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定位评价左束支区域起搏电极的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05 12:31
目的总结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电极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探讨电极距三尖瓣隔瓣距离(DTV-L)等指标定量评价起搏电极位置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LBBP术的患者49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19~89岁,平均年龄(65±16)岁。总结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根据术中起搏电极的植入位置将病例分为高位间隔组(14例)、中位间隔组(17例)和低位间隔组(18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病例电极植入位置(DTV-L)及植入深度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可在超声心动图中显示电极尖端位置,LBBP电极植入室间隔的深度平均为(8.13±2.10)mm,距左心室面距离平均为(2.25±1.79)mm,不同组间电极植入深度及距左心室面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3组病例DTV-L结果比较,高位间隔组电极明显小于中位间隔组[(10.79±6.62)mm vs(17.59±5.23)mm,P <0.05],中位间隔组则明显小于低位间隔组[(17.59±5.23)mm vs(32.83±8.99)mm,P <0.0...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29839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1 X线透视下右前斜位判断起搏电极位置。图a为高位间隔;图b为低位间隔;红色箭头所示为电极
电极尖端所在室间隔的厚度于舒张末期在心尖四腔或左心室短轴进行测量,电极进入室间隔深度的测量方法为从电极进入室间隔的右心室面测至电极末端止,DTV-L则采用心尖四腔切面从电极进入室间隔的右心室面测量至三尖瓣隔瓣室间隔附着点位置[7](图2)。三、统计学方法
图2 超声心动图测量电极距三尖瓣隔瓣距离评价起搏电极位置,红色箭头所示为电极。图a为高位电极;图b为中位电极
所有患者均可较清晰显示起搏电极的植入位置,其声像图表现为线样强回声自室间隔右心室面伸入室间隔,尾端与右心室内起搏导线相延续,后方伴彗星尾征。根据X线下电极植入位置不同,对超声心动图下DTV-L指标进行比较:高位间隔组明显小于中位间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79±6.62)m....
图3 超声心动图显示起搏导线尖端略凸出室间隔左心室面。图a为非标准心尖四腔切面;图b为胸骨旁左心室短轴切面;红色箭头所示为电极尖端
所有患者均可观察到线样金属强回声深入室间隔内,电极头端紧邻左心室内膜面。电极植入的平均深度为(8.13±2.10)mm。93.9%(46/49)的电极尖端紧邻室间隔左心室面下方,距左心室内膜面平均距离为(2.25±1.79)mm。另有3例患者可见电极尖端略凸出室间隔左心室面外,进....
本文编号:4029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40298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