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活性子宫内膜和结合带评估宫腔粘连严重程度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01:16

  本文关键词:活性子宫内膜和结合带评估宫腔粘连严重程度的初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宫腔粘连 子宫活性内膜 子宫结合带 分类 预后


【摘要】:目的:1、初步探索宫腔活性子宫内腹面积与宫腔粘连预后的关系。2、初步探索子宫结合带损伤程度与宫腔粘连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10月就诊于海军总医院妇科行超声引导下IUA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并符合纳入标准的IUAs160例,根据宫腔残存活性内膜面积占宫腔面积的比值将lUAs分为3组:A组(≥1/2)72例,B组(1/4-1/2)34例,C组(≤/4)54例。其中75例lUAs同时进行子宫核磁共振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根据MRI子宫结合带(uterine junctional zone,JZ)是否受损将lUAs分为JZ正常组37例、JZ损伤组38例。术后第一月月经干净后口诊复查宫腔镜,2016年2月电话随访所有lUAs月经情况及妊娠情况,比较各组之间IUA严重程度、宫腔再粘连率、月经改善率及妊娠结局(包括妊娠率、活产率及妊娠N失率牟)之间的差异。结果:(1)活性子宫内膜面积评估IUA严重程度及预后1患者一般情况比较:A、B、C组IUA患者人数分别72,34和54例,三组间患者平均年龄、随访时间、既往妊娠相关刮宫次数及复发性流产史的IUA患者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0.241、0.757、0.065)。三组不孕史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3.6%、26.5%、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术后给予各种辅助治疗预防宫腔再粘连的治疗方案,包括宫内放置避孕装置IUD,宫内放置Foley尿管、COOK水囊,激素治疗和其他治疗;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1,0.359,0.945,0.4,0.743),术后接受IVF-ET助孕的患者所占比例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素义(P=0.076)。2 IUA严重程度比较:按照欧洲腔镜协会宫腔粘连(ESGE)分级,A组轻、中、重度IUA分别为27,41,4例,B组分别为5,22,7例,C组分别为3,7,44例,三组重度IUA所占比例分别为5.6%、20.6%、8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3预后比较:三组患者TCRA术后宫腔再粘连率分别为28.2%、66.7%和78.9%,妊娠率分别为69.7%,51.6%和2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015)。术后月经改善率分别为75%、70.6%和59.3%,抱婴率分别为65.4%,50.0%和42.9%,妊娠丢失率分别为17.3%,31.3%和2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3、0.234、0.403)。(2)、子宫结合带损伤程度评估IUA严重程度及预后1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患者平均年龄、随访时间、既往妊娠相关刮宫次数,不孕史、复发性流产史的IUA患者所占比例,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83、0.179、0.207、0.571、0.713)。2 IUA严重程度比较:JZ正常组轻、中、重度IUAs分别为8、23、6人,JZ损伤组分别为5、11、22人,两组重度IUAs所占比例分别为16.2%和5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3预后比较:两组TCRA后宫腔再粘连率分别52.2%和71.4%,月经改善率分别为70.3%和6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0.514)。JZ正常组及损伤组妊娠人数别为19人和11人,各有1人妊娠2次,妊娠率分别为51.4%和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抱婴率分别为45%和33.3%,妊娠丢失率分别为30%和4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13、0.703)。损伤组中8人JZ完全不清,JZ不可辨认,宫腔镜下为V级IUA,术后无1人怀孕。结论:1、IUA严重程度与子宫活性内膜面积密切相关,活性内膜面积减少,IUA严重程度越重,术后妊娠结局变差。2、IUA合并子宫结合带损伤,其粘连程度可能越重,TCRA术后妊娠率及抱婴率下降,孕期妊娠丢失率增加。JZ完全损伤的IUA,妊娠结局极差。3、子宫活性内膜面积与子宫结合带损伤程度可以作为新的评价指标辅助评估IUA严重程度及术后妊娠结局。
【关键词】:宫腔粘连 子宫活性内膜 子宫结合带 分类 预后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11.74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汇对照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3
  • 研究背景13
  • 材料和方法13-20
  • 结果20-24
  • 讨论24-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6
  • 文献综述36-52
  • 参考文献43-5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52-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亚萍;宋静慧;;子宫结合带的生理功能与妇产科疾病[J];旅行医学科学;2010年02期

2 公茂梅;;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结合带的超微结构变化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年15期

3 刘竞艳;万业达;;子宫结合带正常MRI表现的组织学基础[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8年04期

4 萨日娜;宋静惠;李国慧;;子宫结合带的调节因素与相关疾病[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庆高;刘鸿飞;胡敬仁;毛国政;蒋光武;陈国荣;;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中段地质结构及形成演化新探[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曹圣华;罗小川;唐峰林;陈鲁根;;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侧弧—盆系时空结构与地史演化[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潘桂棠;王立全;耿全如;尹福光;;20年后再论班公湖-怒江结合带[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卢书炜;任建德;杜凤军;刘品德;裴中朝;;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尼玛段闭合时间探讨[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秦元喜;董志远;张福振;;额尔齐斯—玛因鄂博断裂带——新疆一个重要的构造结合带[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49)[C];1991年

6 郝天珧;刘建华;王谦身;Suh Mancheol;戴明刚;阎晓蔚;;对下扬子与华南边界结合带东延问题的地球物理探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油气资源)[C];2003年

7 戴宗明;胡世华;于远山;彭波;罗森林;王康明;;甘孜-理塘结合带区调新进展[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李兴振;潘桂棠;罗建宁;;论三江地区冈瓦纳和劳亚大陆的分界[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20)——“三江”论文专辑[C];1990年

9 贺日政;高锐;侯贺晟;酆少英;熊小松;;横过塔里木盆地与西南天山南缘结合带深反射地震剖面[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10 贺菊瑞;王爱国;芮行健;李春海;;钦—杭结合带东段成矿作用初探[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金凯;南天山—塔里木盆地结合带深地震反射剖面精细处理与叠前成像[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绍敏;活性子宫内膜和结合带评估宫腔粘连严重程度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2 徐磊;钦—杭结合带(东段)多期次构造变形与成矿作用关系[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397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0397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5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