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GFA和VEGFR2基因遗传多态性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VEGFA和VEGFR2基因遗传多态性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VEGFA VEGFR2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上皮性卵巢癌(EOC) 临床预后
【摘要】:目的:卵巢恶性肿瘤作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其中最常见的卵巢恶性肿瘤为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约占卵巢癌的90%。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卵巢癌在导致女性死亡的病因中排名第五位。尽管近些年来卵巢癌的治疗手段在不断改进,使得生存率有所提高,但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也仅为46%。因其发病隐匿和进展迅速,约70%的患者就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这是造成治疗困难的主要原因。肿瘤转移是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相互作用的级联反应;在此过程中,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肿瘤新生血管发生过程中的主要正性调控因子。VEGF是一种具有高生物活性的功能性糖蛋白,具有很强的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繁殖以及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能力,通过与其相应受体(VEGFR)结合而发挥生物学功能。已证实卵巢癌组织的发生发展(生长、浸润、转移等)依赖于癌组织中新生血管的形成。目前认为,VEGFA是主要介导血管生成和血管发生的异构体,且VEGFA的促血管生成作用是通过与VEGFR2结合,引发一系列的细胞内信号通道而实现的。位于VEGFA、VEGFR2基因上的遗传多态性可能会通过改变其所编码的蛋白质的表达,进而对患者临床预后产生影响。本实验目的是研究VEGFA和VEGFR2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预后的关系。旨在寻找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预后的遗传分子标志物,为临床卵巢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数据,进而改进卵巢癌的治疗手段,提高其生存率。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的病例为2001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87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前采集入选病人5ml外周静脉血,用蛋白酶K消化-饱和氯化钠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的方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VEGFA基因rs699947、rs833061、rs2010963和rs3025039以及VEGFR2基因rs1870377、rs2305948和rs2071559这7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了3年随访,部分患者经过5年随访。评价患者临床预后的指标有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所有数据输入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用χ2检验检测各个基因型的频率分布情况以及临床相关因素指标(患者年龄、组织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残余病灶的大小)与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各因素水平间比较用Log-rank及Breslow分析的方法;用Cox regression模型方法计算相对危险度的比值比(Hazard ratio,H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并进一步的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患者年龄、组织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残余病灶的大小)考虑在内的多因素的相互作用。P0.05作为有显著性差异的标准。结果:1 VEGFA基因的rs699947、rs833061、rs2010963和rs3025039及VEGFR2基因的rs1870377、rs2305948和rs2071559这七个SNP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在上皮性卵巢人群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2 VEGFA基因rs699947与EOC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患者按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类进行分析,在3年的随访时间中C/C、A/C、A/A在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6.3%、37.6%、6.1%和62.2%、34.0%、3.8%,在5年的随访时间中分别为56.6%、36.6%、6.8%和75.0%、25.0%、0%;经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ox比例回归多因素分析亦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按存活组和死亡组分类,在3年的随访时间中频率分布为60.1%、35.0%、4.9%和56.5%、37.9%、5.6%,在5年的随访时间中为71.8%、26.6%、1.6%和54.7%、38.0%、7.3%,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3 VEGFA基因rs833061与EOC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患者按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类进行生存分析,在3年的随访时间中T/T、C/T、C/C在这两组的分布频率为56.9%、37.0%、6.1%和62.2%、34.0%、3.8%,在5年的随访时间中为57.8%、35.4%、6.8%和75.0%、25.0%、0%,经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两组比较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Cox比例回归多因素分析亦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按存活组和死亡组分类,三种基因型在3年的随访时间中分布为60.1%、35.0%、4.9%和57.3%、37.1%、5.6%,在5年的随访时间中为71.8%、26.6%、1.6%和56.2%、36.5%、7.3%,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4 VEGFA基因rs2010963与EOC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患者按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类进行分析,在3年的随访时间中G/G、C/G、C/C在这两组的分布为39.8%、42.5%、17.7%和34.0%、48.1%、17.9%;在5年的随访时间中为35.4%、44.1%、20.5%和22.5%、57.5%、20.0%,经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回归多因素分析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存活组和死亡组分类,在3年的随访时间中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36.2%、44.2%、19.6%和39.5%、45.2%、15.3%,在5年的随访时间中为29.7%、48.4%、21.9%和34.3%、46.0%、19.7%,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 VEGFA基因rs3025039与EOC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患者按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类进行分析,在3年的随访时间中C/C、C/T、T/T在这两组的分布频率为69.6%、27.1%、3.3%和69.8%、30.2%、0%,在5年的随访时间中为70.8%、26.7%、2.5%和72.5%、27.5%、0%,经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进一步的Cox比例回归多因素分析亦无差异(P0.05);按存活组和死亡组分类,在3年的随访时间中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69.4%、29.4%、1.2%和70.2%、26.6%、3.2%,在5年的随访时间中为71.8%、26.6%、1.6%和70.8%、27.0%、2.2%,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 