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患者D-二聚体、CA125及CA199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本文关键词:卵巢癌患者D-二聚体、CA125及CA199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卵巢癌患者中血D-二聚体、CA125、CA199水平的变化,探讨D-二聚体、CA125与CA199联合检测在卵巢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5例卵巢癌患者(癌症组)作为研究对象,3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及3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空腹血D-二聚体、CA125、CA199的水平;同时,对其中30例卵巢癌患者术后血D-二聚体、CA125、CA199水平进行监测。结果卵巢癌患者血D-二聚体、CA125、CA199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除CA125明显升高外,血浆D-二聚体和CA199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且血浆D-二聚体、CA125、CA199水平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相关,分期越晚,浓度越高;术后一周的卵巢癌患者血D-二聚体、CA125与CA199水平明显下降;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D-二聚体、CA125、CA199联合检测对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分期及疾病疗效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单位】: 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分类号】:R737.31;R730.43
【正文快照】: 恶性肿瘤之首[1]。卵巢癌病死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起病隐匿,易发生腹腔内转移,且复发率较高。由于单项肿瘤标志物具有局限性,因此需要寻找合适的相关标记物及指标对卵巢癌进行联合检测。本文主要探讨联合检测D-二聚体、CA125及CA199在卵巢癌中的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广忠;;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骨折患者术后病情评估中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年04期
2 许强;;血清CA125、CA199与CEA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病情诊断及疗效监测的有效性研究[J];河北医药;2015年15期
3 毕波;潘逸茹;周慧敏;姜文容;甘洁民;赵虎;;卵巢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CA125和SMRP表达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年01期
4 徐文;陈体;;MP-IgM、hs-CRP和D-二聚体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年05期
5 王珂;汪丽;程苏晶;冷维春;;血清CA125和CA199检测对卵巢癌诊断应用价值的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年04期
6 陈喜军;窦敏;林一;;肿瘤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FDP和D-二聚体的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年01期
7 王敏;江铭磊;江榕;郭林;;血浆D-二聚体在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监测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癌症杂志;2012年05期
8 徐群芳;曾贱高;;肝硬化患者血清中CA125测定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年01期
9 张文芳;高云;郭鹏;王爱武;周美娟;;乳腺癌联合化疗患者凝血功能检测临床意义的探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年06期
10 杨雪飞;黄伶;李勇;黄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J];肿瘤学杂志;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新志;赵丹丹;;血浆D-二聚体、Fbg及CA125水平变化在卵巢癌中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年23期
2 时慧;;卵巢癌患者D-二聚体、CA125及CA199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6年06期
3 袁宁;侯敏;郭杰;张海霞;李雪;刘运德;;肺炎支原体的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6年11期
4 魏娜;;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6年32期
5 周伟杰;余飞;;抗凝血酶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6 吉薇;沈连军;;浅析血浆FDP、FM、D-二聚体的含量在DIC诊断中的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6年05期
7 杨春林;高志斌;邵华江;邹云峰;马建婷;;间皮素、骨桥蛋白在女性腹膜恶性间皮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上海预防医学;2016年06期
8 谌雯丽;秦丰江;方娟;;人附睾蛋白4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鉴别及与病理特征的关系[J];中国热带医学;2016年06期
9 于瑞;陈利芬;;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Meta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6年06期
10 周艺燕;王冰斌;;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FDP、抗凝血酶Ⅲ活性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年1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先华;郗娟;;CA125、CA153、CA199和CEA联合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14期
2 姜靖;邓晓阳;胡晓蕙;;CA125、CA199和CEA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年07期
3 王静;陶健;袁超;;卵巢癌患者联合检测血清TK1、CA125的临床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4年06期
4 周胜虎;甄平;郑宁刚;高明暄;田琦;常彦峰;李旭升;;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浓度变化特点的临床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23期
5 赵玉芬;段小凯;;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外科患者手术后病情监测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年06期
6 郭虹;黄光华;胡洪波;秦柳;孙润芸;;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的临床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3年03期
7 赖建幸;王伟平;;D-二聚体及高敏C反应蛋白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J];浙江医学教育;2013年03期
8 吴新华;;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肺血栓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年03期
9 蔡玉明;;血浆D-二聚体测定及双下肢静脉彩超在老年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13期
10 徐风亮;吴鹏;徐日;;血清肿瘤标记物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丽艳;曲灿华;黄扑;;自制D-二聚体质控品在临床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年05期
2 薛春明;张慧洁;郜爱青;;D-二聚体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02期
3 罗莉;;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10年10期
4 邱月燕,杜雪莉;D一二聚体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439例分析)[J];西藏医药杂志;1999年03期
5 梁健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年12期
6 唐建发,斯重阳;D-二聚体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河北医药;2000年08期
7 李丽娜,王晓宁,熊红梅,杨术真;D-二聚体的检测与临床意义[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1年01期
8 庞少存;血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01年12期
9 于晓阳,马福广;骨折病人130例D-二聚体阳性浅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钟清,黄江;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血浆D二聚体检测[J];中国基层医药;200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虹;裴冰;;检测老年重症患者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彩霞;王伟;楼亚玲;;D二聚体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王文工;董卫国;张稳健;马杰;;两种检测D-二聚体方法的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范雅稚;;D-二聚体的检测在眼恶性肿瘤的诊断与病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A];第十四届西北五省眼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D-二聚体检测"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组;;“D-二聚体检测”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二届组稿会暨第五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6 王文工;董卫国;张稳健;马杰;;两种检测D-二聚体方法的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文工;马杰;;两种检测D-二聚体的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朱慧敏;;106例产后母体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观察[A];浙江省第二十届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韩瑞丽;王小娥;钟殿胜;程方圆;张霞;董丽霞;陈哲;;血浆D-二聚体正常的22例肺栓塞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10 杨芳年;王友祥;;D-二聚体检测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姜勇;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D-二聚体对其诊断价值的前瞻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2 吴宇;基于二聚体卟啉传感阵列的构建及检测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3 夏乾峰;二聚体突变引物定量PCR技术的研发及其临床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4 陈俊;可溶性HLA-G二聚体在“人—鼠”异种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李照民;NRG-1诱导ErbB异源二聚体间反式磷酸化及其对下游信号通路调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钟晨;天然产物白藜芦醇二聚体的全合成及其衍生物的设计和活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冀利妃;二聚体阳离子体系的结构、稳定性和成键特性的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吴玉塘;D-二聚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白著晓;INNOVANCE测定血浆D-dimer的分析性能评价及其在APTE诊断中的探讨[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胡延伟;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过程中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张旭东;人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类似肽二聚体的生物学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张晋东;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7 杨旭东;BODIPY二聚体及单苯并BODIPY光物理性质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年
8 陈黎明;血浆D-二聚体在H7N9禽流感的临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陈慧;Graves病与D-二聚体、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10 靳桂香;D二聚体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浆水平的变化及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D];青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14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214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