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494调控蜕膜MSCs影响子痫前期发病的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MiR-494调控蜕膜MSCs影响子痫前期发病的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mir-494 子痫前期 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生成 VEGF
【摘要】:子痫前期(PE)是妊娠期特发性多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也是危害母儿健康的首要原因之一。胎盘血管生成不良是造成PE发病的重要因素。正常妊娠时,母胎界面促血管与抗血管生成因子之间的平衡状态保证了胎盘血管生成与发育过程。但是,PE患者的血管生成因子无论在母胎界面还是血循环中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已报道母胎界面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通过分泌多种因子调控血管生成,而母胎界面MSCs功能的改变可能造成母胎界面处血管生成失调,可能是PE发生的病理机制。然而,迄今关于母胎界面处影响MSCs调控血管生成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MicroRNAs(miRs)是一类调控转录后基因表达的短链、非编码RNAs,其影响细胞的增殖、周期、凋亡和功能,在多种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miRs在PE患者的胎盘、血清以及MSCs中的表达也发生了变化。一些研究报道miR-494-3p (miR-494)参与血管生成的调控;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PE来源的蜕膜MSCs (dMSCs)中miR-494高表达,推测PE患者母胎界面异常表达的miR-494可能调控dMSCs,进而影响胎盘的血管生成。本文探讨了miR-494对dMSCs细胞特性和功能的影响,以揭示PE患者母胎界面血管生成发生异常的机制。1、PE来源的dMSCs培养上清抑制HTR8/SVneo迁移和HUVEC血管生成,且该dMSCs中miR-494高表达首先,我们培养了正常妊娠孕妇和PE孕妇来源的dMSCs,通过镜下观察和运用流式技术检测,并未发现两者在细胞形态和表面标志上有明显差异;随后,我们又通过trans well迁移实验和Matrigel成血管实验,比较了正常妊娠孕妇和PE孕妇来源的dMSCs功能上的差异,发现PE患者来源的dMSCs的培养上清抑制了HTR8/SVneo细胞的迁移和HUVEC的血管生成。最后通过Q-PCR检测发现PE患者来源的dMSCs中miR-494高表达,而VEGF的表达下调。以上结果提示,PE患者的dMSCs中miR-494高表达,可能与该dMSCs对HTR8/SVneo迁移和HUVEC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受抑有关。2、高表达miR-494可抑制dMSCs对血管生成的调控潜能我们随后探讨了miR-494是否影响dMSCs对血管生成的调控潜能。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494 mimic和miR-494 mimic negative control片段转染至dMSCs中,用Q-PCR和ELISA方法检测了dMSCs中VEGF的表达情况,发现高表达miR-494的dMSCs中VEGF的表达下调: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进一步发现miR-494与VEGF之间具有直接靶向关系;通过trans well迁移实验和Matrigel成血管实验,发现高表达miR-494的dMSCs的培养上清可显著抑制HTR8/SVneo的迁移和HUVEC的血管生成;利用VEGF干扰技术的阳性对照发现,miR-494通过靶向VEGF而影响dMSCs对血管生成的调控潜能。3、高表达miR-494可抑制dMSCs的生长MiR-494不仅有调控血管生成的功能,而且也能调控细胞增殖和周期方面的作用。因此,我们进一步探讨了miR-494对dMSCs生长潜能的影响。首先,我们利用CCK-8试剂检测dMSCs细胞的活性,结果显示高表达miR-494后,dMSCs细胞活力下降;进一步我们通过流式的方法检测了dMSCs增殖、凋亡和周期的情况,发现高表达miR-494可抑制dMSCs的增殖、阻滞dMSCs周期的进展,但不影响dMSCs的凋亡。最后应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高表达miR-494抑制了dMSCs中CDK6和CCND1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综上所述,我们发现miR-494具有抑制dMSCs的生长及其对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高表达miR-494的dMSCs的培养上清可抑制HTR8/SVneo的迁移和HUVEC的血管生成;miR-494可通过靶向VEGF的表达降低dMSCs的血管生成调控潜能;miR-494通过抑制CDK6和CCND1等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引起dMSCs细胞周期阻滞。结论:母胎界面异常表达miR-494的dMSCs可能参与PE的发病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14.24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昕;吕蓉;李素萍;刘忠;;体外分离培养人源性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鉴定[J];中国输血杂志;2013年08期
2 段颜;刘媛媛;;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疗效观察[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3年06期
3 饶明礼;刘建;;妊娠相关miRNA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3年25期
4 李陈;肖玉周;;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差异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14年01期
5 于祥茹;韩晓谦;袁浩天;董志恒;程梁;吴哲;;PLGA/CPC支架材料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体外效果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2期
6 刘苹;史春梦;胡玲莉;张波;王正国;;脂肪源性干细胞无酶分离培养方法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4年10期
7 陈聪聪;程迅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14年04期
8 王荣;邓运涛;陈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初步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4年08期
9 陈林;张坤;董伟;杨珂;艾辉;陈禄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和含胎牛血清培养体系比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4年09期
10 王露;翟玮玮;杨向荣;王芳;李见;张强;李玉云;;慢病毒介导RNA干扰沉默Fas基因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可华;袁宝珠;;治疗性干细胞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2 Qinjun Zhao;Hongying Ren;Zhongchao Han;;Mesenchymal stem cells: Immunomodulatory capability and clinical potential in immune diseases[A];第十四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大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天琦;GDNF和NT-3双基因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苟丽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过程中microRNA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陈书连;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GVHD的作用研究 2、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自体移植的临床研究及相关预后因素[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关剑;胰腺癌间充质干细胞样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功能研究及维甲酸对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抑制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5 杨舟鑫;CD106是具有强免疫调节功能的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的标志[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6 付苏;脂肪来源基质血管成分细胞与脂肪颗粒共移植后的生物学转归[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王有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前安全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8 李阳;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雪旺细胞的诱导分化及对外周面神经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丁晓霜;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局部脑缺血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10 及月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和终末分化[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戈;IL-24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向肺癌靶向迁移的体外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2 徐扬阳;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脂肪干细胞分化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3年
3 杨颖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凋亡及P75NTR、TrkA表达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3年
4 左彬;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培养方法改良[D];郑州大学;2013年
5 马云鹏;应用大块平铺法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传代、冻存及复苏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6 刘方方;大鼠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上皮细胞分化的体外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7 王学良;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CD105~+/CD90~+细胞群的特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8 马欣;模拟肝脏组织微环境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9 李涵;富勒烯衍生物调控肿瘤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初步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10 吴卓;定向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过程中Nkx2.5的表达[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79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179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