹏秋,宋彬,刘荣波,何之彦,杨开清.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2(09)
[3]CT对肝肾隐窝巨大占位性病变的定位诊断价值[J]. 李耀波.  医学文选. 2002(03)
[4]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病灶来源器官的影像鉴别研究[J]. 张海,李莹,吴瑛,孙枫,佘志红,李光展,焦阳,彭启慧.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2(01)
[5]综合影像学检查对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病灶的定位诊断[J]. 李莹,彭东红,张海,曹满瑞,罗仁颖,夏丽天,饶梓彬,徐坚民.  放射学实践. 2001(05)
[6]右上腹巨大占位病变的CT定位诊断[J]. 戴景蕊,李建军,蒋玲霞,李静,李洁,牛丽娟,郝玉芝.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0(12)
[7]肾原发性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分析[J]. 卫保定,马中囤.  实用医技. 2000(06)
[8]B超和CT对上腹部大肿物的定位诊断[J]. 郝玉芝,牛丽娟,戴景蕊.  中华肿瘤杂志. 1999(05)
[9]37例肾占位病变的CT分析[J]. 方佩君,董富平,顾品龙,庄玉忠,金欣廉,韩敏.  现代医用影像学. 1999(01)
[10]肾上腺肿块磁共振成像初步评价[J]. 汪洁,汪清.  实用放射学杂志. 1998(09)



本文编号:3573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3573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1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