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术前诊断、风险评估及远期随访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14:20

  本文关键词: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术前诊断、风险评估及远期随访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剖宫产瘢痕妊娠 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 三维阴式超声 超声检查 剖宫产瘢痕妊娠 大出血 剖宫产瘢痕妊娠 宫腔超声造影 瘢痕修补


【摘要】:目的:探讨二维及三维阴式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建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模型。方法:前瞻性收集93例有一次或多次剖宫产史,此次妊娠孕囊位于宫腔下段,和剖宫产瘢痕关系密切的患者。采用二维及三维阴式超声评价孕囊种植位置、孕囊与剖宫产瘢痕关系、滋养血流来源部位,并测量瘢痕处残余肌层厚度。随访后续治疗结局,将病例分成瘢痕妊娠组与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组。瘢痕妊娠诊断的金标准为开腹或腹腔镜手术证实瘢痕组织内见绒毛;临床诊断标准为超声提示剖宫产瘢痕,行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时,术中出血量大于100ml。不符合瘢痕妊娠诊断标准,则视为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包括两种类型:①孕囊植入子宫前壁下段邻近剖宫产瘢痕处;②孕囊植入子宫后壁下段。比较瘢痕妊娠和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两组间孕囊种植位置、孕囊与剖宫产瘢痕关系、滋养血流来源部位及瘢痕处残余肌层厚度是否存在差异,比较二维及三维相应诊断指标的一致性。计算各项超声指标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特征评价模型诊断效能。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剖宫产瘢痕妊娠66例,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27例。二维超声显示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中:15/66孕囊种植位置位于前壁下段,7/66位于后壁下段,44/66种植位置不易判定;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患者中,3/27孕囊种植位置位于前壁下段,5/27位于后壁下段,19/27不易判定。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显示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中,4/66孕囊邻近或横跨剖宫产瘢痕,62/66植入剖宫产瘢痕;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患者中,11/27孕囊邻近或横跨剖宫产瘢痕,16/27植入剖宫产瘢痕。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中,58/66滋养血流来源前壁下段,3/66来源后壁下段,5/66来源部位不易判定;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患者中,11/27滋养血流来源前壁下段,12/27来源后壁下段,4/27来源部位不易判定。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测量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瘢痕处残余肌层厚度约1.6±1.0mm,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患者瘢痕处残余肌层厚度约3.4±1.8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的超声指标依次为孕囊与瘢痕关系、滋养血流来源部位及残余肌层厚度。logistic回归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高于残余肌层厚度作为独立诊断指标的0.806。如果以预报概率P=0.680作为临界值,则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达86%,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74.1%,89.6%,76.9%,均高于各个独立诊断指标。孕囊与瘢痕关系、滋养血流来源部位的Kappa值分别为0.774、0.736,瘢痕处残余肌层厚度的ICC为0.997。二维及三维超声上述诊断指标的一致性较好。结论:联合应用孕囊与瘢痕关系、滋养血流来源部位及残余肌层厚度等超声指标有助于鉴别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腔下段非妊娠妊娠。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预测剖宫产瘢痕妊娠大出血风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声像图特点,按手术中出血量将患者分成出血量大于等于400ml组和出血量小于400ml组,比较两组间血清β-HCG、病灶大小、病灶类型、残余肌层厚度、血流分级以及治疗方式是否存在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大出血患者的相关风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大出血风险的效能及最佳阈值。结果:出血量大于等于400ml组和出血量小于400ml组两组间病灶大小(49.0±15.9cm vs 25.9±16.7cm),病灶类型(内生型3/34、外生型11/34、包块型20/34 vs内生型25/85、外生型35/85、包块型25/85),残余肌层厚度(0.9±0.8cm vs 3.0±2.0cm)、血流分级(Ⅰ级0/34、Ⅱ级9/34、Ⅲ级25/34 vs Ⅰ级25/85、Ⅱ级37/85、Ⅲ级2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清β-HCG(48423±76288 vs 23356±31003)、治疗方式(清宫12/34、手术22/34 vs 清宫48/85、手术37/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病灶大小、病灶类型、血流分级及残余肌层厚度。以预测概率P=0.3作为阈值,预测术中发生大出血概率的准确率为90.75%,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3%、91.76%、81.08%、95.12%。结论: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准确地预测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生术中大出血的风险,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探讨瘢痕妊娠治疗同时行瘢痕修补术是否有助于改善瘢痕憩室。方法:前瞻性收集4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结束半年以上的患者,根据最初治疗时是否行瘢痕修补术分为开腹或腹腔镜组(n=19)和清宫组(n=21),均行超声宫腔造影,比较两组瘢痕及残余肌层情况,根据残余肌层厚度与相邻肌层厚度比将剖宫产瘢痕分为大瘢痕憩室(≤50%)、小瘢痕憩室(50%)、完整瘢痕(瘢痕处肌层无明显变薄)。结果:开腹或腹腔镜组与清宫组的瘢痕憩室长度、宽度、深度、子宫残余肌层厚度、残余肌层比例、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开腹或腹腔镜组中,大瘢痕憩室8例,小瘢痕憩室和完整瘢痕11例;清宫组中,大瘢痕憩室6例,小瘢痕憩室和完整瘢痕15例,两组瘢痕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P=0.37)。结论:瘢痕修补术并未明显改善瘢痕妊娠患者的瘢痕憩室。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妊娠 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 三维阴式超声 超声检查 剖宫产瘢痕妊娠 大出血 剖宫产瘢痕妊娠 宫腔超声造影 瘢痕修补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5.1;R713.8
【目录】:
  • 前言5-8
  • 参考文献7-8
  • 第一部分 二维及三维阴式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与其他宫腔下段妊娠鉴别诊断中的作用8-25
  • 资料与方法13-14
  • 结果14-17
  • 讨论17-19
  • 结论19-20
  • 参考文献20-22
  • 论文图片22-25
  • 第二部分 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大出血风险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25-38
  • 资料与方法27-28
  • 结果28-31
  • 讨论31-33
  •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6
  • 论文图片36-38
  • 第三部分 宫腔超声造影对剖宫产瘢痕妊娠不同术式治疗后瘢痕憩室的远期随访评估38-49
  • 资料与方法40-41
  • 结果41-42
  • 讨论42-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7
  • 论文图片47-49
  • 论文综述49-62
  • 参考文献56-62
  • 英文缩略词表62-63
  • 个人简历63-64
  • 致谢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松鹏;;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3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11期