VEGFR2基因rs1870377与EOC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患者按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类进行分析,在3年的随访时间中T/T、A/T、A/A在这两组的分布频率为29.8%、50.3%、19.9%和33.0%、49.1%、17.9%,在5年的随访时间中为27.4%、54.0%、18.6%和37.5%、40.0%、22.5%,经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ox比例回归多因素分析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以存活组和死亡组分类,在3年的随访时间中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27.4%、54.0%、18.6%和37.5%、40.0%、22.5%,在5年的随访时间中为32.8%、43.8%、23.4%和27.8%、54.7%、17.5%,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7 VEGFR2基因rs2305948与EOC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患者按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类进行分析,在3年的随访时间中C/C、C/T、T/T的分布频率为78.4%、21.0%、0.6%和72.6%、27.4%、0%,在5年的随访时间中为77.0%、22.4%、0.6%和72.5%、27.5%、0%,经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回归多因素分析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存活组和死亡组分类,在3年的随访时间中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76.1%、23.9%、0%和76.6%、22.6%、0.8%,在5年的随访时间中为79.7%、20.3%、0%和74.5%、24.8%、0.7%,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 VEGFR2基因rs2071559与EOC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患者按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类进行生存分析,在3年的随访时间中T/T、C/T、C/C的分布频率为41.4%、46.4%、12.2%和39.7%、50.9%、9.4%,在5年的随访时间中为43.5%、47.2%、9.3%和32.5%、57.5%、10.0%,经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回归多因素分析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存活组和死亡组分类,在3年的随访时间中三种基因型分布分别为39.3%、52.7%、8.0%和42.8%、41.9%、15.3%,在5年的随访时间中为37.5%、53.1%、9.4%和43.1%、47.4%、9.5%,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VEGFA基因的rs699947、rs833061、rs2010963和rs3025039遗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北方妇女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复发及生存时间无关。2 VEGFR2基因的rs1870377、rs2305948和rs2071559遗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北方妇女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复发及生存时间无关。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7.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殷小涛;田仁礼;阎瑾琦;高江平;于继云;;以VEGF及VEGFR2为靶位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主动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年08期
2 孙玲;阴怀清;赵旭晶;房清丽;武师润;阴崇娟;;G-CS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组织VEGF及VEGFR2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年07期
3 马莉;苗乃周;艾庆燕;;ELV对青春期大鼠睾丸中VEGF与VEGFR2蛋白表达的影响[J];四川动物;2012年03期
4 熊程俏;李伟莉;;反复自然流产小鼠蜕膜VEGF、VEGFR2的表达及中药干预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年02期
5 马莉;田宏;张洁;艾庆燕;苗乃周;王海旭;王丽蓉;邱曙东;张秋养;;VEGF、VEGFR2在青春期大鼠睾丸、附睾及附睾精子上的表达[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0年02期
6 李京红;方树友;宋波;;丁咯地尔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VEGF与VEGFR2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05期
7 蒋晓东;戴鹏;宋大安;吴瑾;黎世秋;;HIF-1α、VEGF、VEGFR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03期
8 陈军;盛春泉;郑灿辉;李耀武;吕加国;张万年;周有骏;朱驹;;VEGFR2活性腔性质以及与抑制剂的结合模式研究[J];化学学报;2007年06期
9 夏一梦;王英伟;;乙醇对斑马鱼胚胎发育中VEGFR2基因表达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年07期
10 刘小虎;曾庆华;莫亚;唐春艳;谢礼丹;王毅;;健脾祛瘀法对血脂异常ApoE基因缺失小鼠色素上皮VEGF及VEGFR2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品同;叶智敏;朱江;张旭;陈伟;吕琛;王尧;鄢曹鑫;;靶向VEGFR2微泡结合超声空化治疗结肠癌的实验研究[A];2011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韩晶;何佳佳;朱虹光;;EGFR,IGF-1R,Sox-2,Her-2,VEGFR1及VEGFR2在肝细胞肝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3 支琳琳;马晓春;;LPS对大鼠肾血管球内皮细胞VEGF、VEGFR2表达及通透性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卢亮;喹唑啉类VEGFR2抑制剂与双氧环Schiff碱类FabH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2 张敏;靶向VEGF和VEGFR2的shRNA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3 黄延林;恶性胶质瘤中EGFR和VEGFR2分子靶向联合治疗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杨闯;抗VEGFR2-奥沙利铂免疫脂质体对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一鑫;胃癌中VEGF、VEGFR2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其对预后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肖洋;靶向VEGFR2光声/超声双模态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3 曹晓梅;补肾安胎冲剂对复发性流产小鼠蜕膜组织VEGF、VEGFR2、RAS、MAPK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关英霞;VEGFA和VEGFR2基因遗传多态性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5 孙玲;rhG-CS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组织VEGF及VEGFR2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6 陈姗;靶向EGFR及VEGFR2的siRNA治疗增强顺铂对非小细胞肺癌移植物的抗肿瘤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7 王志坚;毛冬青甲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和VEGFR2的表达及神经元再生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8 阳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VEGF、VEGFR2和ES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2年
9 梁文龙;藤黄酸抑制VEGFR2活化在抗结直肠癌机制中的作用[D];广州医科大学;2013年
10 李茜;加味犀角地黄汤对CIA模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VEGFR2表达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39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239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