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联双基因靶点GNRs对TNBC放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偶联双基因靶点GNRs对TNBC放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三阴性乳腺癌 多功能金纳米棒 放射治疗 整合素αvβ3 VEGFR
【摘要】:背景与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作为乳腺癌分子亚型的一个分型,其分子及生物学行为具有多方面特殊性,并且具有放射敏感异质性。其存在多个分子靶点的异常,这些异常分子靶点可通过不同机制影响肿瘤对电离辐射的反应,从而调节TNBC的放疗敏感性。如何提高其放射治疗敏感性和增益比成为TNBC放射治疗的瓶颈。我们设计并构建偶联整合素αvβ3特异性结合肽RG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特异性抑制剂TKI-258双基因靶点的多功能金纳米棒颗粒(TKI-258-p GNRs@m Si O2-RGD)作为增敏剂,观察在6MV-X线照射下TKI-258-p GNRs@m Si O2-RGD对TNBC细胞株MDA-MB-23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材料与方法本课题设计并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介孔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颗粒,并通过表面化学修饰法偶联整合素αvβ3特异性结合肽RG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特异性抑制剂TKI-258,使该多功能金纳米棒颗粒成为一种特异性的靶向放疗增敏材料。以人TNBC细胞株MDA-MB-231细胞和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MTT法及CCK-8法检测偶联双基因靶点多功能金纳米棒颗粒的细胞毒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偶联双基因靶点的多功能金纳米棒颗粒进入细胞的情况;采用6MV-X线照射偶联双基因靶点的多功能金纳米棒颗粒温育后的肿瘤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整合素αvβ3表达水平的改变;Western blot实验检测VEGFR的表达水平改变。结果1.采用种子诱导生长法合成均一的裸金纳米棒颗粒(GNRs),并通过表面包覆二氧化硅(Si O2)及表面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修饰,成功构建偶联RGD及TKI-258双基因靶点的多功能金纳米棒颗粒(TKI-258-p GNRs@m Si O2-RGD)。2.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偶联双基因靶点的多功能金纳米棒颗粒分散均一,表面硅层厚19.39nm+1.63nm,镜下可见介孔结构,并可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MDA-MB-231细胞和MCF-7细胞胞质内。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多功能金纳米金棒颗粒吸收峰位于515、860 nm处,偶联的双基因靶点抑制剂TKI-258、RGD分别在360、204 nm处有特征性吸收峰。3.偶联双基因靶点的多功能金纳米棒颗粒在0-100μg/m L浓度范围内对MDA-MB-231细胞和MCF-7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细胞毒性评级为I级,IC50值434.63μg/m L。4.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整合素αvβ3表达显示,相对于MCF-7细胞,放射可诱导MDA-MB-231细胞表面整合素αvβ3表达的上调,而通过联合多功能金纳米棒颗粒可有效阻断整合素αvβ3位点;Western blot实验证明偶联双基因靶点的多功能金纳米棒颗粒可下调细胞表面VEGFR的表达水平。5.克隆形成实验证明在6MV-X线照射下金纳米棒颗粒(GNRs@m Si O2)可提高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且多功能金纳米棒颗粒(TKI-258-p GNRs@m Si O2-RGD)放疗增敏作用更显著。同时细胞凋亡实验亦显示偶联双基因靶点的多功能金纳米棒颗粒联合照射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纯纳米联合射线组(p0.05);而细胞周期检测提示多功能金纳米棒可使肿瘤细胞阻滞于放疗敏感的G2/M期。结论1.本课题成功设计并构建了偶联整合素αvβ3特异性结合肽RGD及VEGFR特异性抑制剂TKI-258双基因靶点的多功能放疗增敏金纳米棒颗粒(TKI-258-p GNRs@m Si O2-RGD)。2.该多功能金纳米棒颗粒可有效阻断肿瘤细胞固有或放射后诱导的整合素αvβ3表达,下调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异常高表达的VEGFR水平,更加显著地增加MDA-MB-23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这一增敏作用可能与该多功能金纳米棒颗粒能够下调细胞αvβ3表达及将细胞阻滞在放射敏感的G2/M期有关。3.这一研究为多功能金纳米棒颗粒在TNBC放疗增敏的临床应用积累了一定的实验基础,有望提高TNBC的放射治疗疗效,但这一效应的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 多功能金纳米棒 放射治疗 整合素αvβ3 VEGFR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9;R730.55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英文摘要8-12
- 英文缩略词表12-14
- 引言14-21
- 参考文献18-21
- 第一部分 偶联双靶点金纳米颗粒的研制及其表征21-40
- 1. 仪器和试剂23-24
- 2. 实验方法24-28
- 3. 统计学处理28
- 4. 实验结果28-37
- 5 讨论37-39
- 参考文献39-40
- 第二部分 偶联双基因靶点金纳米棒颗粒的放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40-80
- 1. 材料与方法43-46
- 2. 实验方法46-53
- 3. 统计学方法53
- 4. 实验结果53-66
- 5. 讨论66-74
- 参考文献74-80
- 全文小结80-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81-83
