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医用诊断X射线的特性、测量与防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07:18

  本文关键词:医用诊断X射线的特性、测量与防护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X射线 能量 散射 监测 防护


【摘要】:目的:X射线在医学中应用广泛,如放射治疗、放射诊断、核医学和介入放射等领域。医用诊断X射线相比一般X射线,在其质与量、能量表达、剂量测量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性。在医学诊断应用中,患者接收X射线照射检查时,应避免受到过量直接照射,并尽量减少医护工作人员受到的次级辐射。本研究旨在为诊断X射线的测量与防护提供理论与数据基础。方法:分析医用诊断X射线的能量表达、计算其在物质中衰减后的能谱变化情况,理论研究并实验测量电离室型剂量仪的响应时间对诊断X射线测量结果的影响和修正方法,计算并测量几种常用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结果:1、分析了医用诊断X射线的特性,解析了其能量表达方式。从X射线的产生得出X射线的能量分布具有连续性;分析其质与量涉及的各特征量,包括管电压、PPV等,得出X射线的能量有多种表达方式,根据具体需求和研究条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描述,常用的包括半值层、等效能量和平均能量等。其中,能谱和平均能量是准确表达X射线能量的方式。X射线能谱的测量需专门的仪器,要求较高,可利用计算机模拟计算描绘X射线的能谱,对射线能量分布、能谱变化等情况进行表达。医学应用的日常监测和防护中,表征X射线的量主要为能量和剂量率。2、根据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分别计算了不同厚度铝板及铁板衰减后射线的能量变化及能谱,并计算了90度散射角方向散射线的能谱及能量,计算并实验测量不同物质对X射线的不同衰减效率。医用诊断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主要有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会衰减X射线的强度。透射物体后,单能光子能量和强度变低;一般连续X射线强度变低,平均能量变高,能谱变窄。光电吸收效应是物质衰减射线的主要形式,并伴随发生荧光效应和俄歇效应。X射线与物质发生散射主要包括相干散射与非相干散射。非相干散射即康普顿散射,可根据康普顿散射公式及散射比等计算散射线的能量及强度,其强度和能量均小于原发X射线。物质对X射线的衰减能力各有不同,这与物质的密度、厚度、形状等有关,理论计算物质对X射线的衰减能力,并实验测量相关数据,验证理论计算结果。3、分析并实验测量了剂量仪的响应时间对诊断X射线测量结果的影响和修正,研究了剂量仪的能量响应、方向响应、灵敏度等性能参数。不同的剂量仪响应时间、能量响应等参数是不同的,同一仪器的不同量程,其响应时间也不相同。诊断X射线剂量测量时,应根据要求选取合理的测量仪器,必要时需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根据剂量率仪表电路的读数响应过程,将其等效简化为RC电路充电过程,可理论计算已知率表的响应时间常数及时间分辨修正系数,通过实验测量,验证修正结果,得出准确的响应时间,在防护评价中可用于修正测量结果。医用诊断X射线多为中能和低能射线,分析了医用诊断X射线对率表能量响应的要求,并计算和实验研究了不同仪器的能量响应对X射线测量结果的影响。4、计算并测量了距离、铅衣、铅屏、墙壁(混凝土)等对医用诊断X射线的防护效果,提出了对X射线的防护建议。医用诊断X射线在机房中,经过空气、床体、患者、墙壁和屏蔽等的吸收和散射,不同物质对X射线的阻挡效果不同。无屏蔽措施时,理想条件下X射线在真空其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现实测量结果表明医用诊断X射线在空气中距离越远,剂量率越低;计算和实测结果都表明铅作为诊断X射线的防护材料,可屏蔽大部分的X射线。根据实验结果,提出防护建议:重要部位着铅衣屏蔽,再综合利用墙壁、距离等多种屏蔽措施可以较好达到对医用诊断X射线的防护效果。结论:能谱和平均能量可较为准确的表达医用诊断X射线的能量,在不严格进行能谱要求时,也可用半值层、等效能量描述X射线;剂量率仪表的响应时间对医用X射线拍片时的剂量率测量影响很大,实测值与真实值可能相差数倍或数十倍,需对实测值进行曝光时间的修正,并得到了部分仪器的准确响应时间。医用诊断X射线在测量时,所选仪器的能量响应是十分重要的指标,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应根据测量目标选取能量响应合适的仪器进行测量;医用诊断X射线对剂量仪的其他性能参数也具有较高的要求;X射线与物质作用前后的原始射线、散射线、透射线具有一定的关系,分析了三种射线能谱的变化情况,并计算和测量了透射线、散射线强度的变化,由此可得出物质对X射线的衰减规律,根据不同材料衰减能力的不同,可选取合适的屏蔽材料;医用诊断X射线的防护中,铅是最重要的屏蔽材料,辅以距离、墙壁等条件,可较好的防护X射线的有害照射;不同的防护用具单独使用与综合使用防护效果不同,综合使用多种防护措施与工具能够更好的防护X射线的照射。本论文的工作在医学中X射线的测量与防护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X射线 能量 散射 监测 防护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814;O434.1
【目录】:
  • 缩略词表6-7
  • 摘要7-9
  • Abstract9-13
  • 前言13-15
  • 第一章 医用诊断X射线简介15-23
  • 1.1 X射线的产生15-17
  • 1.2 X射线能量分布及能量表达17-20
  • 1.2.1 能量分布17-18
  • 1.2.2 特征描述及能量表达18-20
  • 1.3 医用诊断X射线特征及能谱20-21
  • 1.4 小结21-23
  • 第二章 诊断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3-31
  • 2.1 综述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23
  • 2.2 光电效应23-25
  • 2.3 康普顿散射25-26
  • 2.4 散射线的计算研究26-28
  • 2.4.1 散射线能量计算26-27
  • 2.4.2 散射线强度27-28
  • 2.5 散射线实验测量28-29
  • 2.6 小结29-31
  • 第三章 诊断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计算研究31-41
  • 3.1 单能光子束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31-32
  • 3.2 连续X射线衰减规律32-33
  • 3.3 诊断X射线衰减规律计算33-38
  • 3.3.1 衰减系数的计算33-34
  • 3.3.2 衰减物质厚度对衰减效率的影响34-36
  • 3.3.3 不同衰减物质对衰减效率的影响36-37
  • 3.3.4 光子能量对衰减效率的影响37-38
  • 3.4 透射率实验测量38-40
  • 3.5 小结40-41
  • 第四章 医用诊断X射线测量要求41-59
  • 4.1 辐射探测器简介41-44
  • 4.1.1 辐射探测器原理41
  • 4.1.2 气体探测器41-43
  • 4.1.3 闪烁探测器43
  • 4.1.4 半导体探测器43-44
  • 4.2 辐射测量仪表的响应时间44-48
  • 4.2.1 探测器响应时间44
  • 4.2.2 电子电路响应时间44-47
  • 4.2.3 剂量仪响应时间47-48
  • 4.3 响应时间研究48-53
  • 4.3.1 研究背景48-49
  • 4.3.2 响应时间常数计算49-50
  • 4.3.3 响应时间实验测量50-53
  • 4.4 能量响应研究53-56
  • 4.5 其他测量要求56-57
  • 4.6 小结57-59
  • 第五章 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研究59-71
  • 5.1 有害X射线分析59-60
  • 5.2 防护效果理论计算60-64
  • 5.3 实验测量64-69
  • 5.3.1 距离防护效果的贡献64-66
  • 5.3.2 不同防护工具的防护效果66-67
  • 5.3.3 机房防护测量67-69
  • 5.4 小结69-71
  • 总结71-73
  • 参考文献73-77
  • 附录77-79
  • 论著79-83
  • 致谢83-85
  • 个人简历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福民;CT机的发明[J];知识就是力量;1999年06期

