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诊断延迟
本文选题:痛经 切入点:子宫内膜异位症 出处:《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诊断延迟的原因。方法制订《痛经及慢性盆腔痛调查表》,对2012年1月~2014年2月336例门诊就诊的痛经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诊断延迟情况。结果 205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延迟时间为10年(0~31年),初潮即痛经者,诊断延迟时间为15年(5~31年),明显大于初潮后痛经者(15年vs.6年,Z=-7.547,P=0.000)。痛经逐渐加重的患者,诊断延迟时间小于无加重者(9年vs.11年);合并伴随症状者,诊断延迟时间小于无伴随症状者(8年vs.10年);合并子宫腺肌症的患者,诊断延迟时间小于未合并者(8年vs.10年),但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诊断延迟,初潮即痛经者,其诊断延迟的时间更长。痛经症状持续加重、合并伴随症状、合并子宫腺肌症,更有利于相对早期的诊断。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delayed diagnosis of dysmenorrhea in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sis. Methods the questionnaire of dysmenorrhea and chronic pelvic pain was established, and 336 cases of dysmenorrhea from January 2012 to February 2014 were investigat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205 cases of endometriosis were diagnosed as endometriosis, the diagnosis delay time was 10 years or 31 years, menarche was dysmenorrhea. The delayed time of diagnosis was from 15 years to 31 years, which wa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patients with dysmenorrhea after menarche (15 years of vs.6). The diagnosis delay time of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 aggravation of dysmenorrhea was less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no exacerbation (9 years of vs.11, accompanied with symptoms), the diagnosis delay time of patients with dysmenorrhea was low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dysmenorrhea. The delayed time of diagnosis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patients with no associated symptoms (8 years of vs.10) and the patients with adenomyosis (8 years),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re is a delay in the diagnosis of endometriosis. Menarche, that is, dysmenorrhea, has a longer time delay in diagnosis. Dysmenorrhea, accompanied by symptoms and uterine adenomyosis, is more helpful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dysmenorrhea.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
【分类号】:R711.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冷金花;郎景和;李华军;刘珠凤;孙大为;朱兰;赵学英;李晓燕;;子宫内膜异位症非手术诊断方法探讨[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年11期
2 王文莉;段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隋玉梅;尹香花;;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粘连分离的临床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年06期
2 罗新;;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规范中的若干问题思考[J];广东医学;2008年05期
3 刘木彪;何援利;彭冬先;王雪峰;陈燕英;;术前应用GnRH-a对腹腔镜手术治疗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J];广东医学;2008年05期
4 丁仁波;郭宝枝;柴秋玲;;腹腔镜手术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疗效比较[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李洁;关铮;;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5年01期
6 苏晓华;宋殿荣;;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5年01期
7 张红;曹丹;肖成明;马远;刘玉锋;哈春芳;;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非手术法诊断的可行性探讨[J];宁夏医学杂志;2012年08期
8 罗燕;罗明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腹腔液、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RANTES的表达及意义[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2期
9 陈观盛;赵雅男;洪顺家;谢梅青;;血清微小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谱及其诊断潜能[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5年01期
10 赵玉芹;高月平;;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中医防治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5年1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春艳;子宫内膜异位症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及相关蛋白的鉴定与表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2 黄惠玲;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不孕的中医证治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黄金燕;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瘀证在位内膜差异蛋白质组学及免疫组化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贾双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命质量及microRNA表达谱的初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5 赵瑞华;基于在位内膜及免疫平衡探讨丹赤饮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机理[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文怡;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瘀证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孙蓬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1ncRNA表达谱及HOXA9,HOXA10,HOXA11和HOXD10的甲基化水平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8 袁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无髓鞘小神经纤维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D];泰山医学院;2010年
2 田滢舟;补肾活血方修复在位内膜缺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张静;腹腔镜术后联合曲普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4 杨艳环;基于“AAA通路”探讨活血消异方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机理[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5 徐佳一;温经化瘀止痛法治疗寒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张秋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室诊断与IVF助孕改良方案的初步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1年
7 朱静妍;妇人情志起居、经候胎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罗红伟;消积冲剂治疗湿热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及免疫机制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张波;慢病管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张红;非手术法诊治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临床可行性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吴延红;谢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7年19期
2 冷金花,郎景和,李志刚,刘珠凤,孙大为,朱兰,黄荣丽;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年06期
3 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年03期
4 冷金花,郎景和,黄荣丽,刘珠凤,孙大为;腹腔镜手术并发症34例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年03期
5 冷金花,段华,龚晓明,夏恩兰,郎景和;2001年全国妇科内镜技术应用的情况调查[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年11期
6 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与设想[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娟;任慕兰;;环境激素二恶英与子宫内膜异位症[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年05期
2 谭凤岐;谭博;张跃堂;;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诊治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3 朱晓慧;余澎;;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新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年15期
4 兰远霞;;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年22期
5 冯晓敏;;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征及治疗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年23期
6 邓莉;;浅谈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生育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23期
7 王洋洋;李佩玲;李琳;张宇虹;赵琳;;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生物标记物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年09期
8 朱志洁;徐荣春;陈丽春;;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6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年18期
9 王秀英;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J];四川中医;2000年11期
10 鱼凤英;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60例临床分析[J];上海医学;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智慧;鲁智惠;;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研究近况[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庞厚清;杨太珠;罗红;;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1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郑锦丽;;子宫内膜异位症318例治疗的临床分析[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王凤英;陈亚梅;王树林;;克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李佶;王大增;张绍芬;徐爱娣;周抗美;李斌;张剑峰;朱丽萍;左瑛;吕海宁;;内异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A];全国中医妇科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牛屹东;冯捷;;双向电泳技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邓珊;郎和景;;测定血清CA125用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再评价[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冷金花;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恶变研究进展[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肖红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助孕治疗(Endometriosis and ART)[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韦溶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A];江苏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四次肿瘤学术研讨会暨无锡市妇产科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虹;子宫内膜异位症成为妇科第二大常见病[N];大众卫生报;2007年
2 教授 孙大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生育有多大影响[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3 士平;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可轻视[N];中国妇女报;2000年
4 黄海平 副主任医师;适量运动,,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N];大众卫生报;2001年
5 舒楚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N];大众卫生报;2004年
6 兰州现代中医药研所 史建钢;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否根治?[N];甘肃日报;2004年
7 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 李淑红;腹腔镜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N];健康报;2003年
8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吉尔;产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咋治疗?[N];健康时报;2005年
9 梦月;年轻女性健康的威胁——子宫内膜异位症[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10 吴凡;张海峰;陈思亮;异位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良;蛋白质质谱高通量分析平台的建立及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宋楠;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与瞬时受体电位辣椒素亚型-1表达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3 张立会;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康山;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多态性及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5 郭广宏;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生物标志研究及辅助诊断模型的建立[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6 陈琼华;脂氧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抑制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苑春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与子宫内膜异位症[D];吉林大学;2004年
8 陈秋霞;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郑辉;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10 艾星子·艾里;新疆维、汉民族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差异基因及蛋白的初探和内异症相关因子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芬;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徐珍珍;缺血/缺氧预处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鸡胚模型血管生成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9年
3 张璇;腹腔镜配合自拟逐瘀汤治疗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D];福建中医学院;2009年
4 郑颖惠;莪棱胶囊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粘附作用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鲁东红;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6 郭岩;内异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王宇翮;核因子κ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和意义[D];四川大学;2004年
8 蔡珠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数据库的建立与相关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9 于达克;人重组干扰素-α-2b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鼠治疗效果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10 谭萍;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的探讨[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46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646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