- 致谢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哈小琴;王鲲;张玉;邓芝云;董菊子;赵勇;彭俊华;;双基因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pAdxsi-GFP-HIF-KGF的构建及表达[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3年06期
2 马小松;王英振;王昌耀;刘金钊;;双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IRES-BMP2-TGFβ3的构建与鉴定(英文)[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09期
3 左雨娜;焦德敏;于慧慧;张铸业;李宙阳;袁军;刘爱和;王彦刈;;一种简单的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同时沉默双基因的方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4 魏庆信;陈实;魏雁;郑新民;李莉;乔宪风;刘西梅;周荆荣;田永祥;;转hMCP/hCD_(59)双基因小鼠的构建、传代及功能测试[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07年01期
5 邱红;朱月蓉;邢继成;江淑芳;苏长青;曹祥荣;方琳;;携带人白细胞介素10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双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与鉴定[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6 李莉,郑新民,魏庆信,魏雁;转人MCP和CD_(59)双基因小鼠的制备[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贺伟峰,吴军,易绍萱,罗高兴,陈希炜,郑峻松,马兵,雷晓;人CTLA4Ig和EGFP双基因共表达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及鉴定[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7期
8 李亚欧;陈平;李志勇;文艳君;;HBx和mIL-12双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6期
9 汪保灿,李定国,陈颖伟,孙超,孙巧玲,宗春华;smad7和uPA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和鉴定[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5年05期
10 张尚弟;哈小琴;杨志华;李兵;邓芝云;姜东红;张俊;王剑锋;;携带IL-2和NK4双基因真核共表达载体的减毒沙门菌株的构建[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盛伟华;谢宇锋;缪竞诚;顾范博;朱晔涵;陈华昕;杜贤荣;杨吉成;;Ad-ING4-IRES-IL-24双基因共表达载体构建及表达[A];2010’全国肿瘤分子标志及应用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2 谢宇锋;盛伟华;缪竞诚;顾范博;杨吉成;;Ad-ING4-PolyA-Promoter-IL-24双基因共表达载体构建及表达[A];2010’全国肿瘤分子标志及应用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3 刘桂林;王志宇;卫吉芸;张珊珊;;原核双基因共表达载体的构建策略[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4 李莉;郑新民;魏庆信;魏雁;;建立转人MCP和CD_(59)双基因小鼠的研究[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魏庆信;魏雁;郑新民;李莉;乔宪风;刘西梅;周荆荣;田永祥;;转人MCP和CD59双基因小鼠的构建及传代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庆章;张莉;关宏斌;;重组山羊FSH双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A];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第八次学术会议暨全国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生化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瑞哲;双基因调控:干细胞“保量才保质”[N];解放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翟红红;利用AhCMO、AhBADH和AtNEK6基因提高植物耐旱、耐盐性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李帅;RGD修饰的腺病毒介导LIF和IL-24双基因共表达对人白血病细胞体内外的抑癌增效作用[D];苏州大学;2015年
3 刘琼;血清5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双基因ApxⅠC/ⅡC缺失株的构建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4 李冰馨;偶联双基因靶点GNRs对TNBC放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肖红卫;精子介导转CD59和MCP双基因小鼠和猪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马小松;BMP2和TGFβ3双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D];青岛大学;2011年
7 麻彩丽;柞蚕丝素作为VEGF165-Ang-1双基因共表达质粒传递载体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8 左珊珊;裂殖弧菌△4去饱和酶与盐生巴夫藻△5延长酶双基因共转促进EPA向DHA转化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周寅;基于双基因载体系统的拟南芥维生素C合成代谢调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93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593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