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患者合并生殖道感染病原学特点与预防措施分析
本文关键词:宫颈癌患者合并生殖道感染病原学特点与预防措施分析 出处:《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年1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癌患者合并生殖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分析造成其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对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2月在医院诊治的200例宫颈癌患者,均经医院病理室证实为宫颈癌新发病例。采集标本检测其病原菌感染情况,并对其耐药性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4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生殖道感染,感染率为62.00%;共分离出病原菌118株,以革兰阴性菌株为主,共94株占79.66%;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达100.00%;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低、分娩次数3次及存在宫颈糜烂等既往史是宫颈癌患者合并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依据其感染病原学的特点和耐药性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同时还应针对宫颈癌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加强宣传,特别是提高对农村妇女的宣传,定期行相关妇科检查、减少生育次数、避免不洁性交以及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t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with genital tract infection and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cancer infection. Methods 200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from September 2012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ll the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to be new cases of cervical cancer by pathology department in hospital. Results 124 patients were complicated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genital tract infection, the infection rate was 62.00. 118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isolated, of which 94 strains were Gram-negative strains (79.66%). The resistance rates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to ampicillin and piperacillin in Gram-negative bacteria were as high as 100.00g. Multivariate logistics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ducation level was low. 3 times of delivery and the existence of cervical erosion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with genital tract infection (P0.05). Conclusion reasonable antimicrobial agents should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ection etiology and drug resista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risk factors for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especially for rural women, regular gynecological examinations should be conducted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births. Avoid dirty sex and build a healthy lifestyle.
【作者单位】: 河南省省直第二医院妇科;
【基金】:河南省科技基金资助项目(951200870)
【分类号】:R737.33
【正文快照】: 目前宫颈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低于乳腺癌,据统计,2008年全球新发宫颈癌52.98万人次,死亡25.51万人次,其中85.0%以上的新发患者和死亡患者均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其好发年龄为43~65岁、平均41岁,已严重影响和威胁妇女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1-2]。宫颈癌患者常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夏林;;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组织中HPV感染基因型别标杆的建立对宫颈癌防控的意义[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年02期
2 王婷婷;周瑾;黄百灵;郭蕾;戚婷婷;刘玉婵;;HPV感染与宫颈癌预防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20期
3 王春桃;梁戈玉;许红;付艳云;马书梅;张艳秋;隋静;吴慧玲;;江苏盐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危险因素人群归因危险度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年14期
4 文丽芳;孙立新;;宫颈癌发病因素与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年06期
5 金美萍;陶翼琛;;平湖市已婚女性流动人口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2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霞;杨爱凤;杜娟;刘冬;郭艳;;宫颈癌患者合并生殖道感染病原学特点与预防措施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年15期
2 张金荣;;郑州市2850例妇女HPV感染状况与亚型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年03期
3 李霞;杨爱凤;杜娟;刘冬;郭艳;;宫颈癌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膀胱功能训练对尿潴留预防效果探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年07期
4 周小燕;罗一平;梁洁意;;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效果及对微生态环境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年04期
5 袁娟;;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7年01期
6 禹乐;张圆圆;叶劲军;;年轻宫颈癌患者应用旋转容积调强治疗后对性生活的影响研究[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年12期
7 张婕妤;封利颖;芮建中;曹晓梅;初亚男;;江苏妇女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年36期
8 李瑾;;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年12期
9 张红卫;贾莉;;老年妇女宫颈病变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年08期
10 夏凌志;彭杰雄;连丽琴;徐萌;;女性宫颈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6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晓慧;耿建祥;李海;张劲松;王旭波;兰建云;张昶;赵雪;魏谨;;某市2109例女性宫颈细胞中HPV基因型别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13期
2 刘岿然;赵敏;张淑兰;;DEK蛋白在宫颈癌病因学中的意义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1年02期
3 李雅琪;龚勋;马燕;罗连英;廖国芳;;凉山州妇女宫颈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肿瘤医学;2011年02期
4 崔荔群;温岩;;年轻女性宫颈癌的发病因素及治疗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1年03期
5 梁华茂;;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29期
6 刘岿然;赵敏;张淑兰;;染色体遗传不稳定性在宫颈癌病因中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29期
7 李娜;武俊青;李玉艳;刘宾益;刘萍;石凯;;深圳市流动人口生殖道感染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年05期
8 杨文方;李芬;于学文;王凤琴;盛秋;张欣文;;陕西省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年21期
9 兰红霞;谢玉荣;郭洁新;刘继兰;甘竹;刘长新;杨月平;;北京市流动人口妇女生殖道感染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25期
10 于立芬;郑全庆;;吸烟是致瘤性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新国,李彦深,张晓娜;14498例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状况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5年02期
2 王昌亚;曲蓓蕾;井明霞;;我国生殖道感染妇女就医行为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16期
3 吴海燕,闫素文,齐倩,孟培,王梦醒;993例生殖道感染结果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S1期
4 李树英,谢小玲,冼沛莲;妊娠合并生殖道感染151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5年04期
5 张红杰,刘梅云,陈占良,刘凤阁;山区生殖道感染妇女治疗依从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年01期
6 张幼红;少女生殖道感染的防治[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07期
7 孙谨芳;王倩;冯琪;游丽琴;曾光;;深圳市工厂已婚女工生殖道感染状况调查结果分析[J];生殖与避孕;2006年06期
8 李彩虹;刘玉新;;116例女大学生生殖道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年04期
9 才让卓玛;;加强基层服务站对生殖道感染的综合防治[J];中国现代医生;2007年15期
10 王哲蔚;朱丽萍;王国琴;姚剑峰;高晓玲;周蕾;;已婚妇女常见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干预措施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建平;;东峨镇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A];玉溪市第六届妇产、妇幼、计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凌宗欣;刘霞;项春生;;女性生殖道微生态屏障[A];2011中国妇产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计划生育与生殖医学学术年会暨生殖健康讲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3 杨立舫;;生殖道感染(RTI)防治概述(提纲)[A];江苏省性学会第四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陈栋;邓列华;章岳娟;陆涛;王婕玲;李克俭;潘瑞玲;;不育不孕症与生殖道感染的临床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乌毓明;;孕期感染性疾病与生殖道感染[A];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6 吴虹桥;陈丽;林艳;;586例孕产妇围产期生殖道感染现况分析[A];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吴佳琳;生殖道感染四大认知误区[N];大众卫生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张昊华;生殖道感染亟待规范化治疗[N];健康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宜娥;孕期生殖道微生物组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联[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颖;多水平模型在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研究中的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董燕燕;合肥市娱乐场所年轻女性流动人群重复流产及生殖道感染状况调查[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丁书姝;某地农村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效果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3 范文燕;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对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干预效果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孙瑞婧;长沙市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刘娟;妊娠期生殖道感染对围产结局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6 周莉;女性不孕症相关因子及生殖道CT、UU感染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贺晶;Cu~(2+)、Ag~+、Zn~(2+)胁迫培养对女性生殖道常见微生物生长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27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427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