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优化位点及多重PCR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17-10-20 00:20
本文关键词:STR优化位点及多重PCR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染色体非整倍体 产前诊断 短串联重复序列 杂合度 多重PCR技术
【摘要】:目的:1.选择并验证适用于汉族人群特点的13、18、21、X、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 STR)位点;2.对所选择位点的扩增条件进行优化,使其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F-PCR),并在一个反应体系内完成检测;3.应用于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快速产前诊断,并对其检测有效性进行临床验证方法:1.通过文献检索方式确认符合汉族人群特点的13、18、21、X、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2.通过48个正常汉族人样本的多态性分析,评估位于13、18、21、X、Y染色体上STR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挑选遗传多态性高的STR位点,并优化成一个检测体系;3.通过136例临床样本评价该检测体系对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的效率,并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对,评价所建立检测方法的有效性。结果:1.通过杂合度测试优选出14个STR位点,分别为:D13S258(0.88)、D13S305(0.90)、D13S634(0.92)、D13S742(0.83)、D18S535(0.81)、D18S1002(0.69)、D18S386(0.75)、D18S391(0.77)、D21S1435(0.75)、D21S1412(0.94)、D21S1446(0.58)、D21S1414(0.85)、DXS7132(0.77)、DXY218(0.71),及性染色体定性定量特异性非STR位点AMXY、SRY、TAF9B等共17个位点;2.通过引物调整、扩增条件的优化,获得一个多重扩增体系完成所有位点的QF-PCR检测;3.将该体系应用于136例羊水、脐血、CVS样本,共检出38例染色体数目异常,其中17例21三体,4例13三体,12例18三体,1例47,XXX,2例45,XO,1例47,XXY,1例47,XYY,与核型分析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本文研究所获得的14个STR位点在汉族人群中呈现较高的遗传多态性,与3个性染色体定性定量位点共同构成一个多重QF-PCR检测体系,对13、18、21、X、Y染色体的非整倍体检出率100%,显示本研究所建立的QF-PCR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经济、高效地应用于汉族人群常见非整倍体的快速产前诊断。
【关键词】:染色体非整倍体 产前诊断 短串联重复序列 杂合度 多重PCR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14.5;R440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中英文对照9-12
- 前言12-15
- 第一部分 汉族人群第 13、18、21号及性染色体STR位点的选择和确认15-35
- 1.1 材料与方法16-25
- 1.1.1 研究对象16
- 1.1.2 主要仪器16-17
- 1.1.3 主要试剂17
- 1.1.4 实验方法17-25
- 1.2 结果25-27
- 1.3 讨论27-34
- 1.3.1 STR位点的选择27-29
- 1.3.2 20个初筛获得的STR位点的遗传学特点29-33
- 1.3.3 初选位点与英国位点的比较33-34
- 1.4 结论34-35
- 第二部分 建立及优化多重QF-PCR体系35-47
- 2.1 材料与方法36-40
- 2.1.1 实验对象36
- 2.1.2 主要仪器36-37
- 2.1.3 主要试剂37
- 2.1.4 试验方法37-40
- 2.2 结果40-43
- 2.2.1 优化STR位点的确定40-41
- 2.2.2 确定性别基因的确定41-43
- 2.2.3 多重PCR检测体系的优化43
- 2.3 讨论43-46
- 2.3.1 PCR反应条件的选择和原则43-44
- 2.3.2 最终位点确定和一步法QF-PCR的解决方案44-46
- 2.4 结论46-47
- 第三部分 新建QF-PCR体系的验证及临床应用价值47-71
- 3.1 材料与方法48-55
- 3.1.1 研究对象48-49
- 3.1.2 主要仪器49-50
- 3.1.3 主要试剂50
- 3.1.4 试验方法50-55
- 3.2 结果55-67
- 3.2.1 验证结果55-63
- 3.2.2 12例18三体STR位点的分析63-64
- 3.2.3 100例样本结果64-65
- 3.2.4 不同产前指征的妊娠妇女和异常风险率的关系65-67
- 3.3 讨论67-70
- 3.3.1 QF-PCR与核型分析的比较67-68
- 3.3.2 新建QF-PCR体系的优势68-69
- 3.3.3 QF-PCR技术应用的临床意义69-70
- 3.3.4 展望70
- 3.4 结论70-71
- 结论71-72
- 参考文献72-79
- 致谢79-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江帆;丁渭;王霞;袁玉枝;屈艳霞;陈桂兰;卢航;陈华云;;多重定量荧光PCR快速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年15期
2 李莉;赵书民;张素华;李成涛;柳燕;林源;刘俊宏;;X染色体上16个STR基因座的分型检测和多态性分析[J];法医学杂志;2012年01期
3 童大跃;伍新尧;高飞;陈维红;高俊峰;徐剑锋;张云飞;;中国南方汉族人群D13S631等四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J];法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4 季修庆,邵振堂;染色体综合征的产前诊断分子技术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3年05期
5 赵振铭,褚嘉佑,郭仁;微卫星DNA及其在医学遗传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7年01期
6 许涓涓;杜娟;郑陈光;陈科;张海燕;甘腾华;蒙达华;杨泽;郑茜;;单管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用于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产前诊断[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年11期
,本文编号:1064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0641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