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妊娠期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发布时间:2017-11-21 06:11

  本文关键词:妊娠期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更多相关文章: 妊娠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参考区间 静脉血栓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初步建立妊娠各期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参考区间。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西区的1065名健康单胎孕妇、2例孕期静脉血栓,3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以及健康非孕妇对照者120名(健康对照组)。将孕妇按孕龄分为三组:早孕组(14周,351名),中孕组(14~27周,348名),晚孕组(27~40周,366名),使用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各组孕妇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及统计学分析,初步建立妊娠期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参考区间。妊娠期组妇女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浓度呈偏态分布,D-二聚体浓度采用百分位数(P_(95))表示参考区间的单侧上限,纤维蛋白原浓度采用双侧百分位数法表示(P2.5~P97.5)。采用本研究建立的D-二聚体参考区间评估2例孕期静脉血栓,3例DI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验证研究中建立的参考区间的有效性。结果随孕龄的增加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逐渐升高,不同孕龄组间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妊娠期妇女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孕龄呈正相关(r=0.735,P0.05),尤其在孕32周后增加明显。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0.41(0.22,0.59)、1.46(1.03,2.05)、1.70(1.20,2.43)、0.23(0.12,0.37)mg/L FEU。妊娠期间血浆D-二聚体浓度在不同孕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建立不同参考区间。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分别为0~0.73、0~3.09、0~4.14 mg/L FEU;采用D-二聚体参考区间评估的2例静脉血栓和3例DIC孕妇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均为阳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早孕期未见明显升高,孕中、晚期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孕龄呈正相关(r=0.706,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2.59(2.32,2.94)、4.16(3.67,4.42)、4.46(4.07,4.78)、2.53(2.27,2.86)g/L,除早孕组外,其他组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中、晚孕期血浆纤维蛋白原参考区间分别为2.69~5.64、3.02~6.05 g/L。结论初步建立我院检验科的健康孕妇妊娠各期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参考区间,提高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妊娠期的使用价值。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检验科;
【分类号】:R714;R446.11
【正文快照】: 静脉血栓性疾病是妊娠妇女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同期在我院西区健康体检的非孕妇的120例作为健之一,重者可导致孕产妇死亡,其死亡率为0.02%[1]。康对照组,纳入与排除标准与健康孕妇组相同。本研妊娠妇女由于其特殊生理状态,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所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金;李栋;管青;熊亮;胡汉斌;张真路;;武汉地区缺血修饰白蛋白参考区间的建立[J];检验医学;2011年01期

2 冯新平;张保平;董莉;萨仁娜;王永祥;;性激素六项的生物参考区间在呼和浩特地区的验证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年士艳;冯磊;;儿童肾功能三项参考区间确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7期

4 周银锁;许爱英;张保平;;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生物参考区间在呼和浩特地区验证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1年11期

5 王洪亚;张捷;;建立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探讨[J];临床检验杂志;2011年07期

6 项盈;李怀远;王静;郑建新;杨慧;傅启华;;儿童专科医院检验项目的生物参考区间验证[J];检验医学;2011年11期

7 ;常用临床检验将有“中国标准”[J];中国护理管理;2011年12期

8 钟X;王薇;白玉;李少男;何法霖;王治国;;全国干化学室间质量评价项目参考区间现况调查[J];检验医学;2012年08期

9 苏武锦;;南宁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速率法参考区间的调查[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年18期

10 林勇平;彭淑莹;刘忠民;;血清胱抑素C参考区间的建立及其应用[J];广东医学;2012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红;;中国人群部分临床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冯磊;山德生;年士艳;徐文波;杨凤宁;罗曼玲;叶丹;张兴峰;刘东;杨玉峰;;2008年度玉溪市科委科学技术三等奖获奖项目 玉溪市红塔区健康人群8项常用生化指标参考区间调查[A];玉溪市第十届检验医学学术年会暨科技成果推广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尚红;;中国成人常用肝功能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建立[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张建平;王薇;王治国;;临床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确定[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5 钟X;王薇;白玉;何法霖;张妍;王治国;;参考区间作为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工具[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袁平宗;;内江地区健康人群血脂生物参考区间调研[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熊q,

本文编号:1209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209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8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