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我国孕产妇产后出血输血概率增加的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24 03:24

  本文关键词: 产后出血 输血 危险因素 剖宫产 出处:《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导致孕产妇产后出血患者输血概率增加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间在我国37家医院分娩的112 441例产妇的住院病历资料,获取4 131例产后出血产妇基本信息、医院级别、妊娠相关并发症、产前血红蛋白(Hb)水平、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详情、输血情况、母胎结局等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输血治疗概率增加的危险因素。结果112 441例分娩产妇中剖宫产61 339例,占54.6%,4 131例发生产后出血产妇中有637例进行了输血治疗,输血率为15.4%,多数产妇输注1~4单位红细胞。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医院级别为非三甲医院、多胎、合并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早剥、合并先兆子痫或子痫、分娩前贫血、早产、剖宫产是增加产后出血输血概率的危险因素。结论有合并症、剖宫产等产后出血孕产妇是输血概率增加的危险因素,建议其分娩方式谨慎选用剖宫产,并做好输血准备。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leading to the increase of blood transfusion probability in postpartum hemorrhage patients in China. Methods the medical records of 112,441 pregnant women delivered in 37 hospitals from January 1st 2011 to December 31s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4 131 case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hospital grade, pregnancy related complications, prenatal hemoglobin (HB) level, delivery mode, detail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blood transfusion were obtaine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of increased probability of blood transfusion. Results 61,339 cases of cesarean section were performed in 112,441 cases of parturient, accounting for 54.66% of 4131 case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The blood transfusion rate was 15.4%, and most parturient women received 1 ~ 4 units of red blood cells. 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hospital grade was non-triple A hospital, multi-fetus, placenta previa, placental abruption, preeclampsia or eclampsia, anemia before delivery, preterm delivery. Conclusion Postpartum hemorrhage such as cesarean section and postpartum hemorrhage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the increase of blood transfusion probabilit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ode of delivery should be carefully selected and the blood transfusion should be prepared.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
【基金】:国家十三五重大项目基金[No.2016YF(1000400)] 四川省科技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15SZ0136)资助
【分类号】:R714.4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杰,马善敏,王鑫;产后出血急症处理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0年07期

2 王素兰;基层医院防治产后出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医学;2000年05期

3 刘陵玉,颜慧;产后出血168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00年02期

4 雷娟,闫瑞华;65例产后出血的防治体会[J];黑龙江医学;2000年12期

5 刘玉环,姜桂英;产后出血317例临床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6 许志琴;产后出血158例治疗体会[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0年06期

7 范雪梅;71例产后出血病因分析与防治[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周学勤;71例中期产后出血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9 王明珍,彭晓南;十年间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分析[J];实用医技;2000年12期

10 凡利俊;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对产后出血的影响[J];河北医学;200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晓红;危群;;105例正常产产后出血量分析[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石玉发;闵庆华;;经产妇产后出血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产科热点问题研讨会及第一届全国产科主任论坛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雷晓玲;;加强规范性操作在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的体会[A];第三次全国妇产科基层医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4 尹光梅;;产后出血300例分析[A];职工医院医学理论与实践[C];1998年

5 武欣;熊钰;程海东;顾蔚蓉;李桂英;李儒芝;徐焕;邬惊雷;李笑天;;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后出血分级预警及评估系统[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产科会场(产科学组、妊高症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6 王玉环;;产后出血的诊治[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戴玉兰;高文杰;;产后出血119例的抢救与管理[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8 顾爱贞;;产后出血110例临床分析[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9 刘玉惠;董兰;黄启芬;;产后出血165例临床分析[A];中国优生科学协会2004年优生科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胡娅莉;徐芾;倪涵;;精心组织科学防治努力降低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率[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产科热点问题研讨会及第一届全国产科主任论坛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慕欣;循证诊治产后出血[N];医药经济报;2010年

2 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雷冬竹;基层医生对产后出血处理要得法[N];健康报;2008年

3 傅德明;米索前列醇防治产后出血[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 马玉燕邋高凌雪;在基层如何处置产后出血[N];健康报;2008年

5 章小蕙;产后出血有原因[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6 记者 崔立新;有流产史女性发生产后出血风险大[N];中国人口报;2004年

7 李水根;“脐带放血”可减少产后出血[N];健康报;2006年

8 凹凸;产后出血可预防[N];大众卫生报;2000年

9 万同己;米索前列醇防治产后出血[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产后恶露异常细寻因[N];大众卫生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雯;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循证及干预对策探讨[D];兰州大学;2015年

2 解玲玲;产后出血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3 辛潘;对产后出血治疗的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4 李曼榕;产前贮存式自体备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李红苓;基于模糊理论的产后大出血医学评判、咨询与查询系统软件在临床的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6 陈敏;221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7 蔡杰;116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8 刘娟娟;产后出血102例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9 耿岩;148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刘林;69例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28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528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f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