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软组织血管瘤的CT与MRI诊断
本文关键词:周围软组织血管瘤的CT与MRI诊断
更多相关文章: 血管瘤 软组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分级
【摘要】:目的:探讨软组织血管瘤的CT、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研究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hemangioma,CH)与蔓状血管瘤(arteriovenoushemangioma,AVH)的影像学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异同(尤其与骨质改变之间的关系);分析软组织血管瘤影像学误诊原因。最终目的以期提高临床软组织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的软组织血管瘤138例,包括CH 82例,AVH 47 例,毛细血管瘤(capillary hemangioma,CPH)1 例,静脉型血管瘤(venous hemangioma,VH)1 例及混合型血管瘤(mixed variations hemangioma,MVH)7例。所有病例均行影像学检查,CT平扫59例,其中平扫加增强20例;MR平扫106例,其中平扫加增强85例;分别行CT、MR检查共27例。分析内容包括病灶部位,软组织肿块表现(密度/信号特征,有无钙化或静脉石、脂肪、出血及纤维分隔、中心黑点征、小结节葡萄征、血管流空等影像特征),骨质改变特征(骨质增生、变形、骨膜反应、骨质破坏及骨髓水肿)及强化方式(中央结节样强化、渐进性强化、轻度强化、血管强化征)。并对血管影征(血管流空和/或血管强化征)进行分析。采用SPSS 2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分析CH与AVH的影像学特征,以观察两组间的差异。对38例误诊病例的软组织血管瘤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血管瘤分布位置与误诊的关系,皮下、肌间及胸腹腔内血管瘤的主要病种与误诊的关系,主要误诊病种的显示率,检查方法与误诊的关系,CT与MRI影像特征与误诊的关系,各病理类型与误诊的关系等。结果:1、软组织血管瘤CT特征:59例,CT均表现为结节状、分叶状或团块状软组织肿块。其特殊征象包括:钙化及静脉石18例(30.1%);脂肪组织11例(18.6%),其中脂肪环征9例(15.3%);出血囊变5例(8.5%);邻近骨质改变12例(20.4%),包括骨质增生、变形6例,骨质破坏6例。20例增强病例中,中央结节样强化8例(40.0%)、不均匀明显强化及轻度强化各6例(30.0%)。2、软组织血管瘤MRI特征:106例,平扫表现为均匀信号3例,T1WI为均匀肌肉信号,T2WI为显著高信号,病灶均小于2cm。混杂不均信号103例,T1WI为混杂不均低、等或稍高信号,T2WI不均高信号。其特殊征象包括:.病灶内脂肪组织39例(36.8%),其中脂肪环征21例(19.8%),余18例脂肪组织散在分布于病灶内部,需加压脂T1WI检查方可作出判断。纤维分隔74例(69.8%);小结节葡萄征27例(25.4%);中心黑点征73例(68.9%);出血16例(15.1%),其中多房囊样蜂窝征9例(8.5%),以血肿为主要表现7例(6.6%),血管流空征23例(21.7%)。以上征象除血肿T1WI及T2WI均清晰显示外,均以压脂T2WI显示最为清晰。骨质改变14例(13.2%),包括骨皮质放射状增生、骨质受压变形各1例,骨皮质增生2例,骨髓水肿7例,骨质破坏2例,骨皮质破坏兼骨髓水肿1例。85例增强扫描后均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血管强化征21例(24.7%);中央结节状强化27例(31.8%);渐进性强化58例(68.2%),轻度强化27例(31.8%)。血管影征(血管流空和/或血管强化征)37例(34.9%),显示率高于单一血管流空或血管强化征。3、CH与AVH的影像学特征比较:①CT特征比较:骨质改变、中央结节样强化方式在CH与AVH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AVH骨质改变明显多于CH,CH仅见邻近骨质增生,AVH尚见骨质破坏。而钙化及静脉石、出血、脂肪组织及其他强化方式(明显、轻度强化)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RI特征比较:CH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AVH为略长或等T1、长T2信号;CH病灶边界清晰,AVH病灶边界模糊,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中血管流空、血管强化征、血管影征、出血及中央结节样强化方式在CH与AVH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管影征AVH明显多于CH,而中央结节样强化CH明显多于AVH;其他征象包括纤维分隔、中心黑点征、脂肪组织、小结节葡萄征、及渐进性、轻度强化方式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骨质改变显示率AVH(17.1%)明显高于CH(8.8%)。4、软组织血管瘤影像学误诊征象分析:①位于胸壁、纵膈、腹腔血管瘤误诊率为100%。②误诊为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超过50%,恶性及潜在恶性肿瘤约25%,良性病变及其他不到20%。③MRI平扫+增强检查误诊率最低,不超过20%%%;CT平扫误诊及未定性率很高,超过50%;余各种检查方式的误诊率大致相仿。④CT影像特征与肿瘤误诊的关系:钙化及静脉石、脂肪组织、骨质改变、出血囊变误诊率分别为11.2%、18.2%、66.7%、100%。增强病例误诊率为25%。⑤MRI影像特征与肿瘤误诊的关系:血管流空征、血管强化征、血管影征及小结节葡萄征误诊率低于20%。其他征象包括纤维分隔、中心黑点征、病灶内含脂肪组织误诊率为20-30%。出血囊变及骨质改变误诊率均超过55%。增强病例误诊率为23.5%。⑥AVH误诊率高于CH,而与AVH相仿。结论:1.软组织血管瘤具有明显影像学特征:CT重要特征为静脉石及脂肪环征;MRI重要特征为我们首次提出的小结节葡萄征、血管影征,以及脂肪环征等。2.CH与AVH的影像学不同在于:AVH骨质改变明显多于CH,且CH仅见骨质增生,AVH可见骨质破坏(国内外均未见报道);AVH更易出现血管影征,而CH更易出现中央结节状强化。3.提出了软组织血管瘤累及骨质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国内外鲜有报道)。4.软组织血管瘤分布位置、病理类型与误诊之间有一定关系,深部血管瘤较易误诊;AVH较CH易误诊。其主要误诊为其他良性肿瘤与肿瘤样病变(50%以上),其次为恶性肿瘤及潜在恶性肿瘤(约25%)。误诊主要原因为病灶巨大或小病灶信号均匀、大片出血、纤维灶或脂肪、继发性骨质改变。5.完善影像学检查是软组织准确诊断的关键,推荐采用MR平扫加增强扫描,辅以部分CT平扫,绝大多数软组织血管瘤可得到正确诊断。
【关键词】:血管瘤 软组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分级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2.2;R730.44;R445.2
【目录】:
- 致谢4-5
- 中文摘要5-9
- 英文摘要9-14
- 缩略词表14-17
- 1 引言17-19
- 2 材料与方法19-22
- 2.1 一般资料19-20
- 2.2 仪器与检查方法20
- 2.3 图像分析与观察内容20-21
- 2.4 统计学分析21-22
- 3 结果22-39
- 3.1 软组织血管瘤影像学特征22-29
- 3.2 CH与AVH影像学表现对照分析29-33
- 3.3 软组织血管瘤影像学误诊征象分析33-39
- 4 讨论39-46
- 4.1 血管瘤的CT诊断价值39
- 4.2 血管瘤的MRIL诊断价值39-41
- 4.3 血管瘤骨质改变对诊断的影响41-42
- 4.4 CH与AVH影像学鉴别42-43
- 4.5 软组织血管瘤误诊原因分析43-44
- 4.6 优化检查方法44-45
- 4.7 不足45-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1
- 综述51-73
