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2013-2014年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03 20:46

  本文选题:剖宫产率 切入点:瘢痕子宫 出处:《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5年03期


【摘要】:目的探讨采取控制剖宫产率相关措施后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分娩的21 144例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2014年剖宫产率由2013年的38.8%下降至27.1%,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 1);2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发生了变化,构成比变化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 1);3阴道助产率2014年与2013年比较(9.04%vs 5.8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 1);4瘢痕子宫及胎位异常阴道分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2014年的产后出血率、产褥病率、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与2013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剖宫产率的下降并没有增加母儿的不良结局,因此采取措施控制剖宫产率是可行的;2提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试行阴道分娩率,重视臀先露矫正同时提高臀助产技术可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cesarean section rate and indications of cesarean sectio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1,144 pregnant and parturient women in Haidian Distric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September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1 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 decreased from 38.8% in 2013 to 27.1% in 2014,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rate of vaginal delivery in 2014 was 9.04 vs 5.85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in 201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vaginal delivery of the scar uterus and fetal position between 2014 and 201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2014.The rate of puerperal disease, neonatal asphyxia and perinatal mortality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2013 (P 0.05).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rrection of breech presentation and improving the technique of buttock delivery can further reduce the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分类号】:R719.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唐江萍;邓娟;姜丽;;近5年上海市嘉定区户籍与流动孕妇剖宫产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石琪;漆洪波;;推广新产程标准促进阴道分娩[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年04期

2 胡灵群;唐雅兵;李韵平;;开展产科麻醉安全降低剖宫产率[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年04期

3 刘兴会;代莉;;我国自然分娩现状及展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年02期

4 王子莲;吴艳欣;;第一产程干预方法及其必要性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婷婷;近7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罗晓琴;李琴;胡素芳;;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0年05期

2 李延茹;;剖宫产率升高原因的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9年33期

3 张坚;李萍;谢静燕;徐友娣;玄英华;;5年剖宫产手术指征变迁的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年01期

4 赖虹;;妊娠晚期羊水过少130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23期

5 廖革红;;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19期

6 黄醒华;对剖宫产术的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年07期

7 李娟清;石一复;;七省市剖宫产率调查分析[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8 程晓仙;;七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褚红女;应用现代医疗技术 降低剖宫产率[J];医学与哲学;2001年11期

2 周晔;剖宫产术围术期预防感染用药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1年08期

3 张琳,苗竹林;剖宫产术后综合应用微波治疗观察[J];中华理疗杂志;2001年05期

4 魏振华;剖宫产术中卵巢肿瘤19例处理分析[J];中国航天医药杂志;2001年05期

5 张秀兰,潘美玲,叶爱仪,赵放红,王美琴;绍兴地区剖宫产现状调查情况分析[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6 赖爱鸾,张建生,姜桂英,张洪涛;剖宫产术后严重出血一例[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7 王雪,周觉平,许艳;剖宫产术中应用压肠板助娩胎头30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1年01期

8 王美英;剖宫产1083例原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1年02期

9 陈绮,陈经方,宋秀丽,何肖萍;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01年03期

10 李志琴;剖宫产164例临床分析[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李宁;;剖宫产术后避孕[A];2009中国杭州生殖健康学术论坛暨浙江省计划生育学与生殖医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顾欣贤;;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部位妊娠的超声诊断[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王晓梅;;剖宫产术后晚期大出血4例临床分析[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欧萍;洪淑琼;魏安玲;铁沁芳;欧阳莹;;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对婴幼儿生长发良的影响[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刘玉惠;董兰;黄启芬;;剖宫产2182例临床分析[A];中国优生科学协会2004年优生科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淑文;徐荣春;;822例剖宫产的回顾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产科热点问题研讨会及第一届全国产科主任论坛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唐才淇;;剖宫产术后镇痛与泌乳效果的观察[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石一复;;国内外剖宫产率的演变现况及对策[A];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郭凤枝;;6例剖宫产术后致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A];第三次全国妇产科基层医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10 潘俊峰;毛学群;;全员参与降低剖宫产率[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曲斌;剖宫产率缘何居高不下[N];健康报;2001年

2 田扬顺 张琳;我国剖宫产率为何呈异常升高态势[N];健康报;2005年

3 谭嘉;剖宫产:未被充分认知的危险[N];健康报;2008年

4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妇产科 关婷 (副主任医师);剖宫产术后如何保健(上)[N];家庭医生报;2009年

5 张中桥;尽快抑制剖宫产率的异常增高[N];科技日报;2005年

6 特约记者 张中桥;应尽快抑制剖宫产率异常增高态势[N];家庭医生报;2005年

7 张中桥;我国剖宫产率为何居高不下?[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8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妇产科 关婷 (副主任医师);剖宫产术后如何保健(下)[N];家庭医生报;2009年

9 ;剖宫产的利与弊[N];黑龙江日报;2000年

10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冯桃莉;剖宫产后作人流更危险[N];大众卫生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炳顺;剖宫产术对母婴健康影响的前瞻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沙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2 郭佳莹;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高璇;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15例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4 高玲玲;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51例临床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5 高丽虹;57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6 段成真;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分娩的探讨[D];山东大学;2012年

7 孙子茜;剖宫产术后发生粘连的相关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8 宋佳音;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8例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9 赵真;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102例诊疗效果评价[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张巧芹;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06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706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1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