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血流对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热场影响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02:35

  本文关键词:血流对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热场影响的初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原发性肝癌 微波消融 “热沉降”效应 超声造影 血流灌注 温度监测


【摘要】:目的:(1)研究HCC肿瘤内部血流灌注程度对其微波消融温度及消融范围的影响;(2)研究HCC肿瘤外部邻近血流对其微波消融温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对39枚HCC病灶行CEUS检查,应用SonoLiver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软件得到癌灶的TIC,进而获得相关CEUS参数,根据AUC值将癌灶进行分组(低灌注组和高灌注组),在癌灶内部进行双点测温,行超声引导下辐射功率为50W的300s研究性微波消融治疗,300s后在CEUS下测量消融灶的范围,比较300s内低灌注组和高灌注组的内部测温前点(A点:微波天线裂隙点旁开0.4cm处)及内部测温后点(C点:A点后向1.5cm处)的温度参数,并探索癌灶内部AUC值与300s后消融范围的关系。2、对117枚HCC病灶行CEUS检查,应用SonoLiver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软件筛选出AUC5000的病灶共47枚,再经CDFI评估后,其中29枚癌灶周围1cm范围内有单独的肝动脉或门静脉分支存在,且该血管距离肝内其它血管1cm以上,采用CDFI技术将此29枚癌灶按其周围邻近血管的性质进行分组(动脉组与门静脉组),对此29枚病灶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并在瘤周血管旁行单点测温,比较动脉组与门静脉组300s内的温度参数,并探索瘤周血管参数与微波消融温度参数的关系。结果:1、(1)低灌注组与高灌注组癌灶内部测温前点(A点)的温度峰值(Tmax)、最大温度差(△Tmax)、温度平均变化率(Tarc)、平均温度(Tmean)、中位温度(Tmid)五个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2)低灌注组与高灌注组的癌灶内部测温后点(C点)的Tmax、△Tmax、Tarc、 Tmean、Tmid五个参数有统计学差异,高灌注组癌灶内部测温后点(C点)的Tmax、△Tmax、Tarc、Tmean、Tmid均低于低灌注组;(3)癌灶300s后消融范围的短轴径(SAD)、长轴径(LAD)、体积(V300s)均与AUC之间具有直线相关关系并均呈负性相关,其关系分别为y=-7.249*10-5x +3.521 (r=-0.566,P0.05),y=-1.17*10-4x+6.028 (r=.0.661,P0.05),y-2*10-3x+56.798(r=-0.785,P0.05),AUC每变化10000单位,分别引起三者反向变化(0.725±0.355)cm、(1.17±0.44)cm、(24.995±6.575)cm3。2、(1)动脉组与门静脉组的瘤周血管旁的Tmax、△Tmax、Tarc、Tmean、Tmid五个参数均有统计学差异,门静脉组瘤周血管旁的Tmax、△Tmax、Tarc、Tmean、 Tmid均低于动脉组;(2)门静脉组15例病灶的瘤周门静脉分支300s内血流量(Q300s)与相应Tmax、 △Tmax、Tarc、Tmean、Tmid五个参数均呈负性相关关系;(3)动脉组14例病灶的瘤周门静脉分支300s内血流量(Q300)与相应Tmax、 △Tmax、Tarc、Tmean、Tmid五个参数均呈负性相关关系。结论:1、(1)用TIC所得AUC值作为肿瘤内部血流灌注程度来研究HCC微波消融“热沉降”效应具有代表性;(2)HCC癌灶内部血流灌注对微波消融具有“热沉降”影响;(3)HCC微波消融中,癌灶内部近场(微波天线裂隙点旁)温度在瘤内高灌注组与瘤内低灌注组间差异不显著,瘤内高灌注组的癌灶内部远场(距微波天线裂隙点较远处)温度低于瘤内低灌注组,在临床应用中应该注意这种特点,以免出现只注意旁开距离,忽视后场/后向温度特点而造成有效热场温度降低致使肿瘤灭活不全的情况;(4)在微波辐射功率、作用时间、瘤周血流情况等条件一定的情况下,HCC癌灶消融区的短轴径、长轴径、体积均与癌灶内部血流灌注程度呈负性直线相关关系。2、(1)用CDFI与频谱多普勒成像测量所测瘤周血管内血流速度结合常规超声所测血管直径得到的血流量来研究HCC微波消融“热沉降”效应具有代表性:(2)HCC微波消融中,瘤周门静脉分支血流的“热沉降”效应相对强于同级别动脉分支血流;(3)在微波辐射功率、作用时间、瘤内血流灌注情况等条件一定的情况下,HCC微波消融瘤周门静脉/肝动脉旁温度参数均与其血流量呈负性相关关系。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微波消融 “热沉降”效应 超声造影 血流灌注 温度监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45.1;R735.7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6-7
  • 中文摘要7-10
  • 英文摘要10-13
  • 前言13-16
  • 第一部分 肿瘤内部血流灌注对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热场的影响16-39
  • 引言16
  • 材料和方法16-27
  • 结果27-35
  • 讨论35-38
  • 结论38-39
  • 第二部分 肿瘤周围血流对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温度的影响39-51
  • 引言39
  • 材料和方法39-45
  • 结果45-48
  • 讨论48-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9
  • 文献综述59-67
  • 参考文献64-67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情况67-68
  • 致谢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寅平,朱颖心,江亿;水—空气处理系统全热交换模型和性能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10期

2 于杰;梁萍;;微波与射频消融的技术现状和肝癌临床治疗对比[J];医学研究杂志;2008年10期



本文编号:750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750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b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