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血管生成拟态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8-04-21 05:52

  本文选题:子宫内膜癌 + 血管生成拟态 ; 参考:《中国肿瘤临床》2015年23期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5年1月至2014年6月术后随访资料完整的子宫内膜癌标本267例,采用CD31/PAS双重染色鉴定VM结构,分为VM阳性组与VM阴性组,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33的表达。结果:26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65例(24.3%)存在VM。VM的形成与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χ2=9.987,P=0.002),组织学分级(χ2=11.795,P=0.001),肌层浸润深度(χ2=5.499,P=0.019),脉管内有无癌栓(χ2=22.599,P0.001)及淋巴结有无转移(χ2=7.848,P=0.005)密切相关。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发现VM阳性组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为51个月)明显低于VM阴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0个月),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973,P0.001)。CD133在VM阳性组的表达率为75.4%(49/65),较VM阴性组58.9%(119/202)高,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20,P=0.017)。结论:VM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度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CD133表达阳性的肿瘤干细胞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VM的形成。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ogenic mimicrysia (VMM)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Methods: 267 case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with complet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Bai Qiuen International Peace Hospital of PLA from January 2005 to June 2014. VM structure was identified by CD31/PAS double staining and divided into VM positive group and VM negative group. Immunohistochemical SP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CD133. Results VM.VM was found in 65 out of 267 endometrial carcinoma patients (蠂 29.987 P0. 002), histologic grade (蠂 2 / 11.795P ~ 0.001), depth of myometrium invasion (蠂 ~ 25.499P ~ (0.019)), tumor embolus (蠂 ~ 2 ~ 222.599p 0.001)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蠂 ~ 27.848 P ~ (0.005)). Kaplan-Meier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urvival score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蠂 ~ 27.848)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蠂 ~ (27.848) P0. 005). The mean survival time of VM positive group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51 month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VM negative group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100 month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蠂 2 + 70.973 P 0.001N. CD133 expression rate in VM positive group was 75.4% 65%, higher than that in VM negative group 58.9% 119P 2022).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蠂 ~ 2 = 5.720, P = 0.017). Conclusion the tumor stem cells with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D133 may be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of VM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malignancy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作者单位】: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妇科;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分类号】:R737.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诗武,高欣;血管生成拟态和血管生成及其意义[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3年03期

2 孙保存,张诗武,倪春生,刘志勇,戚红,张丹芳;377例双向分化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5年02期

3 苏敏;尧良清;丰有吉;金惠铭;;肿瘤微循环的新形式——血管生成拟态[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6年01期

4 杜珂;龚志敏;陈怀云;;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实践;2010年04期

5 张元松;赵晖;;胃癌肉瘤组织中的血管生成拟态观察[J];中外医疗;2010年30期

6 姬海宁;辛彦;肖玉平;;血管生成拟态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年21期

7 李聪;陈银生;陈忠平;;血管生成拟态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11年04期

8 张凡;孙保存;赵秀兰;常永霞;;小鼠黑色素瘤移植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的时空变化[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孙保存;张诗武;赵秀兰;郝希山;;双向分化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分子机制初步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5年09期

10 黄海波;韩振国;辛华;;血管生成拟态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孟立祥;荚卫东;许戈良;李建生;黄河;高群;马金良;;肝癌细胞血管生成拟态体外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陈忠平;;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分子靶点探讨[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岳伟英;陈忠平;;星形胶质细胞肿瘤中有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现象吗?[A];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4年

4 陈忠平;;胶质瘤中的血管生成拟态现象和意义[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张诗武;孙保存;张丹芳;郭华;赵秀兰;;黑色素瘤细胞线形程序性坏死与血管生成拟态之间关系的形态学观察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陈银生;陈忠平;;胶质瘤干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分子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孙保存;张诗武;赵秀兰;倪春生;刘岩雪;邱志强;郝希山;;双向分化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分子机制初步研究[A];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4年

8 李熳;谷彦军;张丹芳;赵秀兰;孙保存;;胃腺癌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相关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9 孙保存;;肿瘤血管生成拟态:进展与挑战[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教育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刘道安 李运红 赵迎;恶性肿瘤血供方式新发现——血管生成拟态[N];健康报;2006年

2 刘道安 李运红 赵迎;双向分化恶性肿瘤存在血管生成拟态[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记者 冯国梧 通讯员 李运红赵迎;恶性肿瘤血道转移之谜揭开[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世勇;恶性神经上皮肿瘤的血管生成拟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2 王巍;血管生成拟态在喉癌中的临床意义分子机制的初步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3 杜静;缺氧在卵巢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中的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4 刘文斌;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及分子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5 朱芳;PI3K作为抗肺癌血管新生和血管生成拟态共同靶点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凌耿强;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沉默抑制U251MG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7 黄敏;mTOR经HIF-1α调控脑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8 秦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前列腺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前列腺癌骨转移相关机制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阮莎莎;Semaphorin4D对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及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李建文;HIF-1α抑制剂YC-1对缺氧条件下U87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立芬;卵巢癌SKOV3中Holoclone细胞的特性及其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能力[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陈琳;低剂量节拍化疗对卵巢癌细胞SKOV3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杨峥;食管鳞癌血管生成拟态初步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0年

4 张凡;小鼠黑色素移植瘤模型中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时空变化及其分子机制的初步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5 胡晔;大鼠诱发性肝癌模型中血管生成拟态现象观察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6 董娜;肺癌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及与凋亡关系的初步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7 孟康;沖鱼软骨多糖对小鼠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的时空变化及相关因子的影响[D];辽宁医学院;2013年

8 张诗武;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分子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9 安丹;E-钙粘蛋白在肝细胞肝癌血管生成拟态中的表达[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周腾;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机制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81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781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c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