2 蒙晓玲;;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2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年10期

3 焦贵霞;郭宏;;剖宫产瘢痕妊娠1例处理体会[J];山东医药;2007年11期

4 王宏雁;臧泉红;辛明彩;;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2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06期

5 黄晓萍;;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18例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08年12期

6 王琪;陈灵;;剖宫产瘢痕妊娠处理方法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21期

7 杨文兰;王金玲;张运平;;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初探[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8年06期

8 卢美英;李明岐;;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断与治疗[J];青岛医药卫生;2009年01期

9 郑飞玉;;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10期

10 许丽萍;;剖宫产瘢痕妊娠3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千红;舒青青;;剖宫产瘢痕妊娠21例诊治分析[A];2011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2 邵华江;马建婷;徐丽萍;杨秀儿;傅云雀;;剖宫产瘢痕妊娠微创治疗价值的探讨[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吴琳;刘宏伟;张力;徐克惠;;剖宫产瘢痕妊娠24例分析[A];2007年中华医学会—强生西部学术讲座全国产科危重症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杨清;朴曙花;刘春艳;;剖宫产瘢痕妊娠不同处理方式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毕建蕾;杨清;;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特点及不同临床类型治疗结果的回顾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分泌会场(妇科内分泌学组、绝经学组、计划生育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6 杜彦芳;江静;黄向华;王振海;;剖宫产瘢痕妊娠77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黄丽丽;;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治[A];2012浙江省计划生育与生殖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邵华江;马建婷;徐丽萍;杨春林;傅云雀;苏雪峰;;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方法与疗效综合分析[A];2012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及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规范化治疗新进展》及《围产医学热点追踪》学习班论文集[C];2012年

9 杨清;朴曙花;刘春艳;;剖宫产瘢痕妊娠不同处理方式的分析[A];第十七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欣燕;李坚;经小平;蔺丽;;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方法的探讨:前瞻性随机研究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与开腹病灶清除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中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分泌会场(妇科内分泌学组、绝经学组、计划生育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特约记者 王永键;剖宫产瘢痕妊娠[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2 方玉;“一早二紧三持久”防剖宫产瘢痕[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3 王细文;剖宫产瘢痕妊娠须终止[N];健康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康宁;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术前诊断、风险评估及远期随访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2 钱志大;剖宫产瘢痕妊娠相关临床问题及发生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潇涵;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治[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2 胡晓琳;剖宫产瘢痕妊娠186例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3 吴琳琳;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贾燕鸿;剖宫产瘢痕妊娠49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5 黄利琼;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周伟芳;彩超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及治疗疗效观察[D];南昌大学;2014年

7 张晶;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36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8 吴宏;刮宫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处理中的临床疗效评价[D];浙江大学;2013年

9 王细文;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一例临床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10 郭欣欣;27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09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609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7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