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管壁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管壁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型糖尿病 缺血性脑卒中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颅内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技术(含3D T1-VISTA)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管壁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初步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5例患者的高清磁共振影像资料,排除图像质量不佳以及扫描层面倾斜无法进行数据测量的病例,共计46例患者的图像纳入最终分析。将病人分为T2DM组(17例)、非T2DM组(29例),分别测量右侧大脑中动脉(MCA)、左侧MCA、基底动脉(BA)的管壁情况。结果 HR-MRI可以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管壁情况。MCA斑块以下壁居多;BA斑块以左侧壁最多见,其次为腹侧壁。3D T1-VISTA可明确显示小斑块存在。T2DM组和非T2DM组比较,右侧MCA的管腔面积(LA)(P=0.003)、管壁面积/管腔面积(WA/LA)比值(P=0.018)及左侧MCA的WA/LA比值(P=0.015)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R-MRI技术可以清楚显示T2DM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管壁细节,能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管壁增厚,鉴别脑梗死责任血管的斑块或血栓,可早期发现颅内血管病变。
【作者单位】: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型糖尿病 缺血性脑卒中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颅内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4A126) 衡阳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应用基础研究计划(2015KJ40)
【分类号】:R445.2;R587.1;R743.3
【正文快照】: wall thickening caused by atherosclerosis,and identify the plaque or thrombosis of responsible vessel in cerebral infarction.HR-MRI can early detect the intracranial vascular lesions.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唐焱;周宏;罗光华;周佳;蒋迪;谢佩含;游咏;刘红雨;刘进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AS斑块超声、CT血管造影及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年04期
2 吴靖雯;王显龙;黄凡衡;黄钟情;张婧;温志波;;大脑中动脉狭窄的3D-VISTA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年01期
3 李梅芳;胡培铅;王双青;曲华丽;陈斌;许娟;李彩霞;文戈;;3.0 T HRMRI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显像优势的初步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年04期
4 李明利;徐蔚海;冯逢;金征宇;;磁共振颅内动脉斑块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5 高佩虹;赵斌;王光彬;;颅内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谢佩含;刘进才;周宏;杨娟;卿伟鹏;易善清;游咏;;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管壁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年09期
2 许玉园;徐蔚海;;高分辨磁共振神经病学应用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6年08期
3 许玉园;徐蔚海;;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6年04期
4 吴靖雯;王显龙;黄凡衡;黄钟情;张婧;温志波;;大脑中动脉狭窄的3D-VISTA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年01期
5 李梅芳;胡培铅;王双青;曲华丽;陈斌;许娟;李彩霞;文戈;;3.0 T HRMRI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显像优势的初步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年04期
6 卢又燃;彭亚;;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查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11期
7 张健;杨学智;司银楚;朱庆文;李海燕;王惠峰;王轩;张治国;沙洪;牛欣;;动态识别的脉诊信息采集与分析装置应用研究(英文)[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05期
8 张健;杨学智;朱庆文;李海燕;王轩;张治国;沙洪;牛欣;;两种可视化脉动信息获取与识别方法的比较研究(英文)[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玉静;;高血脂患者颈动脉斑块类型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年15期
2 滕兆娥;程丹富;申家祥;刘清华;;46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J];山东医药;2014年10期
3 刘丹青;蔡剑鸣;马林;蔡幼铨;曹向宇;王庆军;韩旭;;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与脑梗死灶相关性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3年04期
4 周丽丹;刘恒方;徐红卫;刘洋;苏滑;吴世陶;;磁共振黑血技术及MSCTA对颈动脉斑块特征的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02期
5 赵晓丽;白雪;李义学;林占峰;王晓岩;;颅内动脉狭窄的影像诊断技术应用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年01期
6 印淑均;王敏;邹文娟;;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A诊断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2年12期
7 李明利;徐蔚海;冯逢;金征宇;;磁共振颅内动脉斑块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高佩虹;赵斌;王光彬;;颅内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2年04期
9 周宏;曾自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的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秦鼎;焦红云;陈俊红;衣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动脉狭窄的脑血管造影研究[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绍则,陆健,卢永彪;缺血性脑卒中302例分析[J];现代康复;2000年13期
2 宋彩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1年03期
3 王玉玲;老年人饮食、生活习惯与缺血性脑卒中[J];医学综述;2001年04期
4 谭清华,赵忠新,邵福源,李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和激活诱导分子的表达[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年01期
5 王凤芹,刘翠梅;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个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2年07期
6 王德仙;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指导[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3期
7 罗春华,李国静,赵武,陈华蓉;1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和血糖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2003年04期
8 陈义禄;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35例诊治体会[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3年04期
9 陈小转,陈志祥;30例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液流变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年03期
10 郭罗勇,钟红跃;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蓉;许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规律临床研究及对策[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肖艳;张晓莺;何瑛;李燕云;徐隽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孟昭义;李琳;张国斌;;缺血性脑卒中病理[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申素玲;;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再复发的影响[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沈介明;熊立凡;;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活化蛋白C抵抗现象[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袁荣峰;谢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李泽军;褚泰伟;刘新起;王祥云;;缺血性脑卒中示踪剂的设计、合成、与药理学研究[A];第七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张子莲;;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再复发的影响[A];全国第11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白亮;;基层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和康复中存在的问题[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石娟;孔德磊;马跃文;王玮;;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新;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丁香;缺血性脑卒中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益[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 葛宗渔 整理;远离缺血性脑卒中要把“坏胆固醇”控制好[N];光明日报;2014年
4 卫讯;未来三年我国将完成100万人脑卒中筛查[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杨声瑞 赵强;缺血性脑卒中病因有新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附二医脑科康复中心 王小同;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N];温州日报;2005年
7 杨声瑞;赵强;预警脑卒中发生研究有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王文郁;缺血性脑卒中要对症治疗[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9 付东红;血压血脂异常是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蓝天;脑卒中不等于脑出血[N];民族医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平;缺血性脑卒中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童叶青;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炎症因子及候选基因多态性与环境暴露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毛蕾蕾;调节性T细胞输注移植对缺血性脑卒中tPA溶栓后出血转换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14年
4 彭洁;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及预后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张振昶;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易感基因及蛋白质组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韩新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athepsin S/Cystatin C水平与动脉斑块性质及短期预后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7 张顺;磁共振非高斯分布扩散峰度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8 黄明;CXCL12/CXCR4拮抗剂AMD3100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柏盈盈;内皮祖细胞和p38 MAPK抑制剂联合治疗糖尿病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影像学评价[D];东南大学;2015年
10 金鑫;胆碱对缺血性脑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药理学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2 余德标;“扶正补土”针灸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平衡功能的影响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黄冰;基于干细胞的新型靶向复合生物基因载体的构建与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郭泽铭;血清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的关系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5 马亚新;Lokomat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6 廖少钦;电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恢复的DTI评价[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刘丽娟;多模式MRI指导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8 支晓东;支架预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长期随访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9 陈丽霞;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关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范玉佳;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启动子区SNP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研究及初步功能鉴定[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95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895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