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冷刀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疗效研究
本文关键词: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冷刀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疗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宫颈环形电切术 冷刀宫颈锥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冷刀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患者120例,利用数字分组软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冷宫颈锥切术进行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手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发现对照组患者的痊愈人数、残留人数及术后1个月复发人数均略高于试验组患者,经过数据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手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高于试验组患者,经过数据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出现10例不良反应患者,试验组患者出现4例不良反应患者,经过数据分析,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比较可以看出,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患者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 建湖县中医院;
【关键词】: 宫颈环形电切术 冷刀宫颈锥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临床疗效
【分类号】:R737.33
【正文快照】: 1建湖县中医院江苏建湖224700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该病的发病机制大多与性生活过早、吸烟、性传播疾病、多个性伴侣、以及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等原因有关[1-2]。根据近几年的宫颈癌患病人数统计显示,宫颈癌的患病人数已在逐渐递减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早期及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可燕;宣仲英;边丹秀;陈瑜;;淑宁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26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7年08期
2 高冬梅;才华;;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分析[J];工企医刊;2008年04期
3 李涛;;宫颈上皮内瘤变防治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28期
4 邢大宏;;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的关系及高危因素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09年21期
5 贺锦曦;李爱禄;饶靖红;李纯孝;;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38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9年30期
6 倪少纯;;宫颈上皮内瘤变12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年12期
7 周桂芝;;宫颈环形电切除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50例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10期
8 ;环透热切除术有效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2年10期
9 常青,任玉香,龙玲,梁志清;8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12期
10 郑巧荣,崔金全,程艳;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胸苷酸磷酸化酶表达[J];医药论坛杂志;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瑞霞;杨丽;;38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戴志琴;吴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处理[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马建婷;邵华江;;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的关系[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俞梅;朱兰;郎景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研究[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赵丽芬;黄悦来;武晓敏;;宫颈环切术对21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价值[A];2005年浙江省妇产科学暨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林群;;宫颈上皮内瘤变56例病例分析[A];第二届西部地区(12省区)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陈凤娣;朱华;胡燕;;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的临床研究[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费何;;对比增强超声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初探[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9 吴玉宁;;宫颈上皮内瘤变30例临床病理分析[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10 张淑兰;;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进展[A];东北三省第四届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丽;人乳头瘤病毒整合状态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2 邹冬玲;microRN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3 陈煜\,
本文编号:1110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110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