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扫描在肝血管瘤患者多期增强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18:34
本文关键词: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扫描在肝血管瘤患者多期增强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动管电流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腹部 低剂量 多期增强扫描
【摘要】: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结合自适应迭代算法(ASIR)在多期增强CT低剂量扫描中的运用价值。方法:36例临床怀疑或复查肝血管瘤行CT检查者,每例患者均进行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注射对比剂前先平扫,注射对比剂后25s开始动脉期扫描,60s进行静脉期扫描,180s进行延迟扫描。按扫描时期分为4组:平扫噪声指数(NI)=9为A组;动脉期NI=9为B组;静脉期NI=11为C组;延迟扫描NI=13为D组。各期扫描范围均一致,为第8胸椎上缘至第4腰椎下缘约25cm。扫描层厚5mm,电压120kV,自动管电流,旋转速度0.6s/r,螺距0.984:1。ASIR百分比设定为50%。统计并分析得出每组的噪声值,由两位高年资医师分别作出诊断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统计分析不同组别之间噪声值、评分及有效剂量间的差异。结果: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需求并取得最终诊断。A组有效剂量为(3.80±1.51)mSv,B组为(3.70±1.40)mSv,C组为(2.62±1.23)mSv,D组为(1.93±0.90)mSv,D组延迟期图像评分最低,为(3.75±0.44)分,图像噪声值最高,为(16.30±1.05)HU。A组平扫时图像评分最高,为(4.90±0.26)分,图像噪声值最低,为(9.47±0.88)HU。两两比较,对于图像质量评分:A组和B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0.05),其余各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值:A、B、C、D各组图像噪声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剂量: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70.05),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结合自适应迭代算法在肝血管瘤患者增强CT扫描中,能有效降低其辐射剂量。
【关键词】:自动管电流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腹部 低剂量 多期增强扫描
【学位授予单位】:桂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7;R730.44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10-11
- 前言11-13
- 1 材料与方法13-15
- 1.1 临床资料13
- 1.2 仪器与方法13-14
- 1.3 检测方法14
- 1.3.1 图像噪声值测定14
- 1.3.2 图像质量分析14
- 1.3.3 射线剂量测定14
- 1.4 统计学方法14-15
- 2 结果15-18
- 2.1 图像质量评分和图像噪声值15-17
- 2.2 不同时期ED比较17-18
- 3 讨论18-25
- 4 结论25-26
- 参考文献26-32
- 综述32-44
- 参考文献40-4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4-45
- 致谢45-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林娜;;29例肝血管瘤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检测结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7年06期
2 林钧华,于尔辛,宋明志,,易成,王龙富;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临床怀疑肝血管瘤患者的诊断价值[J];中国癌症杂志;1996年03期
3 郭绍纶,樊长姝;MRI对肝胆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0年01期
4 游建;王平;陈孝平;张必翔;;肝细胞癌、肝硬化、慢性肝炎、肝血管瘤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_(165)定量表达的对比[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年09期
5 张炳彦;周明非;;肝叶切除术中的若干问题[J];云南医药;1981年02期
6 张云平,何淑杰,姜莉,张学文,张英男;SPECT肝脏模拟切除术后残留肝的功能价值[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亮;肝血管瘤患者瘤体剥除与介入栓塞术后生存质量评价[D];石河子大学;2016年
2 李啸天;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扫描在肝血管瘤患者多期增强检查中的应用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760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760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