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蚌埠高校女大学生月经病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23:21

  本文关键词:蚌埠高校女大学生月经病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月经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健康教育 学生


【摘要】:目的了解蚌埠高校女大学生月经病发生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及大学生对月经的认知情况,为健康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宿舍为单位,抽取蚌埠4所高校女大学生1 36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初潮年龄为(13.63±1.31)岁。痛经发生率为76.3%(1 037/1 360),主要影响因素有喜热(OR=2.105,95%CI=1.472~3.010)、睡眠习惯(早睡晚起:OR=2.773,95%CI=1.379~5.575)、睡眠质量(好:OR=0.638,95%CI=0.434~0.936)、运动习惯(很少运动:OR=2.011,95%CI=1.258~3.214)、压力感受(压力很小:OR=1.766,95%CI=1.151~2.710;压力较大,可以承受:OR=2.458,95%CI=1.588~3.806)和经期注意休息(OR=1.854,95%CI=1.440~2.387)(P值均0.05)。月经不调发生率为29.9%(406/1 360),主要影响因素有剖宫产(OR=2.417,95%CI=1.585~3.686)、喜清淡(OR=0.758,95%CI=0.595~0.966)、喜凉(OR=1.397,95%CI=1.078~1.812)、喜热(OR=1.353,95%CI=1.025~1.786)、早睡晚起(OR=1.826,95%CI=1.122~2.971)、睡眠时间(5 h:OR=6.974,95%CI=2.064~23.558;5~6 h:OR=2.246,95%CI=1.363~3.700)和经期吃辛辣、寒凉刺激的食物(OR=1.784,95%CI=1.407~2.262)(P值均0.05)。经期伴随症状主要为腹部疼痛(79.0%)、腰痛(77.1%)、脾气急躁或焦虑或抑郁(72.4%)。10.5%的同学对月经基本知识完全不了解。74.8%的女生不会推算排卵期。月经知识主要来源于与家人、同学、朋友的交流(71.4%),而来自学校教育的比例较低(24.0%)。结论蚌埠高校本科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工作。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nstrual disorder i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Bengbu University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health education . The incidence rate of menstrual disorder was ( 13 . 63 卤 1 . 31 ) years old . The incidence rate of menstrual disorder was ( OR = 1.766 , 95 % CI = 1.258 ~ 2.387 ) , and the sleep time ( OR = 1.39, 95 % CI = 1.254 ~ 2.387 ) , the sleep time ( OR = 1.363 ~ 3.700 ) and the menstrual period were spicy and cold - stimulated ( OR = 1.784 , 95 % CI = 1.407 ~ 2.262 ) ( P value ) .

【作者单位】: 蚌埠医学院;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310367004)
【分类号】:R711.51
【正文快照】: 青春期是一个关键时期,此时,生殖系统的发育趋向成熟。月经是指从青春期开始,女性的子宫内膜所发生的周期性脱落,伴有阴道出血,其周期性变化称月经周期。月经周期是以月经来潮的第一天为周期开始,直至下次月经来潮。周期长短因人而异,平均为28 d,来潮持续的时间一般为3~7 d,平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莹;;《内经》对月经病的贡献[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年08期

2 罗辉;;月经病:看似小病别轻视——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妇科主任薛赛琴谈月经病的防治[J];中国医药指南;2005年11期

3 李正安;;秦汉时期月经与月经病变成就初探[J];中医药学刊;2006年03期

4 严希征;;中医对月经病的论述简介[J];中国乡村医药;2006年08期

5 彭泽民;;几种特殊月经病的中医治疗[J];农村百事通;2006年22期

6 戴会芬;孟雅哲;潘爱英;;从“郁”论治月经病236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7年06期

7 武双虎;;益气健脾法在妇科月经病中的应用[J];陕西中医;2007年07期

8 陈燕;;浅议肝与月经病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年01期

9 张伟;张薏;;论“痰”与月经病[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04期

10 姜碧琴;;论“痰”“瘀”与月经疾病的关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强;;常见月经病病例研究新探[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朱希慧;杜惠兰;马惠荣;刘曼芳;;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出血性月经病证候特征的研究[A];第十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赵红;;月经病的中成药治疗[A];北京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4 丁丽仙;曹金竹;;三种常用避孕药致月经病病种分布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A];第十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雷磊;;谈谈月经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思路[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谭展望;雷磊;;《医学衷中参西录》月经病治疗特色浅析[A];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雯;潘幽燕;;功能失调性月经病的经方治疗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李雯;;程泾教授治疗月经病经验[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第一次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6年

9 宋瑞华;杜惠兰;白凤楼;程建利;;加减温经汤对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及生殖激素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魏绍斌;;杨家林教授治疗月经病经验[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代巧;月经病 原因多[N];保健时报;2004年

2 董丽;精神紧张 月经受累[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乐羊;月经病千万别漫不经心[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黄晓桃邋博士;月经病缠上爱美女性[N];健康报;2008年

5 程凯;月经病为什么要强调适时用药[N];家庭医生报;2008年

6 山西平遥 王金亮;月经病痛症的治疗[N];上海中医药报;2014年

7 吴大真;月经调正常 痘痘去无踪[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8 山西平遥中医院 王金亮;月经病调治八法[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9 詹建;近三成“月经病”不需吃药[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赵荣立;疏养益补治疗月经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刁军成;从肝论治月经病的基本理论和辨证论治方法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俊全;肝与月经病关系之探讨[D];天津中医学院;2001年

2 刘艳英;月经病本病的证治方药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王婵;隋代之前中医妇科典籍整理及其月经病诊疗特色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齐二静;张德英教授从痰伤肝肾论治月经病的经验总结[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5 杨霄雯;基于古代名医医案数据库的月经类症状规范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刘小花;月经病实寒症患者卵巢子宫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对生殖内分泌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7 杨文梅;广西少女月经情况调查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唐瑶;扶阳法在月经病中的运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胡春;避孕失败补救措施致月经病病证分布规律及对HPOA的影响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12年

10 姜晓琳;导师陈莹教授治疗常见月经病经验辑要[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07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407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6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