- 参考文献65-73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彤,赵怡芳,张文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增殖性血管瘤[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5年02期
2 邱乾德;相世峰;余捷;林达;;软组织混合型血管瘤一例[J];放射学实践;2009年06期
3 卢彬;陆洪光;;婴儿血管瘤研究现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08期
4 黄永火,,戚警吾;血管瘤病的X线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4年04期
5 吴海栋;;血管瘤,治还是不治[J];时尚育儿;2007年01期
6 陈祖亮;血管瘤病因研究获得新突破[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1年24期
7 张旗涛,蒋志涛,王立春,郭劲柏,张淑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小儿增生性血管瘤和邻近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2年06期
8 潘引鹏,张伟;血管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2年Z1期
9 张连仲,董长宪,吴刚,赵冰,李桂枝;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软组织血管瘤的诊断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03年03期
10 袁阿彩,吕国兴;周围浅表血管瘤的彩超特征性改变[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亚春;;一例耳廓血管瘤破裂的护理体会[A];全国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卢彬;陆洪光;;婴儿血管瘤研究现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李克雷;秦中平;刘学键;胡秀启;;血管瘤并发鳞癌3例报告[A];2002全国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丁冠群;;血管瘤的非手术治疗:5689例分析[A];2007'全国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陆威;钱奕红;潘卫利;;溃疡残毁性血管瘤病1例[A];2011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贺多敏;黄玲;刘英;;颌面外科血管瘤少数民族患儿口服普萘洛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干预[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陈达;林晓曦;李伟;;血管瘤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和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A];2004'全国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董平;王国芬;安宁;田磊;;肛门直肠血管瘤诊治的研讨——附15例临床报告[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陈颖萍;施萍;;婴儿巨大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一例[A];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陆英群;朱红霞;;一例颈部巨大血管瘤病人的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崔芳;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峰”远航正当时[N];健康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松;血管瘤及其动物模型的生物学特性和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褚亚栋;心脏血管瘤:病例汇报及文献综述[D];浙江大学;2013年
3 代炜;同源异型盒基因与血管瘤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陈伟;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浅表血管瘤临床与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5 唐耘熳;人血管瘤裸小鼠移植模型中内皮细胞形态学动态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张凌;血管瘤干细胞联合雌激素构建血管瘤裸鼠模型及其机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赵忠芳;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及临床应用[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8 郭伶俐;腺病毒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血管瘤动物模型建立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9 伍尚敏;YH-16、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对血管瘤内皮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年
10 魏艇;血管生成素-1、血管生成素-2及Tie2受体在人体血管瘤裸小鼠移植模型中的表达[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光;宝石能谱CT在鉴别肝脏血管瘤与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福鹏;中国大陆近20年脾脏血管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诊治经验[D];青岛大学;2015年
3 李琳琳;唇部婴儿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的队列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4 滕鹏;心脏及心包血管瘤:病例汇报及200例临床病例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徐建霞;周围软组织血管瘤的CT与MRI诊断[D];浙江大学;2016年
6 齐东东;2104例血管瘤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7 张泽华;用Calreticulin-Like蛋白治疗血管瘤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8 颜光堂;血管瘤患儿家长的民主理状况分析[D];泸州医学院;2009年
9 王勇;人体血管瘤动物模型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凋亡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孙强;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培养及其生化、细胞学特性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76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876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