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超声监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5 23:25

  本文选题:剖宫产 切入点:超声 出处:《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剖宫产是当发生胎位异常、胎儿宫内缺氧、产程停滞结束分娩的有效手术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剖宫产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子宫瘢痕憩室、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及盆腹腔粘连发生率逐渐增加,尤其是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一旦破裂发生大出血等可能危及孕妇生命。本研究通过对择期剖宫产及产时剖宫产的子宫下段横切口分别采用单层、双层方式进行缝合,超声测量术后5天、42天、3个月、6个月子宫切口瘢痕愈合厚度及子宫的各个径线,评估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及子宫复旧情况,优选剖宫产切口缝合方式,以期降低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将选取200名入院待产孕妇分为择期剖宫产组与产时剖宫产组,各100例,分别以单层及双层两种方式缝合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其中择期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择期剖宫产双层缝合组均为50例、产时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双层缝合组也均为50例,分别命名为A 1组(择期剖宫产单层缝合组)、A2组(择期剖宫产双层缝合组)、B1组(产时剖宫产单层缝合组)、B2组(产时剖宫产双层缝合组),其中A 1、A2、B1三组为对照组,B2组为观察组。于术后5天,42天,3个月及6个月经腹部行超声检查,测量剖宫产瘢痕厚度及子宫长径、横径及前后径,比较各组差异性,评估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及子宫复旧情况。回顾性分析枣强县人民医院行二次剖宫产产妇,其中首次剖宫产子宫切口行单层缝合的产妇(对照组)298例,行双层缝合的产妇(观察组)319例,术中探究盆腔粘连情况与首次剖宫产缝合方式的联系。结果:1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良好病例数的比较1.1剖宫产术后不同时期瘢痕愈合情况的组内比较1.1.1择期剖宫产单层缝合、择期剖宫产双层缝合、产时剖宫产单层缝合与产时剖宫产双层缝合四组行组内比较,在术后5天、术后42天子宫切口瘢痕愈合情况都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42天、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四组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1.2剖宫产术后不同时期瘢痕愈合情况的组间比较1.2.1术后5天,择期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择期剖宫产双层缝合组、产时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双层缝合组、择期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单层缝合组、择期剖宫产双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双层缝合组,四组子宫切口瘢痕厚度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1.2.2术后42天,择期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择期剖宫产双层缝合组、产时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双层缝合组,两组子宫切口瘢痕厚度之间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择期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单层缝合组、择期剖宫产双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双层缝合组,两组子宫切口瘢痕厚度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1.2.3术后3个月,择期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择期剖宫产双层缝合组、产时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双层缝合组、择期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单层缝合组、择期剖宫产双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双层缝合组,四组子宫切口瘢痕厚度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1.2.4术后6个月,择期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择期剖宫产双层缝合组、产时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双层缝合组、择期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单层缝合组、择期剖宫产双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双层缝合组,四组子宫切口瘢痕厚度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2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病例数的比较2.1术后5天行超声检测示A、B组均无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术后42天部分产妇超声观察到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并可见强回声光斑及回声小暗区,其中A1组3例,A2组1例,B1组4例,B2组无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择期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择期剖宫产双层缝合组、产时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双层缝合组、择期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单层缝合组、择期剖宫产双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双层缝合组,四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Table 6、Table 7)。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B1组超声监测发现1例子宫肌层回声不均,伴有强回声光斑及回声小暗区,余组未见异常。3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良好病例数的比较3.1剖宫产术后不同时期子宫复旧情况的组内比较3.1.1择期剖宫产单层缝合、择期剖宫产双层缝合、产时剖宫产单层缝合与产时剖宫产双层缝合四组行组内比较,在术后5天、术后42天子宫复旧情况都存在明显差异,P0.05。3.2剖宫产术后不同时期子宫复旧情况的组间比较3.2.1术后5天,择期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择期剖宫产双层缝合组、产时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双层缝合组、择期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单层缝合组、择期剖宫产双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双层缝合组,四组子宫复旧情况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2.2术后42天、3个月、6个月,择期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择期剖宫产双层缝合组、产时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双层缝合组、择期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单层缝合组、择期剖宫产双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双层缝合组,四组子宫复旧情况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不良病例数的比较4.1术后5天行超声检测示A、B组所有产妇子宫三径线之和均小于35cm,均处于正常标准范围之内。术后42天部分产妇超声观察到子宫三径线之和大于16cm,出现子宫复旧不良表现,其中A1组13例,A2组4例,B1组14例,B2组3例,择期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择期剖宫产双层缝合组、产时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双层缝合组有差异性(P0.05),择期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单层缝合组、择期剖宫产双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双层缝合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Table 8、Table 9)4.2术后42天,超声观测到子宫复旧不良产妇经抗炎、缩宫对症治疗后,分别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超声提示术后3个月A1组2例,A2组1例,B1组5例,产妇子宫三径线之和大于16cm,B2产妇已无子宫复旧不良发生;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结果同术后3月,择期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择期剖宫产双层缝合组、产时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双层缝合组、择期剖宫产单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单层缝合组、择期剖宫产双层缝合组与产时剖宫产双层缝合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Table 8、Table 9)5二次剖宫产腹腔粘连与首次剖宫产子宫切口缝合方式的关系5.1观察组319例,对照组298例,对2组再次剖宫产产妇主要观察腹腔粘连情况。术中发现观察组266例腹腔无明显粘连,38例腹腔轻度粘连,中、重度腹腔粘连的例数分别为13例和2例;对照组中有199例腹腔无粘连,57例腹腔轻度粘连,中重度腹腔粘连的例数分别为32例和10例。经秩和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腹腔粘连严重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Table 10)对照组较观察组更易形成腹腔粘连。结论:1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缝合方式的选择,对子宫切口瘢痕厚度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2无论择期剖宫产还是产时剖宫产,子宫切口双层缝合较单层缝合更有利于子宫复旧。3子宫切口双层缝合较单层缝合更有利于减少盆腔粘连的发生。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19.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米索前列醇预防择期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年01期

2 袁秀云;;择期剖宫产现状分析与对策[J];吉林医学;2010年30期

3 曹伟雁,马会清,高涤;择期剖宫产339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1999年02期

4 杜梅;对择期剖宫产的评价[J];黑龙江医学;2003年04期

5 李淑红;贺凤英;;运用择期剖宫产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病死率[J];临床医学;2006年08期

6 刘淑艳;;择期剖宫产手术前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效果比较[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09期

7 周国书;张义熙;;择期剖宫产并发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8年21期

8 黄丽霞;徐淑稳;张红真;吴命坤;;急诊与择期剖宫产患者术前不同宣教方案的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09年21期

9 曹桂花;;612例择期剖宫产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张艳勤;钟萍;;择期剖宫产留置尿管拔除方法及时间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田国琴;徐丽娟;方雅琴;姚迎蓓;;择期剖宫产不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观察[A];2007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围产医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唐云除;钱自嘉;;择期剖宫产并发仰卧低血压28例分析[A];第三次全国妇产科基层医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3 林芙蓉;;心理护理在择期剖宫产手术护理中的应用[A];2012年华东六省一市手术室护理管理研讨班暨三届四次手术室专业学术交流会资料[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佳骏;择期剖宫产对足月儿呼吸道水钠离子转运及肺表面活性物质表达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艳;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超声监测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林锋;盐熨法对择期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方面的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沈艳;基于光电容积指脉搏波预测择期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72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572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2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