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张量无损卡尔曼滤波纤维束示踪技术重建弓形束的初步研究
本文关键词:双张量无损卡尔曼滤波纤维束示踪技术重建弓形束的初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弓形束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胶质瘤 神经外科手术
【摘要】:研究背景 弓形束是重要的语言功能纤维束,弓形束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在语言区相关肿瘤的术前计划和术中导航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常规的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技术在瘤周水肿区的弓形束重建及弓形束的分支纤维显像方面具有局限性。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一种名为双张量无损卡尔曼滤波纤维束示踪技术的新技术重建大脑恶性肿瘤瘤周水肿区的弓形束的技术可行性,并初步评价该技术在低级别胶质瘤手术术前预测语言优势半球侧别的技术可行性。方法 第一部分回顾性搜集了16例累及左侧大脑半球语言区的恶性肿瘤病例,且这些病例均伴有明显的瘤周水肿并接受过20个方向的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然后应用传统的单张量线性纤维束示踪技术和新的双张量无损卡尔曼滤波纤维束示踪技术重建瘤周水肿区的弓形束,进而观察两种技术重建的弓形束的形态和体积差异,并应用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弓形束体积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回顾性搜集了11例接受过Wada试验测试并已明确语言优势半球侧别的低级别胶质瘤病例,应用双张量无损卡尔曼滤波纤维束示踪技术重建11例患者的双侧弓形束,通过计算弓形束体积的侧化指数来判断语言优势半球侧别,观察其与判断的语言优势半球侧别的“金标准"Wada试验的符合度。在重建过程中,操作者对Wada试验的结果实施盲法。结果 第一部分7例患者的左侧弓形束应用单张量线性纤维束示踪技术无法完整重建,3例患者应用双张量无损卡尔曼滤波纤维束示踪技术无法完整重建,其中2例可以完成大部分重建,另外1例则完全不能重建。应用双张量无损卡尔曼滤波纤维束过踪技术重建的左侧弓形束比单张量线性纤维束示踪技术的体积更大(t=7.269,p0.001),分支纤维显像得更完整。第二部分双张量无损卡尔曼滤波纤维束示踪技术预测的语言优势半球侧别的结果与Wada试验结果完全一致,语言优势半球的结果均为9例在左侧,2例在右侧。结论 与传统的单张量线性纤维束示踪技术相比,双张量无损卡尔曼滤波纤维束示踪这一新技术可以在大脑恶性肿瘤的瘤周水肿区重建出可能更加完整的弓形束。该技术重建并对比双侧弓形束的体积在术前预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语言优势半球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由于两部分的研究病例数均较少,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证实该技术在上述两个方面的可靠性。
【关键词】:弓形束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胶质瘤 神经外科手术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9.41;R445.2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前言9-11
- 第一部分 双张量无损卡尔曼滤波纤维束示踪技术重建瘤周水肿区弓形束的可行性研究11-32
- 一、引言11-13
- 二、资料与方法13-18
- 三、结果18-29
- 四、讨论29-31
- 五、小结31-32
- 第二部分 双张量无损卡尔曼滤波纤维束示踪技术重建双侧弓形束在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术前判断语言优势半球的可行性研究32-51
- 一、引言32-33
- 二、资料与方法33-39
- 三、结果39-46
- 四、讨论46-50
- 五、小结50-51
-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7
- 综述 弓形束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研究进展57-65
- 参考文献60-65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65-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66-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林;杨柳;杨昌棋;赵仕志;唐亮;韩雪松;;四象限分区法用于前交叉韧带多纤维束动态受力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07年04期
2 何维为;人脑纤维束剥离标本制作方法的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79年04期
3 伊慧明;江山;张敬;;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2期
4 胡元平;肝内纤维束的超声诊断[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4年S1期
5 范宏;邹翎;王凯;李柏林;高业文;;基于黎曼流形反距离插值的纤维追踪技术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年05期
6 王葳;常时新;陆建平;郝楠馨;赵澄;秦文;杜育杉;王轶彬;宗根林;曹开明;;3.0 T MR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在显示正常脊髓及诊断脊髓压迫症中的作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年02期
7 孟步亮,庞爱兰,李明;脑干表面纤维束的观察[J];解剖学杂志;2005年04期
8 苏少波;张建宁;;纤维束示踪成像导航技术的应用[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7年01期
9 赖昀;孙兵;丁肇华;王加俊;;改进型遗传算法在脑白质纤维追踪成像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年10期
10 陈觉锬;张泰生;;碳纤维束在远隔肌替代术中的应用(附116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梅萌;黄晓佳;袁东星;;纤维束固相微萃取新技术及其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0分会:环境与健康[C];2014年
2 赵春阳;;探索健康成人视放射纤维束的分布及变化[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万友;郗丽娟;郭新茹;陈代梅;李霞;;纤维束滤料过滤水头损失特性研究[A];中国精细化工协会第一届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田龙;李杰;潘志娟;;多喷静电纺高定向纳米纤维束的连续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1分会:静电纺丝技术与纳米纤维[C];2014年
5 周元鑫;江大志;夏源明;;T300和M40J纤维束静、动态拉伸性能的试验研究[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蒋云;周光明;王新峰;;三维机织复合材料中纤维束真实轨迹的研究[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7 朱世柱;丁晓勇;薛敬玲;孟扬;王纪;;Ⅰ型胶原在牙组织内的分布及其意义[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丁冬;愿祖国处处山青水绿[N];中国环境报;2011年
2 张光北;新型紧密纺技术[N];中国纺织报;2003年
3 ;纳凯夫(NACF)纤维[N];中国建材报;2004年
4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郭伽;烫发染发有学问[N];健康报;2012年
5 廖定文;引人注目的密实环锭纺技术[N];中国纺织报;2003年
6 秦员俊;用EliTe紧密纺技术 改造国产FA506或FA507细纱机[N];中国纺织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耿杰峰;双张量无损卡尔曼滤波纤维束示踪技术重建弓形束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2 金宏彬;纤维束冲击拉伸的数值模拟[D];东华大学;2005年
3 蔺焘;棉秆纤维束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4 郭林;国人ACL起止点解剖与多纤维束动态生物力学相关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5 王德英;纤维束滤床深层过滤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6 孙琅,
本文编号:871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871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