2 张国军;;浅谈检定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的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9期

3 单旭;张富涛;;X射线诊断设备简介[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年03期

4 杨强;葛良全;谷懿;花永涛;罗耀耀;;微型X射线管靶材厚度理论计算与出射光谱模拟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04期

5 谷懿;杨强;赖万昌;葛良全;;一体化X射线管激发荧光分析仪的研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0年05期

6 王奇志;郑万平;沙京田;卓琳;刘东;;X射线管特性与成像系统技术指标分析[J];警察技术;2013年01期

7 杨波;;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检定工作中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风;2011年24期

8 谷懿;熊盛青;葛良全;范正国;张庆贤;朱振亚;;微型X射线管出射谱特征研究及Be窗厚度确定[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4年01期

9 王梅生;林迪万;;“VEM”X射线结构分析仪的改装[J];物理实验;1981年01期

10 高峰;李志;;X射线管辐射剂量分布的理论分析与实验测量[J];物理实验;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庆俊;;X射线管损坏的原因分析[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一次医学影像设备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翟春保;李自鑫;陈者德;;真空技术在波纹陶瓷X射线管中的应用研究[A];华东三省一市第三届真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3 李野;吴奎;姜德龙;王国政;端木庆铎;富丽晨;田景;;低强度X射线影像诊断系统展望[A];2002年中国光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雷威;丁沭沂;张晓兵;王保平;;基于碳纳米管冷阴极的全封装X射线管[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5 吕文峰;李育林;;开放式X射线管在SMT应用的重要性——X射线3DCT技术的应用[A];2014中国高端SMT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6 鲜飞;;PCB组装领域中的X-ray检测技术[A];2011中国电子制造与封装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VIVIAN;X射线 人类手中的双刃剑[N];电脑报;2013年

2 ;如何检验医用X射线管[N];医药经济报;2005年

3 邵燕琼;杭万公司:奉献中拓市场创新中谋发展[N];中国工业报;2010年

4 张开逊;回望人类发明之路[N];大众科技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程耀瑜;工业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技术研究及高性能数字成像系统研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2 李野;便携式低强度X射线实时成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华;X射线管用高压电源设计及H_∞切换控制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杜继星;医用诊断X射线的特性、测量与防护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3 王稹;MCNP5对移动式工业X、γ探伤设备的辐射环境模拟影响分析[D];新疆大学;2016年

4 吴昊;X射线管振动信号采集系统与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5 祖贺飞;X射线管振动信号特征提取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6 卢昭金;X射线数字图像降质因素分析[D];中北大学;2006年

7 陈雪亮;一种软X射线荧光探测方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8 刘海宽;医用X射线诊断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装置的进一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9 邵欣;透射阳极X射线管靶结构设计的第一原理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10 赵立军;基于嵌入式的X光成像关键技术与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64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764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1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