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P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本文关键词:LEEP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LEEP术在CIN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200例。根据所行手术方式把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102例(其中CINⅡ级66例、CINⅢ级36例),对照组98例(其中CINⅡ级54例、CINⅢ级44例)。观察组行LEEP术治疗,对照组行CKC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妊娠、病变切除范围等情况。结果:CINⅡ级与CINⅢ级的HPV感染率有差异(P0.05),且TCT异常也存在差异(P0.05)。CINⅢ级患者HPV阳性敏感度高于CINⅡ级患者。两组锥切术前后病理比较、累及腺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EP术较CKC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疗效及术后复发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孕早期宫颈环扎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58,P0.05),两组在妊娠其他方面相比无差异。两组术后宫颈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χ2=8.140,P0.05),其余并发症相比无差异(P0.05)。两组病变组织切除深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LEEP术在疗效、病理结果、累及腺体及切缘阳性方面与CKC术相当,但LEEP术后宫颈狭窄及孕早期宫颈环扎发生率明显低于CKC术,而CKC术切除病变组织范围较LEEP术大。故宫颈病变较轻的患者(CINⅡ)建议行LEEP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治疗费用低,对妊娠影响较小。而对于CINⅢ或CINⅢ累腺或高度可疑有浸润癌微小灶的患者建议行CKC术,可以彻底清除病灶,避免因手术范围不够造成切缘残留或二次手术。
【作者单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医院妇产科;
【分类号】:R737.33
【正文快照】: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一组与浸润性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包括CINⅠ(即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Ⅱ(即中度不典型增生)、CINⅢ(即重度不典型增生)。目前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以其简单、安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余月萍;杨慧娟;;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年05期
2 陈艳玲;;对比分析子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子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年04期
3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reduces surgical risks and lymph-vascular space involvement[J];癌症;2011年09期
4 谭寒星;黄利鸣;王艳林;;子宫颈癌病因学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0年17期
5 廖丹梅;宋策;张阳德;陈露;于丽;杨梅;;宫颈脱落细胞学、阴道镜和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年09期
6 沈铿,郎景和,黄惠芳,吴鸣,石敏,潘凌亚,崔全才;子宫颈锥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海桃;刘莉;潘敏;林丽丽;谢小敏;;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80例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2 张文萍;刘景春;;LEEP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农垦医学;2016年05期
3 浦雯绮;;LEEP术联合物理疗法治疗Ⅲ级CIN的临床效果[J];热带医学杂志;2016年09期
4 金美善;;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年29期
5 刘玲玲;刘娜;马仁光;王胜娜;张娜;;甲壳质医用创面贴联合冷刀锥切术辅助治疗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6年16期
6 张春柳;代荫梅;;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对妊娠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年16期
7 王静;周燕;夏利花;余晓;;LEEP联合膦甲酸钠治疗高级别CIN伴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年21期
8 陆秀萍;;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8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6年21期
9 赵花;邵华江;;HPVE6/E7mRNA检测对宫颈锥切术后病灶残留和复发的诊断价值[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年06期
10 李有恒;徐洪;曾训;;112例LEEP环切病理诊断与宫颈液基细胞学及活检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年1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瑾;贾英;唐良萏;;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Ⅱ~Ⅲ LEEP术后切缘阳性的预后评估[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2 陈燕;;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83例疗效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3 阳霞;钱德英;陈观娣;岑坚敏;;不同LEEP术式对年轻CINⅡ~Ⅲ患者术后病变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年11期
4 陈颖颖;洪颖;;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高危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10期
5 丁红岩;;两种宫颈锥切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临床分析[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1年06期
6 胡莉琴;杨晶珍;李梅;黎春;易姗祺;;两种宫颈锥切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疗效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1年18期
7 毛英姿;;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复发因素的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30期
8 蒋学锋;杨洁;阚淳一;张逸群;叶双梅;夏曦;李科珍;卢运萍;马丁;;高危型HPV检测在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后残存病变或复发中的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06期
9 马利国;李明娥;谢红;杨菊芳;陈递林;;两种宫颈锥切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疗效评价[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年02期
10 谭毅;林铁成;江珍云;周慧;陈雪梅;;宫腔镜联合B超诊治子宫肌瘤72例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年2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可燕;宣仲英;边丹秀;陈瑜;;淑宁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26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7年08期
2 高冬梅;才华;;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分析[J];工企医刊;2008年04期
3 李涛;;宫颈上皮内瘤变防治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28期
4 邢大宏;;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的关系及高危因素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09年21期
5 贺锦曦;李爱禄;饶靖红;李纯孝;;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38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9年30期
6 倪少纯;;宫颈上皮内瘤变12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年12期
7 周桂芝;;宫颈环形电切除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50例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10期
8 ;环透热切除术有效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2年10期
9 常青,任玉香,龙玲,梁志清;8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12期
10 郑巧荣,崔金全,程艳;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胸苷酸磷酸化酶表达[J];医药论坛杂志;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瑞霞;杨丽;;38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戴志琴;吴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处理[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马建婷;邵华江;;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的关系[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俞梅;朱兰;郎景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研究[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赵丽芬;黄悦来;武晓敏;;宫颈环切术对21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价值[A];2005年浙江省妇产科学暨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林群;;宫颈上皮内瘤变56例病例分析[A];第二届西部地区(12省区)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陈凤娣;朱华;胡燕;;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的临床研究[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费何;;对比增强超声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初探[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9 吴玉宁;;宫颈上皮内瘤变30例临床病理分析[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10 张淑兰;;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进展[A];东北三省第四届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丽;人乳头瘤病毒整合状态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2 邹冬玲;microRN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3 陈煜\,
本文编号:1291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291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